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在日常教學中,物理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物理學習生活。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著手,將生活引入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一種熟悉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達到認清事物變化規律的教學目標。 物理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謂生活化情境教學,就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現象,創設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及探究欲望的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要求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自主地完成物理實驗等物理學習過程。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并且需要教師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學生能夠在一個獨立自主的學習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偉大的教育學家羅杰斯曾經說過:在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于無拘無束的狀態,那么學生才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從而創造出令老師驚訝的學習成果。由于,初中物理本身知識是來源于生活這一特點。所以對于初中生物理的自主學習也就并不是那么的困難。這只需要學生積極的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同時也需要教師有一個良性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自主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來。那么學生就可以在初中物理自學當中取的很好的成績。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很好的利用生活教材也就可以很好的完成自己自學的學習任務。
二、借助生活經驗理解概念,促進思維發展
物理知識是抽象難懂的,學生理解起來容易出現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情境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通過學生的主動思考和積極思維,讓學生從淺顯到深奧、由形象化再到抽象概念,使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的內涵.例如,在講“物質的密度”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理解密度的本質內涵,并提出問題:是鐵塊重呢,還是棉花重呢?學生迅速地回答:是鐵塊重.教師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教師追問:是一個小鐵釘重呢,還是一袋子棉花重呢?學生迅速地回答:當然是棉花重.學生回答之后,感覺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存在矛盾,就會自主思考:要采用什么方法比較是鐵塊重,還是棉花重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明白:要比較鐵塊和棉花哪個重,需要考慮在體積相同情況下.此時,教師可以提出密度的概念,引導學生對密度進行概括,使學生對密度的理解達到更深層次.這樣,能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思維,深入理解物理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多媒體再現生活情境,促進知識構建
在學習物理之前,學生已經通過生活積累了很多生活經驗,在接觸物理知識后自然會把自己的經驗加入到物理問題的解決中.但是,學生的有些生活經驗是錯誤的,這時教師要把多媒體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便把物理現象更加直觀地擺在學生眼前,從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經驗,形成正確的物理知識體系.例如,在講“動能、勢能、機械能”時,學生的生活經驗就是重的物體從高處落下來在地上留下的印記深度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輕重不同的兩個小球從高處落下時,當兩者到達地面時在地面上留下的印記情況,對學生的錯誤生活經驗進行及時糾正.接著播放兩個完全一樣的鐵球,從高空落下到達地面,在地面上留下了兩個不同深度的印記.這時教師提問:你能說出哪個印記是哪個鐵球落到地面留下的嗎?這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爬得越高,就會被摔得越疼”,說出印記深的就是從高處落下的鐵球.教師以慢動作的形式,再現高處的鐵球落到地上留下的印記更深.教師接著提問:為什么從高處下落的鐵球會留下更深的印記呢?教師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從解決問題出發進行深入分析、合作、交流、探究,尋找問題的結論:物體在下落的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發生了相互轉化.這樣,能糾正學生錯誤的生活經驗,直觀、真實地再現生活場景,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
四、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作業
對于學生來講,不僅僅是課堂教學,課后練習也十分重要,但是現在初中物理學生,很多人存在這樣一個問題,上課老師講的也都聽懂了,但真正地面對習題卻手足無措,老師也應該注重在習題的撰寫上,注意設計一些生活化的情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習題情景生活化。老師在課后習題的編撰上面,完全可以運用一些生活情景的穿插,讓學生主動地思考生活,然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并學習到物理知識。像在布置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課后習題作業就可以聯合實際生活。如體育課上大家一起進行跳高訓練,老師教授技巧時,要求每個同學都盡力地向下蹬地,問這是什么原理。同是牛頓第三定律的訓練,這樣的改編就更利于學生的理解。課后作業生活化。老師課后作業不僅僅是布置一些習題,還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的生活性的作業交給學生完成。在教授液體這一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利用周末回家的時間,研究紅外線在不同液體,如牛奶、油、水里面的穿透情況,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記錄。這些開放性的題目,可以增強學生動手能力,也能在實際的觀察實驗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一些物理知識,方便老師在下節課上的物理教學。
物理生活化是教育現代化對物理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掘來源于現代生活實際的內容,將其轉化為物理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應用物理知識的意志和興趣,提高學生的物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彭波.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2]王陸芳.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