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中風作為老年多發疾病,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傷害,中醫藥針灸、藥物、康復、情志等治療手段在中風不同病程的適時應用,對于中風患者的治療和預后影響大,明確其介入時機和作用對于指導臨床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風;病程;針灸;中藥;康復;情志
【中圖分類號】R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260-02
中風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為主證的病癥。中醫藥典籍對其記述由來已久,始見于《內經》,稱為“仆擊”、“大厥”等,至仲景《金匱要略》始有“中風”病名及其專論,現在其多指現代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該病發病率、病死率和致殘率高,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筆者結合臨床與文獻報道,試將中醫藥在中風病程的具體應用闡述如下,以期為中風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思路。
1 急性期
1.1 針灸治療:最初認為針灸治療必須在慢性期后進行,現在很多臨床研究證實了中醫針灸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急性期患者的康復效果,尤其對于改善患者的肢體恢復功能和語言功能有非常大的作用。[1]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中風急性期針灸治療介入越早越好。急性期中醫針灸采取醒腦開竅法治療,常用主穴為內關、人中、三陰交,多輔以極泉、委中、合谷等穴位。
1.2 中藥治療:重癥腦血管疾病甘露醇消除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效果有限,此時可及時用上中藥,如一些重癥患者屬痰熱腑實證者,出現便秘、氣喘、痰聲漉漉、面紅目赤、便秘、昏迷等癥狀,大承氣湯應用效佳。大承氣湯通腑瀉實,腑氣得通,濁氣得降,氣血得以正常輸布,顱內高壓得以自然緩解。現代研究發現,大黃不僅有瀉下作用,還有滲透性利尿作用,能通過瀉下、利尿而減輕腦水腫而降低顱內壓,而通腑法能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具有排除毒素,增強胃腸蠕動,緩解機體應激狀態等作用。[2]
2 慢性恢復期
2.1 針灸治療:慢性恢復期,中風偏癱、肢體不利患者針灸治療往往出現兩種療效結果,一部分患者見效快,一部分患者療效差,主要因為中風其致殘原因除了中樞神經本身破壞所致的殘疾即“一次損傷”,也有因急性期處理不當或不適當康復所造成的“二次損傷”[3],所謂“二次損傷”指的是廢用癥候群和誤用癥候群所出現的關節攣縮、肌肉萎縮、肩周炎等病癥。其中“一次損傷”與中樞神經系統和壞死組織細胞關系密切,其見效慢,而“二次損傷”與中樞神經損傷無太大聯系,多與中風后累及的肌腱、韌帶等局部組織相關,故臨床針灸療效不錯,往往見效較快。故此時針灸治療應分清兩種損傷的異同,有針對性的制定治療方案,對患者作出合理的療效解釋。臨床針對“二次損傷”常取用夾脊穴和足量大肌肌腱、韌帶刺激,及時而準確的“二次損傷”治療可以有效幫助患者建立治療自信,為后續治療打下基礎。同時,臨床常取用針灸風池、風府等穴位,因其下神經豐富,可予大腦強刺激以針對“一次損傷”。
2.2 情志護理:中風患者致殘率高,很多患者不能自理,給自身和家庭帶來壓力,患者容易產生心理功能障礙。中醫一向重視情志因素對人的影響,情志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對中風患者進行耐心的安撫和鼓勵,幫助患者舒緩情緒和病痛,能有效的改善中風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狀態,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4]對于一些中風偏癱伴高血壓患者實行中醫情志護理,可以更好的減少血壓波動,[5]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意志和信心,提高中風治療效果,對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有顯著促進作用,并能有效預防再復發。
2.3 康復鍛煉:早期的護理訓練主要就是要給患者被動抗痙攣體位治療,運用被動患側肢體活動的刺激方法。另外,通過對患側肢體在無痛性范圍活動,可以有效防止關節活動的范圍降低,而且促進了患肢血運等。[6]康復鍛煉要求正確體位,包括仰臥位、健側臥位和患側臥位的方法,其他如翻身訓練、床上自我輔助訓練、呼吸控制訓練、起坐訓練等都十分必要。康復鍛煉介入可使治療中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速度增快,縮短住院時間,盡早康復。
2.4 中藥治療:在中風病程中,活血化瘀藥臨床應用廣泛,在此,筆者認為活血化瘀即便祛除壞死腦組織,壞死部分功能也難以恢復,此時運用中藥補法和方劑對于提高中風患者體力和營養大腦具有優勢作用。結合患者病情及癥狀,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常用滋補肝腎、益氣養陰、填精充髓等補法,地黃飲子、補天大造丸、六味地黃丸等方劑臨床應用也較為廣泛,同時,針對中風患者血脈不利,可佐加少量土蟲、桃仁、地龍等活血化瘀藥以通利血脈。
3 總結
中風作為老年多發疾病,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傷害。整體來看,急性期中醫介入作用有限,多以現代醫學急救降低顱內壓和搶救壞死細胞為主,而慢性恢復期中醫藥治療優勢明顯,較好的促進中風患者體力恢復,大腦功能增強,情志調暢,生理與心理治療面面俱到。正確認識和了解中醫藥在中風病程的介入時機和治療作用,對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韓紅梅.中風急性期針灸治療應當注意的事項[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23):90.
[2] 李俊紅.大承氣湯加減治療中風急性期腦水腫35例[J].中國中醫急癥雜志,2006,(7):770.
[3] 司惠芳,鄭建琴,吳海燕.實施康復“三階段訓練法”預防腦卒中后“二次損傷”[J].實用護理雜志,1999,(7):12-13.
[4] 韓琳,楊弦.情志護理在中風后抑郁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6(16):130-131.
[5] 曽麗蓉.中醫情志護理對中風偏癱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24):127-128.
[6] 樊丹紅,譚君如,張敬偉.腦中風偏癱老人早期康復護理的現狀述評[J].人人健康,2016(23):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