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枝
【摘要】結核病主要是由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導致的一類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慢性傳染疾病,近些年來關于該類疾病的發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導致結核病的疫情較為嚴峻。為了進一步了解關于結核病的防治方案,提高人們自我保健意識與水平,有效控制該類疾病的傳播與流行等,本文主要就結核分枝桿菌的生物學特點、菌株耐藥性、傳播途徑、導致的主要臨床疾病、預防措施等進行了相關的概述。
【關鍵詞】結核病;預防;結核分枝桿菌;病原學特點
【中圖分類號】R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8..02
結核病屬于臨床上一類較為嚴重的慢性傳染疾病,是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不斷有新的抗結核藥物被發現,使得有效控制了該類疾病的流行[1]。但是近些年來,由于出現了結核分枝桿菌耐藥菌株、艾滋病、結核病雙重感染等情況,導致該類疾病的發病率又有了遞增的趨勢。有關研究指出,目前全世界約有1/3左右的人群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其中每年新增的病例達到800萬左右,超過200萬人次死于該類疾病,使得該類疾病已經發展為一類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依據我國結核病疫情可知,其具有感染率、發病率、死亡率、耐藥率較高的特點,因此,及時進行臨床干預十分重要。
1 生物學特點
臨床上將結核分枝桿菌簡稱為結核桿菌,屬于一類分枝桿菌,可引起結核病,其生物學特點主要包括:較為細長略微彎曲狀態,偶爾為分枝狀,進行抗酸染色陽性細菌為紅色,無芽胞與鞭毛,將其置于37℃的環境下的生長狀態十分良好,將其置于30℃以下的環境下不會生長,最適宜的pH值在6.5~6.8之間[2];給予常用羅氏固定培養基進行分離培養操作,顯示其生長速度較為緩慢且對營養的要求較高,乳白色的菌落,表面較為粗糙,出現顆粒、結節、菜花狀等,其可產生過氧化氫酶,多數的菌落進行觸酶實驗后顯示為陽性特點,進行熱觸酶實驗后顯示為陰性特點。由于結合分枝桿菌的細胞壁內包括許多脂質,導致某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強,在干燥的痰液中存活時間可達到6~8個月之間,在空氣塵埃中的傳染性可維持8~10 d,其耐寒性較佳;但是對于濕熱、酒精、紫外線等存在較差的抵抗能力,在日光直接照射數小時的狀態下可直接將其殺死,因此,結核患者的書籍、衣服等可直接在日光照射下進行消毒。另外,結核分枝桿菌不包括內毒素,不會產生外毒素與侵襲性的酶類等[3]。
2 菌株耐藥性
對于結核分枝桿菌而言,對于異煙肼、鏈霉素、利福平、換絲氨酸等抗結核病藥物較為敏感,但是長時間用藥后,由于耐藥菌株為選擇性生長或者由于染色體控制的藥敏性基因突變等情況,導致出現耐藥性基因,因而使得其容易出現耐藥性[4]。
3 傳播途徑與引發的主要疾病
結核病可通過人體消化道、呼吸道、皮膚、黏膜[5]等方式進行傳播,其中主要傳播方式為呼吸道傳播,通過塵埃或者飛沫,經過呼吸道容易進入人體肺泡中,導致肺泡出現感染情況,所以說,以肺結核作為最常見的疾病類型。對于排菌肺結核患者來說,是其傳播的一類主要傳染源,結核桿菌存在于人體支氣管與肺結核病灶內或者在器官、肺等的分泌物中,若患者發生咳嗽、打噴嚏等動作時,將會出現許多的細小飛沫,可能引發感染現象。有關學者研究表明[6],痰涂片陽性人群屬于一類十分重要的傳染源,因此,吐痰也是一類重要的傳播途徑,若將肺結核疾病患者把包含結核桿菌的痰吐在地上,等到痰液干燥后,將會使得痰液中的結核桿菌與塵埃混合在一起并漂浮在空氣中,若被健康人群吸入肺內將會引發感染現象。另外,還可經由消化道、破損的皮膚黏膜等進入人體,進而出現結核性腹膜炎、腸結核、皮膚結核等疾病,還可經過淋巴液、血液等的擴散侵入多種肺外組織器官內,引發腦、骨、腎、關節、生殖器等結核病變。肺外結核可與肺結核并存或者單獨存在,占據所有結核疾病的百分比為5%~30%之間,以骨關節結核最為常見,占據肺外結核百分比為19%左右,接下來是淋巴結結核、漿膜腔結核、消化道結核、泌尿生殖系統結核等,且神經結核、骨髓結核、皮膚結核相對較為少見[7]。
4 預防措施
為了有效控制該類疾病的傳播與蔓延,需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4.1 衛生習慣
囑咐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由于結核病菌主要是由呼吸道侵入人體內,病菌存在較強的抗干燥能力,所以說,有效防止空氣污染是預防該類疾病發生的重要措施,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于存在傳染性肺結核的患者而言,更加應該注意不可隨意吐痰,以防病菌擴散與傳播。
4.2 健康體檢
進行健康體檢有利于及早發現該類疾病,便于及時進行臨床治療,控制疾病的發展,因此,需定期囑咐人們進行健康體檢,并依據當地的結核病疫情進行肺部檢查工作,可有效預防結核病的發生。另外,還可依據個人的病史、臨床癥狀與體征給予痰液細菌學檢查工作,便于對疾病進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8]。
4.3 免疫預防接種
給予卡介苗(BCG)接種是有效預防結核病的一類重要措施,其中新生兒與結核菌素實驗陰性兒童為BCG的主要接種對象,在接種6~8周時間后,對于結核菌素實驗結果為陽性的人群說明接種者已經獲得了免疫能力,對于結核菌素實驗陰性人群,說明其尚未獲得免疫能力,需要進行再次接種工作。通常情況下,在新生兒出生24 h內進行接種,但是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疫苗免疫效果將會不斷降低,因此,對于學齡兒童結核菌素實驗陽性人群需要重復進行接種。
5 討 論
目前臨床上關于抗結核病的免疫性保護機制缺乏較為深入的研究與認識,但是許多學者研究顯示,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存在較為重要的作用,屬于機體抗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一類重要免疫應答方式。因此,如何將有效的細胞免疫應答進行建立是目前臨床上結核疫苗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關學者采取分子生物學方式重組表達了結核分枝桿菌保護性肽表位KLIAN-NTRV二聚體、八聚體、四聚體,并采取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實驗陽性健康人群外周血單核細胞進行初步實驗,結果顯示把具體可對多數人群外周血單核細胞進行有效刺激,并發生細胞增殖現象,使得CTL免疫應答水平有效增強,有利于設計新型的結核疫苗。
參考文獻
[1] 黃洪光.結核分枝桿菌的病原學特點及結核病的預防探討[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3,26(10):672.
[2] 林定文,林 玫,崔哲哲,等.肺結核病原學診斷技術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1):5025-5028.
[3] 戚應杰,查曉丹.耐多藥結核分枝桿菌基因位點表達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24):4118-4121.
[4] 張愛梅,李 鋒,劉旭暉,等.結核分枝桿菌/利福平耐藥實時熒光定量核酸擴增檢測在肺外結核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6,34(3):174-179.
[5] 宋 能,劉 焰,段元山,等.結核分枝桿菌IgG抗體蛋白芯片對活動性與非活動性結核患者療效的評價[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12):174-176.
[6] 牛家峰,尚永明,張 寧,等.復治肺結核患者痰液耐藥結核分枝桿菌鑒定中熒光定量PCR與反向點雜交技術的聯合應用[J].山東醫藥,2016,56(31):69-71.
[7] 董偉杰,劉丹霞,李 微,等.檢測不同毒力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巨噬細胞的凋亡率及其凋亡蛋白caspase-3表達的時相性變化[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3,29(4):407-411,418.
[8] 許榕青,李 丹,林銀霞,等.基因芯片技術檢測結核分枝桿菌利福平和異煙肼耐藥性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7,33(1):43-48.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