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江+朱慶帥+馬建文
現階段我國重新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戰略部署。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把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作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三大任務之一,把健全國防工業體系作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于實現強國夢強軍夢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當前軍民融合發展的特點
由于社會發展環境的影響,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曾一度是斷斷續續向前推進,現階段又重新加強實施,已經由前期的初步融合逐步向深度融合過渡。最初融合只是停留在“軍愛民、民擁軍”的表面上,只是簡單地武器裝備對接、人才交流培養、經濟建設相互支持等方面,隨著信息社會的不斷發展,融合正逐步走向深化、走向全面。
(一)融合范圍更廣
面對當前的軍隊改革,圍繞服務改革大局、推動軍地轉型和做好軍事斗爭準備這三大目標任務,軍民融合從初期的簡單合作謀發展層面,發展到現在的軍民一致深化拓展軍事斗爭準備為重點。軍民融合重點就未來作戰對地方道路、港口、船舶、醫院以及城市基礎建設等方面加強規劃建設,著重從海洋、空天、信息等關鍵領域進行攻關,并不斷向其他領域延伸。同時,更加注重發展資源共享,加強拓展已經合作成熟的項目。
(二)融合層面更高
近幾年以來,我們國家的軍民融合發展已經有了重大的進展。黨中央和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我們黨長期探索和研究經濟建設發展規律、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理論成果,更是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角度出發做出的重大決策。習主席強調:“全黨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軍夢的高度做好軍民融合這篇大文章。”現階段,我國在國家層面已經成立了軍民融合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了國防動員系統是軍民融合的主管部門,下一步將逐步細化到省市區,并建立相應的分管部門。
(三)融合程度更深
習主席對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做出新的哲學概括:“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因此,我們要圍繞全力為軍事斗爭做準備,將軍民融合向更深程度發展,也就是將軍民融合從傳統的板塊式融合發展變化成為全要素的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求“實施軍民融合發展道路,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發展格局”,并且提出了軍隊和地方要把軍民融合的有關理念和各項要求貫穿于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全過程,按照各級、各部門的職責分工抓好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工作。
二、現存軍民融合發展的普遍現象
(一)認識高度不夠,思想觀念跟不上
當前,各個領域的合作對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思想認識還不統一。首先是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認識模糊,狹窄和寬泛兩種極端情況還不同程度的存在于一些軍地部門,對融合的大局意識還不夠強。其次是軍隊有關部門的缺乏開放意識,還存在軍地需求信息對接困難、需求牽引未能有效發揮作用、地方科技研發機構很難詳細了解軍隊需求。再次是軍地相關管理部門缺乏協同意識,各個部門之間部門存在爭利現象,將相互之間的協同配合變成了權利分割和利益博弈。
(二)政策法規不全,執行力度不夠
就當前黨中央、國務院以及政府和軍隊各個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法規文件來看,現有的政策法規還存在諸多問題。第一,法律法規體系涉及面較窄,促進融合的基本法律較少。在融合促進、資源共享和軍地人才培養、部門協同等許多領域還缺少有關政策法規。第二,現有法律法規體系層次不高,規范性、權威性不夠。在軍民融合方面,許多政策法規都是僅限于文件傳達,落實力度不夠。同時,政出多門的現象導致政策內容存在重疊區域。第三,法律法規體系可操作性不強,部分政策法規執行程序繁雜。例如,民參軍準入門檻高、稅收待遇差別化、部門管理相互交叉、項目審批周期長、維護成本高等問題依然存在。
三、今后軍民融合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確立科學導向,消除認識偏差
“觀念一變天地寬。”在制定計劃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軍民融合的理論研究,積極借鑒國外在軍民融合發展方面的成熟經驗做法,很好的確立科學導向,強化認知。同時,要突破“大利大干、小利小干、無利不干”的思維定式,打破軍、民界線,進一步消除認識偏差。在思想認識上,要樹牢互利共贏的理念,著眼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大局,充分將人才培養、技術資源、政策法規體系等方面全面深入融合,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以便更快的實現經濟建設國防效益最大化和國防建設經濟效益最大化。
(二)搞好頂層統籌,統一領導部署
要充分發揮國家主導的作用,健全組織領導體制,完善軍民融合、平戰一體的工作格局,進一步融合軍地綜合保障體系、國防和科技工業體系以及教育體系等主體,切實發揮國家層面專門機構的作用,統一指揮、統一規劃布局。同時,要最大限度的實現全要素、多領域和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要求,著重從融合層次、融合形式和融合范圍入手,不再是單純的能局限在軍事效益、經濟效益或者部分要素、個別領域自身。
(三)完善法規制度,推進專項立法
要進一步完善軍民融合法制化制度化建設,盡快推進軍民融合專項立法,重點突破軍民融合體制機制障礙,為我國實現經濟社會轉型和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堅強的法規制度保障。專項立法應該明確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規劃、根本原則、基本制度、體制機制、領域范圍、運行方式、推進路徑、主體資格、權責劃分、程序要求等內容,并規范國家、政府部門、軍隊、企業、中介組織和個人相關權責權利,理順各方利益關系,協調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簡介:[1]郝麗江,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碩士研究生;[2]朱慶帥、馬建文,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