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路遙

【摘要】目的: 研究危重患者人工氣道的護理過程,找尋最有效的護理方式。方法: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因神經外科治療需要割開人工氣道的病患者69例,分析患者在接受吸痰、心理、防感染、濕化等護理的操作方式。結果:研究的69例病患者中,術后接受醫院專業的護理有60例康復出院,有9例出現了輕微的肺部感染,經過進一步治療和在院查看后也順利康復出院。結論:大部分病患者在人工氣道切開后,經過醫院專業的護理,沒有出現其他病發癥,順利康復,極少患者出現了輕微肺部感染,在醫院的進一步觀察與護理下也順利康復出院。科學合理的人工氣道專業護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 神經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氣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94-02
神經外科危重病人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需要對其進行人工氣道的切開進行治療,又由于該類型病患者屬于病情較嚴重的治療對象,切開人工氣道后,患者就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患者情緒與心理狀態會比較恐懼或者無助,醫院在治療的過程中在護理改類患者時會存在很多困難。如果不能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專業護理,出現失誤,容易引發患者出現其他的病發癥。本文通過選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受神經外科治療的危重患者69例進行研究,分析了患者在人工氣道切開后的護理情況,讓我們進一步了解科學有效的護理給病患者的康復帶來的促進作用。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選取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受神經外科治療的危重患者69例來進行展開研究。69例危患者者中男女人數分別為58例、11例。患者年齡處于8歲至59歲之間。所選取的患者是神經外科危重患者,都因在治療過沖進行人工氣道的切開術,患者在接受的人工氣道輔助治理時間為7-20天。對這些患者進行CT檢測發現:顱腦重度損傷的患者有19例,腦外傷15例,顱內腫瘤15例,腦出血12例、原發性腦干損傷10例。對患者所建立的人工氣道方式使用了三種:經口氣管插管、經鼻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患者人數分別為35例、20例、19例。
1.2 護理方法:
神經外科危重患者在接受人工氣道術后,都得到了醫院給以的專業科學的高質護理。包括了心理上的安慰、協助患者進行吸痰處理、氣道濕化護理、拔管等全方面的護理。
我們對于對照組所在的患者采取一些常規的護理,比如導管順暢、固定的保持方法上、消毒方式上、敷料更換的頻率上以及進行的無菌操作等方面。而對于護理組的患者則采取新型的綜合的護理方法,其方法如下:(1)對人工氣道進行濕化和溫化,大部分重癥患者的呼吸道已經失去了溫化以及濕化這兩項功能,這就容易導致患者氣壓傷,嚴重者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通過對加熱濕化器進行使用,能夠有效減少一些不良反應情況的產生,使得患者能夠得到濕化以及溫化。(2)護理患者的體位。一些患者如果不存在相關的禁忌,那么可以把其床頭進行適當的抬高,一般30度~45度為宜,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胃內容物的倒流以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此外,每間隔兩個小時還應該進行翻身拍背等。(3)進行吸痰的護理。吸痰一般情況應該30分鐘~60分鐘吸一次,患者如果情況比較特殊,那么應該根據患者的情況來增加相應的次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時間不得超過15秒,且動作要盡量輕。(4)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無論是患者的軀體亦或是外部的環境都會產生較大的改變,患者在很多時候都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甚至是情緒抑郁,我們應該準備白板讓患者將感受或者是想法要求進行書寫。除此以外,在日常的工作當中,護士應該給予患者充分的鼓勵,用盡可能通俗的話語來對人工氣道的相關問題以及療效等進行講解,使得患者的情緒能夠得到穩定。
1.2.1 心理護理:
通過觀察了解到,病患者在接受人工氣道切開術后,就不能和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給患者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無法通過傾訴來排解心中的難受。有50例患者表現出憂慮,擔心的現象,患者在接受治理的過程中,無法獲得一種輕松的心情是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心理負擔,[3]因而,醫護人員要針對患者的這種特殊情況,給以提供心理上的排解。通過對患者的精心照顧,讓患者與醫護人員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讓患者感受到醫院對其的關愛,享受到家一般的溫暖,還要對患者的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介紹患者的狀態,讓家屬能夠給患者心靈上的慰藉,讓患者消除不安感,穩定情緒,從而促進治療的有效開展,提高治療的有效性。經過這些措施,48例患者的情緒得到穩定,能夠安心接受治療。
1.2.2 氣道的濕化護理:
人工氣道的構建將干擾呼吸道黏膜,機體正常鼻腔對吸進空氣的濕化、加溫作用,進而引發氣管黏膜過度缺水,降低系統清理雜物的能力。[4]使分泌物更加黏稠,嚴重者可引發呼吸道炎癥。所以,對患者進行人工氣道的構建過程時對氣道進行了濕化處理。在預防肺部真菌感染,醫護人員采取的措施是用配置的專用濕化液對患者進行適時的滴注,從而達到對氣道進行濕化的目的。在氣道濕化時,醫護人員會觀察患者的情況,如果患者的氣道分泌物稀薄能夠順利的通過吸管,表明氣道的濕化效果是可以的。[5]醫護人員在氣道的濕化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定時定量的處理。通過氣道的濕化護理,69例患者無呼吸到炎癥現象,僅有9例肺部真菌感染現象的出現。
1.2.3 協助患者吸痰:
患者在接受氣道濕化處理后,緊接著要協助患者進行吸痰處理。[6]進行吸痰處理的過程中,要做好吸痰管與氣管的連接,插到氣管深部才可以,才能達到完全吸凈痰液。與此同時要進行同步的霧化處理來保障氣道的濕化。在進行吸痰處理的操作上,醫護人員要做到防護處理,進行清潔準備,帶上手套才能防止患者被感染的風險出現[7]。吸痰處理完后,要給患者進行吸氧并更換吸痰管,保障整個操作的無菌化。69例患者經過專業的護理,吸痰處理基本沒有受到感染,使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療。
2 結果
所選取的69例神經外科危重患者,術后接受醫院專業的護理有60例康復出院,有9例出現了輕微的肺部感染,經過進一步治療和在院查看后也順利康復出院。
3 討論
神經外科病人構建人工氣道將對呼吸道原本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影響,進而出現呼吸道黏膜嚴重缺水、肺部感染、氣道不暢以及分泌物黏稠等并發癥,對患者的生理機能造成了一定層度上的破壞。患者在構建人工氣道后,在氣道上插上了氣管,無法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這對本就病種的患者產生了極大的心理負擔,對此,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責任心與醫德,對患者進行全心的呵護,讓患者感受到醫院家一般的溫暖,消除患者的心理難受,有助于患者配合醫院進行治療。在進行氣管吸痰的操作過程中,要注意細節上的操作,把吸痰管插入到氣管深部,才能完全吸凈痰液,還要做好消毒措施,避免患者因操作上的失誤,導致肺部感染。
總的來說,在對神經外科危重患者構建人工氣道后,要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做好各種消毒防護措施,注意細節上的操作與規范,讓患者能夠更好的配合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的康復率。
參考文獻
[1] 金海歐.神經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氣道的護理研究[J].求醫問藥(下半月),2O13,05:225.
[2] 羅永梅,蕭德會.人工氣道護理神經外科患者的體會[J].求醫問藥(下半月),20l2,04:114.
[3] 姚明蘭.神經外科氣管切開術后套管阻塞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家庭護士.2O08(21).
[4] 劉寶峰,胡海晶,王吳.鄂昆.120例神經外科創傷患者心理衛生狀態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52).
[5] 翟榮霞,喬玉寧,李俊.神經外科設置氣道管理專職護士的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2,22:8-10,
[6] 朱校燕.神經外科危重患者人I氣道的護理管理[J].科技視界,2013,26:466.
[7] 陳幕媛.神經外科患者人工氣道濕化管理[J].中國校醫,2014,02:158-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