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華
摘要:幼兒教育是關乎一個人能否健康成長、塑造完備人格的關鍵階段,由于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遠達不到成年人的程度,因此針對幼兒的教育往往需要結合一些特殊手段來使學齡前兒童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游戲作為大部分幼兒都能接受的教學手段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注。本文將針對目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正確認識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現實意義展開討論。
關鍵詞:游戲;幼兒教育;現實意義
幼兒教育的受眾對象主要是3歲至7歲的學前年齡階段的兒童,通過玩游戲獲得基礎知識和表達能力是最快捷的途徑,也是最容易被幼兒所接受的方法之一。因此,幼兒教育主要是以游戲教學為主。但是隨著幼兒愛玩的天性逐漸被家長和學校限制,傳統的游戲教學已不能滿足幼兒對于新鮮事物的求知欲望,如何在日常教學中高效地運用游戲教學方法,使游戲能夠更好地融合進幼兒教育中,成為幼兒教育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現狀
游戲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在幼兒教育中以游戲為主要線索,老師通過相應的引導幫助幼兒在輕松的游戲活動中學習知識。游戲教學由于可以更好地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培養表達能力和自律意識而受到了廣大幼兒教師的青睞。但是在我國,幼兒教育逐漸被家長和教育結構認為是決定孩子起跑線輸贏的階段,使幼兒教育的發展呈現出一系列的問題:
1、教育宗旨的背離。根據我國以及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幼兒教育理念,對于學齡前幼兒的教育應當本著寓教于樂的基本原則,教授文化知識與培養藝術特長不應當成為幼兒教育階段的主要任務。幼兒階段的兒童大多不具備系統學習文化知識的能力,過早的讓兒童接觸文化知識除了剝奪了孩子快樂成長的權利,更不利于其智力的健康發育,然而,我國的幼兒教育普遍存在著功利思維特點,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此拋棄了讓孩子玩耍娛樂中完成啟蒙教育的機會,使孩子承擔了與其年齡不相當的壓力。
2、教育方式的不當。雖然當前的幼兒教育中游戲教育仍占主要地位,但是目前的游戲教育往往充滿了較強的功利性目的,不論是家長還是教育機構,總是期望幼兒能通過游戲活動真真切切的學到文化知識,而忽略了游戲本身應當帶給兒童的歡樂與心理上的成長。長期強行向兒童灌輸文化知識的行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兒童的知識面,但是對于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卻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
3、教育價值取向的歪曲。相關研究表明,在幼兒教育中適當地引入游戲活動,對于培養幼兒主動接觸周邊事物、樹立團隊意識以及塑造完善的人格都有著極大的幫助,國際上幼兒教育相對發達的國家也十分注重在幼兒教育中融合游戲教育,充分發掘幼兒對于周邊事物的興趣。然而由于我國的人才競爭日益激烈,不論是家長還是幼兒教育機構都將培養幼兒藝術特長以及教授文化知識為側重點,游戲活動成為孩子們學習生活中的“奢侈品”,使幼兒教育的價值無法得到真正的體現。
二、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幼兒教育中,面對活潑好動、思維跳躍性強、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的幼兒,游戲是最能在短時間內調動孩子參與集體活動積極性,與同伴良好互動的教學方法。通過設置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游戲活動,為孩子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不僅可以有效拉近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對于培養孩子的語言、肢體、神態上的表達能力也有極大的作用。具體而言,在游戲過程中,孩子通過角色扮演、歌舞表演以及其他游戲形式的參與,自然和諧的表達自己內心的快樂,與周圍的小伙伴也通過游戲互動建立起友好和睦的友誼關系,對于培養孩子正確及時的表達情感、控制情緒以及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都有較為明顯的作用。
2、有利于開發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教育階段是兒童發展語言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孩子往往與成年人的交流存在相應的障礙,然而在幼兒園的環境中,孩子通過與同齡人的游戲互動,加之教師的正確引導,在無形中自然掌握了正確地使用語言的能力。對于天生內向、不善利用言辭表達情感的幼兒,更是要通過相適應的游戲互動讓孩子找回自信,發掘其利用語言表達情感的欲望。為了達到游戲教育在培養孩子語言能力上的良好效果,幼兒教師要主動扮演起引導者的角色,不能一味地放任孩子任意地進行游戲活動,致使其自制能力的缺失,而是要適當的引導游戲節奏,發掘孩子利用語言變大情緒的積極性。比如,可以設置讓孩子互相講故事的小游戲,讓孩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故事,自己準備并制作道具,讓孩子成為游戲活動的焦點,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習慣并對此加以糾正。
3、有利于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在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對于培養兒童發散思維與創造思維的作用也是十分顯著的。學齡前階段的幼兒往往富有豐富的想象力,同時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游戲活動的進行可以以靈活多變的方式發掘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老師在游戲過程中通過仔細觀察孩子的思維變化趨勢,并及時地加以引導和糾正,從而可以幫助孩子盡早地樹立其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在游戲教育中,教師往往需要“因材施教”,不僅要考慮到游戲的有趣性與可玩性,還要考慮到不同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刻板生硬的方式限制孩子自由表達觀點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游戲互動,發掘幼兒的性格特點,根據幼兒的性格、智力發育情況選擇適合其的興趣愛好加以培養,讓其獨特的創造性思維有自由發展的空間。
三、結語
幼兒教育是孩子接受漫漫學校教育的開始,一段美好愉悅的幼兒教育過程往往會影響幼兒的性格與心理健康程度,而游戲教學除了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歡樂的童年,更是對引導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和幼兒教育者都要對幼兒成長期間的游戲活動加以重視,正視游戲帶給幼兒的積極作用,還給每個孩子一個自由愉快的童年。
參考文獻
[1] 張曉雁.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的價值分析[J].學周刊,2016,(25):240-241.
[2] 李萍.游戲對于幼兒教育的意義[J].教育教學論壇,2010,(03):37+55.
[3] 劉焱.我國幼兒教育領域中的游戲理論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2):55-61.
[4] 王瑜春.淺談幼兒教育中游戲的價值及應用[J].科技信息,2010,(33):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