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池
摘要: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國家的安定,繁榮。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通過針對性的調控,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做出了符合當時情況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促進就業也是政府的重要責任,本文從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政府為促進就業實施的政策、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發揮的作用和為促進就業應進一步完善的措施等方面分析政府應如何促進就業。
關鍵詞:就業形勢 政府政策 措施 促進就業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處于動能轉換“銜接期”,確保就業穩定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要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堅持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就業空間,以服務業、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擴大就業容量;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用改革的辦法搭建更優創業平臺,用市場的力量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做好就業創業工作,事關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大局。因此,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把就業創業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一、當前我國就業形勢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就業形勢更加復雜,也更加嚴峻。據統計,2015年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大約有1500萬。其中,高校畢業生749萬,中專、技校和初中高中畢業生400多萬,需要向城鎮轉移就業的農村富余勞動力300萬。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推進,曾經擁有“無失業人員”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優越性已不復存在。私人企業、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下崗、分流以及失業現象層出不窮,平均每年有800多萬的失業登記人員,這也使得“就業”這一話題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
就業問題與經濟發展周期、產業結構變化等宏觀經濟狀況有著直接的關系。目前我國的失業現象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摩擦性失業,即在員工的不斷跳槽過程中形成的暫時性失業;二是結構性失業,即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造成的失業;三是周期性失業,是因為經濟不景氣形成的。
二、我國為促進就業實施的政策
就業政策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公共就業服務政策、就業援助政策、創業扶持政策、高校畢業生專項就業創業政策以及職業技能培訓。
(一)公共就業服務是指由政府部門提供的公益性就業服務。
由省、市、縣(區)、街道(鄉鎮)和社區(行政村)五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面向所有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公共就業服務。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要求省、市、縣三級設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縣以下街道(鄉鎮)和社區(行政村)設立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加強機構職能整合和基層平臺服務功能。
(二)就業援助政策是指按照政府主導、市場調節原則,對就業困難的城鎮勞動者實行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確保零就業家庭成員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人員至少一人就業,就業困難人員20個工作日內推薦上崗。
(三)創業扶持政策是指堅持政府促進、社會支持、市場導向、自主創業的原則,設立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強化創業服務和創業培訓,改善創業環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為一體的工作機制,鼓勵更多的城鄉勞動者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
(四)高校畢業生專項就業創業政策是指聚焦重點難點,多方位拓寬就業渠道,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鼓勵小型微型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深入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加強就業指導、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進一步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五)職業技能培訓是指以面向城鄉勞動者的普惠原則、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公共原則,對有就業創業愿望和能力的全體城鄉勞動者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是促進就業、穩定就業,尤其是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有效措施。
三、政府采取的穩定就業的措施
(一)支持、鼓勵和引導促進我國創新創業的一切活動,通過簡政放權、提供資金支持、減少稅收等優惠政策為創業者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政府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能夠促進創業的各種審批事項,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推進投資創業便利化。
(二)完善《就業促進法》條例,明確、細化政府職責,增強政府操作性和約束力度。立法機關應通過修訂《就業促進法》彌補原法律條例在就業政策上過于策劃化,比較抽象和籠統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強制約束力之處,使《就業促進法》能夠在促進就業上發揮實質作用。
(三)政府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經濟發展戰略。促進就業與發展經濟是相輔相承的,政府應該并重看待,在經濟發展中著重選擇能擴大就業的經濟發展戰略。當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已經成為新增就業人數的主要就業渠道,政府應在保證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前提下,采取多種措施、政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對促進就業的作用。
(四)完善基礎措施,強化政府服務。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失業登記制度、職業介紹機構等體制。抓緊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服務信息網絡系統,實現供求雙方有效對接;建立勞動力資源全面普查、抽樣調查,定點監控和就業相關數據快速調查等工作制度;完善失業登記、職業介紹、培訓申請、檔案管理等一系列服務工作;規范引導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健康發展;加強作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前沿陣地的基層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城鄉統籌就業,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通過對政府政策措施的完善,使政府更優質、高效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從而提升政府整體工作水平,使我國就業服務工作邁向新臺階,從而更好促進就業,從而保證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擴大內需,促進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又好又快發展做好必要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核心、亮點和重點——從三角度概覽“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J].中國就業,2017,(03).
[2]劉霖,李江源,王春燕.中國就業問題之我見[J].中國證券期貨,2011,(07).
(作者單位:遼寧省鞍山市鐵西區勞動就業服務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