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芬
摘 要:“一帶一路”的提出為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提供了發展機遇。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存在著國際化經驗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信息流通不暢以及相應的跨境電商人才匱乏等問題,中國應充分發揮政府和相關行業組織的管理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區域化、全球化建設以及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等,促進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更快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 農產品 電子商務
“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習近平主席先后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 2017年5月14日和15日,由中國發起在北京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對推動國際和地區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農產品經貿合作是 “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下簡稱“沿線國家地區”)成為中國重要的農產品交易對象,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發展與沿線國家地區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不僅可以提高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國際化水平,還能促進中國的農產品市場和國際市場,特別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對接。研究“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利于我國更好地將農產品輸出給沿線國家和地區,更好地推動我國農產品的快速發展。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機遇
(一)農業投資大幅度提升
近年來,中國對沿線國家地區的農業投資大幅度增長。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行,今后中國對沿線國家地區的農業投資將進一步加深,這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物流運輸的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鐵路、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這是之前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一帶一路”建設的進行,使得其基礎設施最終能實現互聯互通,這為農業以及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解決了亞洲各國以及亞非各國的交通運輸問題,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跨境提供了物流和運輸等基礎條件。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要緊緊把握這些重要機遇,充分利用和挖掘合作潛力。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貿易增長潛力巨大
中國地域遼闊,農產品種類較為齊全,農產品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結構不斷豐富,遍及生鮮、糧油、茶、米、堅果、肉類等?!耙粠б宦贰睉鹇蕴岢隽恕傲攘贰保蛲肆髧H經濟合作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暢通了六大路網,推動鐵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互聯互通。“六廊六路”的提出不僅擴大了中國農產品的對外貿易范圍,增加了農產品的貿易國家,也為農產品出口打通了一條更為順暢的交通出路,為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物流保障。同時,“六廊六路”也會成為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要進入的新的市場,大幅度的增加了農產品貿易市場潛力。
(三)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注入新能量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總數約 44 億,經濟總量約 21 萬億美元,在全球占比分別為63%和29%?!耙粠б宦贰睉鹇缘膶嵤榭缇畴娮由虅盏陌l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ヂ摼W時代的到來,使得網絡成為企業尋找商機的主要途徑,互聯網的海量信息幫助國內外企業建立合作貿易伙伴關系。B2B 模式仍是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主要模式。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新的商務模式不斷地推陳出新,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也如雨后春筍。而在這些平臺上,涌現出了許多農產品電商企業?!耙粠б宦贰睉鹇缘奶岢觯瑸橹袊娮由虅盏陌l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國際化經驗不足
中國農產品“走出去”的電子商務仍處于初級階段,中國農產品企業中的跨國企業經營水平不高,國際化經驗不足。既缺乏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水平的深入系統研究,也缺乏戰略性、系統性的指導和規劃。中國農產品目前的電子商務主要是根據中國農村的地方特色,對當地的土特產進行網絡營銷等?!耙粠б宦贰睉鹇缘奶岢鍪沟弥袊r產品電子商務企業面對的對象發生了大的改變,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均發生改變。這就要求相關企業去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消費者的飲食特色和農產品購買習慣,然后有針對性地推出農產品,選擇恰當的營銷方式。此外,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區,中國的經濟發展差距較大,一帶一路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嚴重失衡,給新常態的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二)基礎設施對于電子商務的限制
中國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多為茶葉、藥材、水果、畜產品、棉麻絲、堅果、蔬菜等。這些農產品的電商環節也需要包括產品生產、加工、倉儲、檢驗、包裝、分銷、物流等支持,但是現在在我國農村地區,缺乏產品標準,農產品分散化生產,相關質量檢驗不全面、倉儲冷鏈、包裝等基礎設施仍然匱乏,農產品電子商務能提供的相配套的配送服務還有待完善,不僅需要硬件設備如倉儲設備料架、揀貨機、裝卸設備、大小貨車等,還需要相應的軟件系統如倉管系統、通信設備、計算機設備等。比如,我國新疆地區農產品產出量大質優,但是由于道路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易運輸過程中損耗較大,這對我國對外電子商務的有序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信息流通不暢,市場對接困難
目前,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信息溝通渠道建設還不完善,缺乏統一的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進行信息共享和傳遞,難以進行資源整合,導致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流通不暢,不能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需求變化提供相應的農產品,造成部分農產品結構性、區域性、季節性過剩,損耗量大幅增加,給農民造成很大的損失。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在品種和生長期方面,既有一定的互補性,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者需求對接,農產品生產者可以直接針對消費者的需求提供相應的產品。但由于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市場信息系統沒有統一的溝通平臺,使得中外市場對接存在一定的困難。endprint
(四)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的人才匱乏
農產品原產地大多在邊遠地區,其生產者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存在局限,盡管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網民人數的比率也在逐年增加,但農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些局限主要表現為觀念易受束縛,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理解和接受電子商務需要時間;農村很多接受教育和創新的年輕人一般選擇到經濟發達地區打工,基本上不會選擇留在農村進行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此外,“一帶一路”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對象需擴展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這就要求農產品電子產品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網絡知識,還要有跨境所需的語言和專業技術。而經營特色農產品的人才目前比較欠缺。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
(一)充分發揮政府和相關行業組織的管理作用
中國政府應積極健全和完善國家層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電子商務的戰略規劃和信息指導,引導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的國家地區分布和行業領域布局。深入研究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相關的宏觀市場環境和微觀市場環境等,增強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其次,國內的相關農產品電子商務協會要積極發揮其管理作用。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可以借鑒德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組織農產品相關行業組織、協會協調處理交易糾紛、沖突等問題,成立互聯網經濟協會、郵寄供應商協會、歐洲消費者中心、網購消費者協會等。相關行業協會應盡可能做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電子商務相關服務,對當地的消費者購買習慣和偏好做好調查,及時反饋給相關企業,對因季節性的變化而導致的農產品供需方面的差異要采取辦法及時調整。
(二)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政策的扶持給農產品電子商務更廣闊的平臺,最終的出發點應該落在農產品的原產地,也就是廣大農產品生產者的基礎上,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農村試點地區,重點關注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的配備、信息人員配備、信息采集加工、服務培訓等,使農民自發地參與進來。這方面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日本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就著手完善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了全國聯機的農業技術信息服務系統,通過該系統政府可以及時收集、處理和傳遞全國各縣的農業信息 。其次,可以建立多類高水平的特色網站滿足個性化需求,網站不僅僅提供交易信息,而且能夠準確提供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的一系列監督和審查,讓用戶更好更安全地接觸產品,體驗一站式服務。
(三)加強市場區域化、全球化建設
之前中國的農產品銷售主要針對國內,國內市場的變化均在企業考慮的范圍內。隨著“一帶一路”進程的加快和推進,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面對的是整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該市場的購買習慣和消費特征需要納入企業的研究范圍。在這個方面也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日本將原有的協會性組織轉變為商業組織,并以電子商務模式向全世界銷售農產品。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為區域商品交易提供了有利平臺,在促進本地直銷產品外部銷售的同時,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可以通過網絡鏈接各大電子商務企業,國內不同類型的農產品聚集在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不僅是農產品的交易平臺,還是信息溝通的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最新的農產品資訊和行情,將整個農產品市場區域化、全球化。
(四)加大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力度
電子商務異于傳統交易,一些偏遠落后地區因為道路、通訊以及網絡的缺乏而信息閉塞,所以要從根本的問題著手,在建立農村基礎設施之后,對廣大的農產品生產者加大普及電商知識力度,開放思想改變傳統觀念,進一步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其次,積極鼓勵電商人才到基層創業,出臺優惠政策大力鼓勵有電子商務基礎知識和技術的人才到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示范地或者基地去,特別是對于有著農業背景和知識的專業電商人才和技術人員,既為其節省了解地區和農產品特征的時間,也為其銷售農產品尋求了新思路。應積極地投入到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建設和發展中,把“支持電商扶貧”落到實處;同時積極地培養農產品國際電子商務人才,滿足境外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的需要。
我國農產品物產豐饒,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應充分利用國家提供的有利條件,把握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特殊需求,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發展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
參考文獻:
[1] 方麗娟.“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探析[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7,19(1).
[2] 杜永紅.“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3,(6).
[3] 王占瑩. 一帶一路指引下電子商務發展走向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24).
[4] 沈瓊.“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探析[J].河南農業大學,2016,50(1).
[5] 關大衛.借鑒國外經驗優化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3).
[6] 向紅梅.日本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實踐及借鑒[J].世界農業,2017,(2).
[7] 石少春.國外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我國的啟示[J].改革與戰略,2017,3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