劉戀
摘要:為了促進廉政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國家公務員隊伍,增強政府機關活力,提高辦事效率,公務員的交流制度成為公務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點之一。近年來,對領導職位和重點崗位實行有計劃輪崗,使得我國公務員隊伍勤政廉政建設取得顯著成績。但公務員交流制度的不完善為官場腐敗滋生創造條件,通過對目前廉政建設下我國公務員交流制度的問題分析,提出了改進建議,以求我國最終能夠形成一套適合自己國情的公務員交流制度,進而推動我國廉政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公務員 交流制度 廉政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強國富民、振興中華和開創社會主義新境界的偉大事業。造就一支善于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開創性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源源不斷地培養大批優秀年輕干部,使千百萬優秀人才集聚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來,這是關系黨和國家興衰的根本大計。
目前,還沒有根本解決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領導班子、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的一些關鍵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也在逐步顯現。比如,“官本位”的意識根深蒂固,干部選拔任用和管理的理念尚需更新,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尚未健全,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存在“一把手”獨斷獨行的現象,現行的民主推薦與測評的科學性和真實性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干部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存在領導班子自身能力不夠,對本職工作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欠缺,對復雜問題的處理力不從心的局面,干部激勵機制和約束激勵機制不夠有力,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過程監督還不到位等。
實行公務員職位輪換,是黨和政府為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國家公務員隊伍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1996年,人事部根據《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制定了《國家公務員職位輪換(輪崗)暫行辦法》,為促進政府機關廉政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何瑤(2010)分析了公務員交流制度執行過程中面臨的阻力。[1]肖海鵬(2012)詳細地論述了自1942年中央軍委發出《關于干部交流的建議》至今的公務員交流制度的歷史沿革,并闡述了公務員交流制度的新亮點——公開遴選制度。[2]劉軍儀(2014)就國外公務員的交流制度進行了分析,闡述其交流的主要做法,包括公務員內部交流、公務員外部交流與公務員跨國交流。[3]
公務員交流制度是一把雙刃劍,在廉政建設中已暴露出不少弊端,導致公務員交流變形走樣甚至流于形式,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質疑。[4]以下是我國公務員交流中在廉政建設方面涌現出的種種不良現象:(1)公務員交流制度為新的官場腐敗滋生創造條件;(2)公務員交流制度成為某些領導打擊報復、排斥異己的工具;(3)公務員交流制度成為政府某些實權在握人手中以權謀私的手段。
從上述行為現象可以看出,公務員交流制度被某些手握實權卻有異心的人,利用職務之便名正言順的腐敗,表面依照規章制度辦事,實則作出為人不齒的腐敗。這種行為與現象的存在,嚴重損壞了公務員的公信力,打擊了公務員隊伍的正氣。出現一些干部不愿再秉公護政,放棄組織原則、不干實事,熱衷于投機鉆營,紛紛爭做領導“圈內人”,以期達到自我保護的作用。[5]
(一)建立較為完善的法治化公務員交流
對于公務員交流制度的法治化,目前首要任務是制定適應我國國情的公務員交流的法規,并建立起專門負責公務員的交流監督機構,以法制建設和機構建設作為實施交流法規的制度和組織保證,直接負責交流工作情況的調查、咨詢、簽證、仲裁及審批監督等。
交流工作中的考核是公務員交流制度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國公務員交流制度改革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而科學化的考核評價體系是考核的關鍵點。
(二)建立健全交流工作的長效機制,明確交流對象范圍
公務員交流長效機制的構建,能進一步提高公務員隊伍的素質,是公務員執行公務公正性的保證,也是公務員執行公務公正性的保證。對于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促進公務員隊伍的廉政建設,改善機關的軟環境,實現公務員管理的科學化、法治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要增強公務員交流工作的計劃性、科學性和系統性,解決好公務員交流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與此同時,各個地方的交流人數與職位也將公開透明化,使貪污腐敗現象無機可乘。
(三)加強公務員自身素質建設
要以科學的文化觀念作指導,對公務員交流制度中的反腐敗斗爭形成先進而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要使廉政文化在全社會深深扎根,從而使公務員真正不腐敗。使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認識到“行而知恥”,在法治化的制度下自覺堅定信念,強化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意識,在案例學習中吸取教訓,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從源頭上杜絕腐敗。
參考文獻:
[1]何瑤. 加強完善公務員交流制度[J].黨政論壇,2010(9).
[2]肖海鵬. 淺析我國公務員交流制度的建立與發展[J].人事天地,2012(8).
[3]劉軍儀. 國外公務員交流的主要做法和特點研究[J].人事天地,2014(8).
[4] 龔明康. 公務員交流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09(4).
[5]李晶. 公務員“交流制度”己滲入十足腐氣極需重新完善[OL].人民網, 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