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提高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檢出率。方法:自2016年3月8日-4月7日,檢驗科全體人員進行關于“提高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陽性檢測率”的“品管圈”活動,把“品管圈”活動前一月(90例)和活動后一月(100例)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陽性檢出率進行比較。 結果:“品管圈”活動前一月和后一月,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檢出率提高了25%(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檢驗科“品管圈”活動能有效地提高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陽性檢出率,值得推廣 。
【關鍵詞】陰道分泌物 ;霉菌 ;檢出率;品管圈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233-01
霉菌性陰道炎是一種由霉菌引起的陰道炎癥,其發病率僅次于滴蟲性陰道炎,多見于幼女、孕婦、糖尿病患者、絕經后、曾用較大劑量雌激素治療的患者,其陽性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婦科門診的常見病[1]。豆腐渣樣白帶為霉菌性陰道炎的特征,是指排出時就是豆腐渣的樣子,呈白色、塊狀。因為白帶大多是粘稠發黃,所以很容易區分的,霉菌性陰道炎具有傳染性和易復發等特點。一旦發作,會給患者帶來諸多煩惱。因此,醫務工作者在診治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避免漏診或誤診。筆者和同事們對這一主題“提高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陽性檢測率”進行“品管圈”活動,以指導婦科醫師對霉菌性陰道炎患者進行正確的治療,先報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2月8日到2016年4月7日(共59天)來該院門診或住院婦科就診的陰道炎、陰部瘙癢、做人流手術前、引產前、取環、放環、白帶增多、白帶變黃的進行陰道分泌物檢查的190例患者。其中,2016年3月8日到2016年4月7日(共31天)為“品管圈”活動后時間,2016年2月8日到2016年3月7日(共28天)是“品管圈”活動前時間,“品管圈”活動前一月(90例)和活動后一月(100例)婦科霉菌性陰道炎患者在病情、年齡、發病天數、使用陰道局部藥物情況等相比較差異經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試劑與耗材:1mol/L 的 NaOH 溶液 ,0.9% 的生理鹽水 ,一次性潔凈玻璃片 。
1.3 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陽性未能檢出的原因分析
1.3.1 人員因素
1.3.1.1 檢驗科人員因素:
檢驗科人員對霉菌知識的認識不足,醫務科對檢驗科人員進行了霉菌相關知識點的摸底考核,總分100分,80分以上為合格,合格率僅為75%。認定對霉菌的識別能力不足是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陽性未能檢出的原因之一。另外,技師未對患者仔細詢問病史,對于可疑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檢驗陰性患者未告知重新留取標本檢驗。
1.3.1.2 患者因素和婦科醫師因素:婦科醫師在為患者采集陰道分泌物標本時所留取的陰道分泌物標本量少,以及患者在留取標本前使用清洗劑,對于可疑陰性患者不配合重新留取。
1.3.1.3 檢驗設備因素:視野模糊,鏡頭臟,玻璃片不干凈,燈泡亮度不夠,使用時間長,使用頻繁,沒有定期保養,長時間不關,光圈調節不當,儀器保養不當,缺乏相關的保養意識,沒有指定保養人員,缺少儀器保養方面的培訓。
1.3.4 技術因素:檢驗方法未做改進,如仍然采用滴加生理鹽水的方法觀察,則陰道分泌物粘稠不易觀察出標本中的霉菌。以及在檢驗時載玻片不干凈,生理鹽水不夠新鮮,涂片不夠均勻,標本聚集成滴狀等。
1.4 對策
1.4.1 檢驗科人員加強對霉菌知識的學習和耐心詢問病史:醫務科對檢驗科人員進行霉菌相關知識點考核,總分100分,規定80分以上為合格。未合格者給予扣除當月一定的獎金。技師在檢驗白帶前對患者進行耐心詢問病史,詢問患者是否使用清洗劑,對于可疑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檢驗陰性患者告知重新留取標本。
1.4.2 對患者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對于所留取的陰道分泌物標本較少的患者技師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向患者說明所留取的陰道分泌物標本較少使檢驗結果不準確,檢驗結果不準確不準確就不能正確指導治療。
1.4.3 婦科醫師的密切配合:技師和婦科醫師進行協調,使得婦科醫師一定要留取足夠的標本,同時婦科醫師在采集陰道分泌物標是一定要詢問是否使用清潔劑、陰道局部藥物等,如有以上情況等一周后再為患者采集標本。
1.4.4 儀器設備給予保養要求:指定吳群技師對進行定期保養,對于保養情況進行記錄,科室主任定期考察儀器設備的保養情況。
1.4.5 改進檢驗方法:載玻片必須干凈,生理鹽水要新鮮,涂片均勻平鋪,不能聚集成滴狀;先用低倍鏡觀察全片,選擇薄厚適宜的區域,再用高倍鏡檢查[2]。采用滴加 NaOH的方法可以排除一些干擾。真菌的生存環境 pH<4.5,加入1mol/LNaOH[3]后中和其生存環境,陰道分泌物中大量的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黏液絲等有形成分會快速溶解,陰道上皮細胞因為并不像皮屑那樣帶有大量的角質,因而會很快從半透明狀轉為透明狀,從而使背景清晰。陰道分泌物霉菌的檢出率與檢測方法有關,而正在分支、出芽和形成菌絲的霉菌細胞壁是角質的、抗堿、能夠在顯微鏡中以明顯的形態突現出來,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陽性結果的檢出率,避免了傳統生理鹽水涂片直接鏡檢造成的誤差。
1.5 觀察方法:霉菌陽性檢出率=霉菌陽性檢出例數/標本例數。高倍鏡下,如發現霉菌,報告;未發現霉菌;再鏡檢;如發現霉菌,報告,記下霉菌陽性標本數和標本例數。
1.6 統計學處理:所收集的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品管圈”活動前后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檢查率用(n,%)表示,并進行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由表1可見 :霉菌檢出率提高了 25% ,P<0.001有著較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
3 討論
由于檢驗人員自身因素、患者因素、婦科醫師因素,設備與材料,用過藥物治療,雜質多,檢測方法及檢驗技術的局限性以及各種洗液的廣泛應用等因素,使得白帶標本中真菌有時不易觀察,時常出現在外形和形態上發生變異的標本,鏡檢時極易誤診漏診,給白帶真菌的鏡檢帶來困難。提高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陽性檢出率對于醫生而言,提高霉菌陽性的檢出率可以提高診斷的正確性。對于病人而言,可以更快地接受正確的治療。對于醫院而言,更快更好地治好患者有助于提高醫院的聲望。陰道分泌物檢測霉菌的方法很多,檢出率各不相同,怎樣做到不漏診是檢驗工作者目前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 ,這就需要學者不斷開拓新思路,總結出好的檢驗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臨床。
本次“品管圈”活動中,由于檢驗科人員有關霉菌知識的增加,儀器設備精心保養,檢驗方法的改進,耐心和患者的解釋、詢問,婦科醫師的密切配合等,使得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陽性檢測率在“品管圈”活動前后增加了25%(活動前為72.67%,活動后為97.36%)。同時,在此次“品管圈”活動中,同事們互相之間有了更深的互相了解,團隊合作精神也大大的增強,自豪感和責任也大大增加。
綜上所述,檢驗科人員開展關于“提高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陽性檢測率”“品管圈”活動能夠提高陰道豆腐渣樣分泌物霉菌陽性檢測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姚玲.臭氧在陰道炎治療中的應用[J] .當代醫學,2010 ,16(6):100 .
[2] 李怡茹,郭春悅,楊靜.白帶常規檢查中加入 10% KOH 稀 堿前后結果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 ,25(1):23-25.
[3] 任焱,曹宇.霉菌性陰道炎檢測技術改進[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增刊Ⅰ):19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