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鳳成
我們都知道小學數學的學習在小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但是,因為學習數學學科的難度大,花費時間長,又導致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枯燥而又漫長的,不少學生都反映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現在的數學教學,而在新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下,我們的試驗得到了很好的結果。
一、學案導學模式的涵義
學案導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全體教師討論研究、備課寫作、再進行集體的討論研究,以新課程為內容標準、以高效的素質教育為目的形成的一種教育模式。“學案導學”中學案主要是要求教師可以拿出高質量的教學方案,這個學案是教育學生學習的主體,是全體教師智慧的結晶,是新穎高效的教學模式。導學,在好的學案指導下,我們才可以指導學生高效地學習。導學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綜合創新,自己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和方法,總結一句就是,教師反對死教學,也反對學生死學習,主張把課堂和課本都還給學生,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體說來,它要求通過教師整體的設計方案,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通過制定詳細的教學內容和明確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逐漸體會到學習的實質,認識到學習的規律,探求其興趣。小學的數學學案導學還應該拋棄傳統的題海戰術、被動式學習,尋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能夠多維地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起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我們反對教教材和學教材,而是認為,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許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學習方案,所以才應用“導學案”。
二、導學案的應用要求
通常情況下,設置導學案和進行基本的模式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導學目標、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合作、成果評價、疑難精講、歸納知識、知識拓展、課后作業和課后反思等內容。
導學案的教學目標應該從教師教學的內容出發,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完成知識技能、方法過程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同時,導學案應該遵循詳細的原則,讓學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另外,還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記憶規律。在設計課程目標的過程中把教學的具體目標控制在4個之內。自主學習就小學生進行自我學習,把學生之前的知識作為學習的基礎,保證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所要探討的問題,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數學的相關概念和知識。當出現不懂的問題時,學生之間就可以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學生共同探究和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學生的研究和學習能力。在完成自主合作學習之后,學生的學習成果應該由教師評價,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應該遵循著公平合理的原則。同時,針對學習中出現的難點和重點,教師應該著重向學生講授。教師還可以運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拓展學習的知識,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在完成課堂上的任務之后,還應該布置課后作業,針對學生當前學習的內容進行復習,同時,還需要學生對之后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以此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因此,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應該依據導學案的具體要求進行展開,著重關注教學目標、教學知識歸納、自主學習和成果評價等方面,以此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三、巧設導學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合理設置問題,充分發揮導學案的作用
問題在導學案教學方式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該關注導學案的基本功能和性質,在精心設計教學問題的基礎上,把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而促進小學數學的效果。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應該充分地結合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同時,還應該使問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開放性。在這樣的狀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得到提升。
(二)關注教學細節設計,提升導學案質量
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比較小,不能產生比較好的自學效果,加上學生的自制能力弱,就導致普遍學生的學習能力降低。這樣的情況下就應該結合小學數學的特點,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著重關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關注數學教學細節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比如在學習小學數學《探索規律》的時候,教師應該著重關注“找”的教學,不應該把規律的應用作為學習的重點。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不同顏色的小球,分別為紅、紅、綠、綠、白、白等幾個顏色,在擺放不同形狀的積木,比如圓形、方形、圓形、方形。讓小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小球和積木存在的規律。這樣的教學方式就能夠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還能夠保證學生合理運用數學規律。因此,關注導學案的教學細節,能夠提升導學案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三)合理把握時機,引導學生討論探究
教師在運用導學案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擺脫傳統的固定教學模板,避免出現小學生急于做題,不能進行深度思考的現象。因此,應該從學生掌握知識和有效運用知識的角度出發,以此保證導學案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著重關注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保證小學生能夠充分思考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小學生找到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講授應用題“框里有27個蘋果,分別平均分到三個盤子里,應該怎么分?”小學生在完成該問題后,教師就可以借助這個時機,向學生展示“媽媽又買來3個蘋果,要平均放在六個盤子中,應該怎么辦?”這樣,學生就會和之前的問題進行對比。教師在合理地把握時間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和討論。
綜上所述,導學案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水平,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就應該巧妙設計導學案,合理設置問題,關注每一個教學的細節,在把握合理時機的前提下,提升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友成.試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J].亞太教育,2016(03):11.
[2]王玲玲.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