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新課標指出:英語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英語,人人都能獲得實用的英語,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在英語上得到提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學英語分層教學法提倡在英語分層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對英語的求知欲,不斷增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斷鞏固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通過分層教學,讓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鞏固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學生的分層
先對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進行評估并登記在冊,接著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座談,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成績和座談的基礎上綜合分析,然后以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將全班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用A、B、C標識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學習成績較好、學習興趣較濃、學習主動性較強的學生分到A層,這部分學生除了掌握基礎知識外,還應該進行更多的突破性練習;學習成績一般、學習興趣一般、學習主動性一般的學生分到B層,這部分學生除了要鞏固基礎和強化訓練外,更多的是要增強他們的收獲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學習興趣相對較淡、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學生分到C層,這部分學生除了要鞏固基礎外,更多的是要進行情感上的呵護。這樣進行有效的分層,有利于任課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全班各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其所處的層次中都能實現其最近發展區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全班整體提升的效果。
二、教學目標的分層
教學目標的分層是由學生的差異性所決定的,如果英語教學目標實行“一刀切”,英語課堂教學將難以使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實質性的提高。而教學目標分層的目的也正在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教給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進而促進其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往積極的方向發展。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表明,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只停留在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上,而應該努力促使學生完成相對于其現有知識水平更高層次的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其認知的深度和廣度、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和效度、練習與應用的強度和信度等方面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將英語課程與每章節的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時,應做到“下要保底,上要突破”,既要保證基本要求全面一致,又要促使個體在不同程度上的發展。我們要使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使處于中等層次的學生能進行比較復雜的分析和應用,使處于高層次的學生能具有自主探究、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且能進行具有創造性的學習和實踐活動。
三、課后練習的分層
不管什么練習,它的制作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針對性,既然有針對性,就必然會形成不同的層次性。而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先自行分析題目的層次性,就必定缺乏布置作業的針對性。如果這樣“一刀切”布置作業,將會讓成績好的學生多做了不必要的重復題,讓成績薄弱的學生多做了能力達不到的題,這都是費力不討好的。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的能力水平,教師最好要分層次選擇基本鞏固性練習、拓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來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C層學生要求做基本鞏固性練習,并選做一定量的拓展性練習和綜合性練習;B層學生要求做基本鞏固性練習和拓展性練習,選做一定量的綜合性練習;A層學生要求做基本鞏固性練習,拓展性練習和綜合性練習。學生完成各層次相應練習和作業后,再選做高一層次的練習作業。這樣做可有效解決以往不論層次、統一作業的高層次學生“吃不飽”、中層次學生“吃不好”、低層次學生“吃不了”的結構性矛盾,還能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四、測試的分層
階段性的測試具有比較全面考查各層次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故按學生的層次來編制測試題,把握試卷的難度、效度和信度,會顯得格外重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目標和要求,各類別測試題所占比例將會相應地有所變化。測試題的類別大致分為達標性試題、拓展性試題和綜合理解性試題,其中C層學生的定位是掌握基礎、把握重點、了解難點、順勢提高,所以試卷達標性試題約占80%,拓展性試題約占15%,綜合理解性試題約占5%;B層學生的定位是掌握基礎、熟悉重點、突破難點、順勢提高,所以試卷達標性試題約占65%,拓展性試題約占25%,綜合理解性試題約占10%;A層學生的定位是掌握基礎、熟悉重點、突破難點、攻克難題、順勢提高,所以試卷達標性試題約占50%,拓展性試題約占35%,綜合理解性試題約占15%。這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區分試卷結構比重,不僅有利于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在自己所處的層次體會到獲得感,進而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五、評價的分層
以同樣的評價方式來評價每一位學生是不科學的,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都會造成負面影響。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主要是實施對其自身的縱向評價,是不是每一次都有所收獲、有所成長、有所進步,主要注重進步性,并更多地對他們給予情感上的呵護,以鼓勵為主;對于中層次的學生,主要是兼顧對其自身的縱向評價和與其相仿層次的橫向評價,不僅要讓其看到自身的成長,還要使其意識到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進取心會得到很好的激發,他們的自尊心也會得到很好的保護;對于高層次的學生,主要是實施與其相仿層次的橫向評價,更加注重比拼性,在競爭中尋求突破。
通過初步實踐分類指導,分層教學,能提高學生英語素質,大面積提高成績及運用能力,符合英語教學原則,使得教法靈活,練習充分全面,活動豐富有趣,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學生學得主動、輕松、高效,各階段的教學達到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蘭芳.分層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教研)2015.
[2]索玉婷.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探析[J].中學生英語(中學版)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