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彪
摘 要:近些年來,電子信息技術在我國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均較為廣泛,其主要是指以針對信息的產生、采集、儲存與變換等各個環節進行研究的一種技術,而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是依托于計算機硬件設備與軟件以及網絡技術等來共同實現的。而其在機械中的應用,極大的提升了生產效率,對人們的生活與生產方式也造成了一定改變,有助于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基于此,本文對電子信息技術在機械制造領域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機械制造 電子信息技術 應用
1 電子信息技術融入生產的簡述
電子信息技術,其特點是利用最新的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設備,對相關信息進行收集、處理、轉化、傳遞和整合的全部以及部分過程。由于電子信息技術可以輕松實現某些特定動作的自動化甚至智能化,電子信息技術在全球各個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應用,這些運用電子信息技術的信息化設備使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我國發展過程中,傳統領域始終難以擺脫“生產率低下”、“農作物產能不足”等不足,而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在領域的逐步應用,機械的生產效率得到巨大的提升,傳統土地利用率低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電子信息技術對于我國發展功不可沒。
傳統農用機械在應用電子信息技術之后,可以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提高生產的自動化程度。電子信息技術在生產方面有諸多好處:(1)提高機械的科技水準;(2)運用高新技術可以將環境保護和生產緊密聯系;(3)提高生產的精準程度;(4)解放農民的勞動力,降低農民勞動強度;(5)使組織生產更加合理,可控性加強。
2 機械制造中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
2.1對于電子信息技術不夠重視
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其在機械中的應用也逐漸普遍起來。但是,對其現狀進行分析可知,當前機械的設計、制造與生產等各個環節都應用了電子信息技術,但是應用的還不夠深入、不夠徹底,進而導致機械與電子信息技術之間的融合效果尚未達到預期目標,不利于提升我國機械現代化水平。而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應歸咎于對電子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嚴重阻礙了我國機械現代化的實現。因此,當前,我國機械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甚至于部分重要機械還依賴于進口,這對我國現代化發展是一種極大的制約。
2.2機械信息化研究脫節嚴重
由于一些歷史原因,人們常常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機械信息化工作的開展,認為其并不高端,錯誤的預估了機械信息化研究工作所需投入,沒有向機械信息化研究工作投入足夠的人才與資金,也就無法確保最終的研究效果,不能夠滿足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實際需求。這樣一來,就導致機械信息化研究工作與現代化生產之間出現了脫節現象。而機械信息化研究的工作人員大多沒有參與過生產,也就不能全面了解生產對機械的具體要求,使其設計制造出來的機械不能滿足生產所需,阻礙了機械信息化方向的發展。
2.3機械操作人員專業水準不夠
當前,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加快,機械在生產中的應用也逐漸普及開來。但是,由于當前我國農民大多文化素質不高,對電子信息技術的了解程度不夠,使得其不能完全掌握機械的操作要領,極易因不規范操作而增加機械故障出現的幾率,而當故障真的發生時,其也并不能夠對故障進行有效排除。甚至還有部分農民,對新技術與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較低,沒有正確認識到運用了電子信息技術的機械對生產的重要意義,對機械信息化的全面實現造成較大阻礙。
3 電子信息技術應用于我國的機械的應對措施
3.1強化通信技術在機械中的應用
現如今科技發展更新換代速度極快,通信技術在通信領域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新一代通信技術在信息傳遞的精確性、即時性和便捷性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在機械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如果能夠融入其中,將信息技術的高效性和精確性特點賦予傳統生產,那么生產效率和質量將會大大提高。因此,必須加強信息技術在機械領域的應用。
3.2電子設備的技術與機械的實際相配套
自動化技術發展的終點就是智能化技術,現如今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已經初見端倪,未來智能化必將引領時代發展的導向標。要想讓生產達成智能化發展的順風車,必須從現在開始就考慮將智能化思想與傳統生產方式相結合,將新型智能化電子信息設備安裝在機械工具上,將機械的自動化、精確化水平提高。并且,在機械設備開發過程中,必須重視設備研究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情況,如果脫離了生產的基礎,那么這些設備的開發就變得毫無意義。同時,生產活動相比其他工業生產領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生產講究高效率與高質量的結合,而且農作物的生長又有其特殊的規律性,設備必須遵守農作物生長的自然規律,在保證農作物健康生長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機械設備的使用是機械設備應用的原則。因此,電子信息設備的開發研究必須要與機械的實際需求相匹配。
3.3強化人機結合的技術支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在工生產中的位置將會發生變化,人已經不再是充當生產工具的環節,而是作為監管和控制管理中樞。將電子信息技術應用于生產領域,加強機械設備的人機交互水準,充分發揮電子信息技術的優勢,將會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并且能解放人類勞動力。
3.4對于機械進行調整和管理
根據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在生產中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成功案例,無線電信息傳遞技術在生產中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例如在農作物灌溉上,利用無線電信息技術可以將每棵農作物的滴水灌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信息收集,利用無線電信息傳遞技術將這些信息傳遞回管理中心系統,監管人員可以針對這些信息對農作物灌溉情況進行調節。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進步,電子信息技術在我國機械中的應用也逐漸開始普及,有效的提升了我國生產效率,有助于我國建設發展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張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設計及發展趨勢[J].山東工業技術,2016(14):15.
[2] 呂春芬,宋緒丁.工業4.0時代的特征與高校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8(05):107-110.
[3] 仲傳.七〇九所電子信息產品進入智能交通領域[J].機械制造,2015,53(08):25.
[4] 張芊芊.中國制造業“新型化”及其驅動因素研究[D].東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