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 劉佳慧 楊賀喬
摘 要:目前,商業地產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過程中。高風險的特點使得商業企業必須將風險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地位明確化。近年來,在國家調控和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下,商業地產企業面臨的金融風險急劇增加,商業地產企業不能有效地對金融風險實施監控和預警,便會使商業地產企業陷入財務風險之中。因此,對商業地產企業來說,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對于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科學的監測,這對于防范企業風險,增強企業的實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財務風險;分析;對策
隨著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相對于以往來說,商業地產企業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如何識別其財務風險并進行有效防控,是企業面對的緊急問題。商業地產企業在資金鏈上的變長、處理和理順金融關系變得更加復雜,這就要求企業合理關注資金的籌集、投資、分配、營運情況,不斷提高風險控制在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普及性和適用性。為了提升企業風險管理的水平,必須掌握風險鏈的傳導機制,充分了解風險特征和風險來源,從而對癥下藥,并建立為自己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一、商業地產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1.財務風險控制執行力度弱
很多商業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執行力度不強,缺乏自我防范意識以及對自我約束的實施。企業在面臨重大事項的決定性時刻,如果財務風險控制沒有準確實施以及不能起到防范風險發生的作用,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財務風險。而且對實行程序也缺少有效地規范作用。如果財務風險控制沒有得到恰到好處的執行,將會不能起到真正的控制作用。當真正發生財務風險時,企業無從下手,將會影響企業的整體運作,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起著制約性的作用。
2.信息不對稱
管理層次具有復雜性以及高難度的信息傳遞,導致公司內部信息的嚴重不對稱。一方面將各單位的運營信息傳輸給對應管理者進行整理。另一方面應該建立管理條例,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財政報表。用這種方式增加了信息的可見度。否則,企業無法明確的了解自身情況以及很難對企業進行監管,使公司的誠信問題得不到肯定,導致今后的公司發展存在弊端。
3.高管和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
一些商業地產企業存在很多崗位老氣橫秋的現象,并且,由于各個因素的限制,公司很難將優秀的人員引進,相對而言給公司帶來新的運營技術比教困難。同時公司員工的管理制度也不夠完善,由于人手限制,財務人員輪崗制更無從說起。財務負責人的制度不夠健全導致很多問題,會計機構設置過于粗略。在會計機構的上,為了使公司核算的成本能夠減少,未按規定設置會計機制,將審核、記賬和制單由一人包辦或者出納和記賬由一人兼任,嚴重違反了會計法律制度的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為財務資金侵占留下可乘之計。管理細節不規范,該企業有時會因為業務繁忙而出現單據沒有連續編號的情況,最后出現問題之后很難找到原因,也無法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二、應對財務風險的對策
財務的風險防范對策有完全規避法、分散投資法和風險轉移法等。完全規避法比較極端,它為了規避某一種籌資或者投資風險,從而放棄這一類型的投資,此種防范方法過于保守,局限性大,因為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加劇,過于保守可能帶來的是企業缺乏活力,停滯不前。分散投資法即企業通過多元化經營,進行多方投資、籌資等。分散投資法是一種風險規避方法,在對外投資的過程中,公司可以通過組合投資等降低風險。風險轉移法是當下比較時興的一種財務風險防范方法,就是給專門機構或部門一種特定的風險轉移。
1.建立起完善的預算及考核體系
科學、合理的預算是規避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預算體系及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將有效降低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財務風險。
因此,樹立起善全的預算及考核體系,將企業存在的一切經營活動完全歸入預算控制的范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企業每一筆的預算進行隨時監控,對預算外的經費進行嚴格控制,使得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監控在企業完全承受的范籌之內。完善的預算及考核體系是控制財務風險的重要方法,商業地產企業可以通過全面分析財務預算內容及其所代表的經濟業務,關注其中可能給企業帶來損失的風險點,從而提前制定方案并采取措施,防范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風險。高效益往往存在高風險,企業在實現利潤的同時必須得關注為采取收益而付出的成本及給企業帶來的虧損,在對收益、成本及風險等因素綜合權衡分析之后,制定企業的戰略方向及預算和考核體系。
2.建立財務指標風險預警和評價體系
財務風險評價的指標主要有經營凈現金流量、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當這些指標出現異常時,表現企業的財務風險可能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必須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關注,迅速制定和采用合理措施實行防范與控制,讓相關指標回歸正常水平。
財務指標是反映企業經濟狀況的重要標志,通過定期對企業的負債水平、收益率、償債能力等涉及企業收入、成本、利潤的相關指標進行全面分析,并與企業的同期水平和同行業的指標進行對比,重點關注其中的變化點,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提前采取措施進行防范和處理。財務處通過財務報表數據和財務指標的變化對企業的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其中存在的風險點提出預警并及時與業務部門溝通, 采取措施提前防范,為企業的經濟運行提供決策和參考的依據,將存在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
3.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
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通過強化基礎管理,明確人員職責權限,對外投資、資金調度及其他重要經濟事項設立決策機制,定期進行財產清查,加強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作用,對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點進行監控,認真分析財務管理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的變化,提高風險的適應能力。企業通過不斷研財務管理的環境,把握變化的走向,規定風險應對措施,及時調整管理策略,增強抵抗風險能力。endprint
通過加強基礎會計工作和財務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的防治控制小型財務風險。除此之外,還應建立起相應的監督措施,對制度和流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眾多知名企業的破產倒閉是由于企業的財務風險積累到了企業不可承受的范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企業擁有良好的財務規章和制度卻如同一紙空文,讓權利超越在制度之外,最終成為企業倒閉的導火索。因此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不僅需要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還應有相應的監督措施,確保企業制度和流程的執行到位。
4.加強財務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財務人員作為財務風險的第一道防線,是風險有力控制者,從而加強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加強綜合素質,加強對關鍵控制點的把握,同時培養自身對風險敏銳的眼光和準確到位的職業判斷。在財務風險管理活動中財務人員必須貫穿于始終,在規范化、標準化和制度化的基礎上,還要對企業的整個經營過程進行監控,促使企業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
在企業管理中財務人員應積極參與其中,并不斷提高理財意識,在資源配置、資產重組、優化資本結構等方面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決策依據。在財務決策時,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種種因素,盡可能的采取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對可采取的方案進行分析,并從中選擇最佳方案。
不管是對于制度的執行還是對于財務風險的預防,人的因素最為關鍵,因此,全面提高升財務人員的風險預防意識,加強在日常工作職業素養的提升,對企業在生產運行和經營管理過程中的財務風險能夠識別、分析及預判是財務人員需要著重的提高的能力。財務人員應不斷加強學習,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熟悉企業新的經濟業務新的風險點,全面提升職業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
三、結論
隨著經濟的不斷高速發展,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使得商業地產企業面對著較為復雜的財務風險。面對企業的不斷發展,采用高效的方法來評價和避免財務風險是至關重要的。當企業發現財務風險后不能采用強有力的方法去制約,使得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會陷入財務危機,會給企業的存在和不斷發展長生有害的影響。所以,本文進行關于財務風險的的闡述和和監管方面的探究,探尋企業的運營及生產過程中監控財務風險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春英.集團公司財務風險與防范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4(3):12-15.
[2]劉儒昞,曾宙.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淺析[J].財會通訊,2015(8):139-140.
[3]林偉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方法應用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
[4]趙爽.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J].財稅統計,2015(1).
[5]王秀云.淺談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以及防范對策[J].中國集團經濟,20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