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寬+艾賓斌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并發癥分析及其預防措施。方法:2013年?月至2017年?月對我院完成361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其10例并發癥作分析。結果:361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0例發生并發癥,其中戳控感染3例,經抗感染、引流,于術后第6~9天治愈;腹腔感染1例,術后第3天再次行腹腔鏡探查,作腹腔引流,再次術后第9天治愈;切口合并腹腔感染1例,經抗感染、換藥、支持治療,術后第16天治愈。術后早期炎癥性腸梗阻4例,經禁食、胃腸減壓、營養支持,于術后11~34治愈出院。闌尾殘端瘺1例,患者一般情況較好,無腹痛、發熱癥狀,無腹膜炎體征,腹引管引流通暢,于術后第23天自閉。結論:LA并發癥發生與闌尾炎的病理類型、嚴重程度、手術操作熟練程度相關。正確認識闌尾炎的嚴重程度、遵循循證醫學原則,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規范熟練的技術操作是預防和減少LA并發癥的關鍵。
【關鍵詞】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35.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190-01
當前,隨著普外科內鏡技術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縣級醫院使用腹腔鏡行闌尾切除術。然而,由于腹腔鏡技術的特殊性,LA在手術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并發癥。2013年?月至2017年?月我院為361例闌尾炎患者施行腹腔鏡行闌尾切除術,術后發生并發癥10例,現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3年?月至2017年?月診治闌尾炎患者361例。男?例,女?例;年齡?~?歲,平均?歲;術前均診斷為急性闌尾炎或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發病時間?~?小時,平均?小時。排除生命體征不穩定、感染性休克、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嚴重心肺疾病等腹腔鏡手術禁忌癥,行腹腔鏡行闌尾切除術。術后病理診斷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例,慢性闌尾炎并急性單純性炎?例。
1.2 手術方法:經術前準備,排除手術禁忌癥,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應用德國wolf腹腔鏡。術前排空膀胱,患者取平臥位,采用三孔法操作。首先于臍上緣穿刺10mmTrocar,作為觀察孔,氣腹壓力維持14mmHg,置入30°腹腔鏡探查全腹,于平臍右側5cm及恥骨聯合上4cm分別置入10mm及5mmTrocar,作為操作孔。取頭低腳高位,右側抬高15°。探查腹腔,順結腸帶找到闌尾,明確為闌尾炎。用抓鉗提起闌尾,用超聲刀離斷闌尾系膜,或用肽夾夾閉并切斷,分離闌尾系膜至根部,闌尾根部用可吸收夾扎閉,或用4號絲線雙重結扎,距根部約0.5cm處切斷闌尾,殘端粘膜予電凝鉤燒灼破壞,將闌尾從10mmTrocar取出,或將闌尾放入標本袋,經10mmTrocar穿刺孔取出。腹腔有膿液者,予NS徹底沖洗至沖洗液清亮,放置腹腔引流管。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引流管引流至無液體引出,作腹部B超未見腹腔積液,拔出引流管。
2 結果
本組362例病例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分鐘,平均?分鐘。發生并發癥10例,其中戳控感染3例,經抗感染、引流,于術后第6~9天治愈;腹腔感染1例,術后第3天再次行腹腔鏡探查,作腹腔引流,再次術后第9天治愈;切口合并腹腔感染1例,經抗感染、換藥、支持治療,術后第16天治愈。術后早期炎癥性腸梗阻4例,經禁食、胃腸減壓、營養支持,于術后11~34治愈出院。闌尾殘端瘺1例,患者一般情況較好,無腹痛、發熱癥狀,無腹膜炎體征,腹引管引流通暢,于術后第23天自閉。
3 討論
LA具有OA無法達到的優點,①術野大,顯露充分,便于多方位探查的操作,不但可以治療闌尾病變,還可以發揮診斷功能,同時全面探查腹腔與盆腔,有利于發現其他器官疾病,且可一并處理[1]。②創口小,并發癥少,便于術后控制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2]。目前已成為我院治療急性闌尾炎的首選方法。
然而,由于腹腔鏡技術的特殊性,LA在手術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并發癥。本組361例病例,發生并發癥10例,并發癥發生率2.77%。10例病例中,急性化膿性闌尾炎4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4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并闌尾周圍膿腫1例,慢性闌尾炎并急性單純性炎1例。可見LA的并發癥發生率與闌尾炎的病理分型密切相關.汪啟斌[3]報道,闌尾病理損害越嚴重,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越大。10例并發癥分析如下:
3.1 感染性并發癥 包括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多出現在穿孔性、化膿性闌尾炎,因闌尾壞疽、化膿致闌尾較粗大,直接自戳孔取出時接觸腹壁切口引起感染。因此,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對直徑<1cm闌尾可以經10mmTrocar鞘內通道取出,直徑≥1cm闌尾用標本袋從10mmTrocar穿刺孔取出,對闌尾壞疽、質地脆者行分段切除后取出,以避免闌尾與腹壁切口的直接接觸而引起切口感染。不縫合腹壁穿刺孔腹膜,使腹壁切口內滲出液向腹腔內引流,取標本時盡量不經抗感染能力差的臍部穿刺孔,也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一旦發生切口感染,應及時拆線、引流[4]。術后腹腔感染甚至腹腔膿腫是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因闌尾壞疽、穿孔,腹腔膿液殘留,沖洗不徹底、引流不通暢所致。筆者認為,術中探查腹腔積膿,如決定沖洗,須全面徹底沖洗腹腔至沖洗液清亮,吸凈沖洗液,避免殘留,放置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暢。術中常規取膿液作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選擇應用敏感抗生素。術后發生腹腔感染,如一般情況較好,腹部體征較輕,可經經抗感染、補液、支持治療治愈;若全身癥狀重,有濃度血癥傾向時,則盡早手術探查,沖洗引流,預防感染性休克的發生。
3.2 腸粘連、腸梗阻 化膿、壞疽性闌尾炎往往腹腔內膿性分泌物較多,這是術后形成炎性粘連及腸梗阻的原因之一。應將腹腔內積液引出,避免腹腔內感染積液局限形成粘連帶。手術操作應輕柔,盡量將手術操作區域縮小,避免對腹腔內臟器的干擾和損傷。術后應囑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避免術后腸粘連、腸梗阻的發生[5]。
3.3 闌尾殘端瘺 是闌尾切除術后一種嚴重并發癥,因闌尾根部水腫、壞疽、穿孔,結扎線脫落或闌尾殘端處理不當所致。若術中闌尾殘端水腫及炎癥較重,可作荷包縫合或8字縫合包埋殘端,在收緊結扎線時力度要適當,以避免結扎線切割。如有出現腸瘺可能,則應放置腹腔引流管。通過腹腔鏡無法滿意處理時,應及時中轉開腹手術,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3]。
LA比OA優點多,但仍具有其局限性和缺點,并不能完全代替開腹手術,遇到下列情況時應及時開腹手術:①闌尾根部壞死穿孔,闌尾殘端無法進行可靠處理。②闌尾與鄰近腸管或其它臟器粘連嚴重,解剖關系不清。③闌尾為腹膜外位或盲腸壁內異位,解剖困難。④闌尾惡性腫瘤。⑤發生嚴重的副損傷。⑥闌尾膿腫形成。⑦闌尾動脈出血難以控制[6]。因此,正確認識闌尾炎的嚴重程度、遵循循證醫學原則,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規范熟練的技術操作是預防和減少LA并發癥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楊清泉.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技巧探討.山東醫藥,2011,51(4):102.
[2] 陸深泉,劉濤,李亦建.急性闌尾炎腹腔鏡與開腹手術的對比分析.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3,13(7)633-635.
[3] 汪啟斌,張篤,董榮坤,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并發癥探討.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08,6(3):11-13.
[4] 趙海劍,左洪生,平洪.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并發癥的防治.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12):1247-1249.
[5] 李立德,韓延亮,許煥財,等.預防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并發癥的體會.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2,33(6):36-37.
[6] 李純堅,殷奇,文習剛,等.開腹闌尾切除術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對比研究.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2006,3(2):97-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