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玲
小學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引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這是因為小學語文本身蘊含的理念和情感,對學生情感態度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新課標》反復強調:“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僅體現了人文學科的特點,也為小學語文達到《新課標》提出的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目標,展示了一條途徑。
那么,怎樣才能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呢?
一、教師自己要有豐富的情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誰要是學沒有發展和培養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發展和培養好別人的情感”。這充分說明了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
二、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情感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而信息技術逐漸與語文學科進行良好整合,大量資源的投入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樂于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語文活動中去。如:用畫圖再現課文內容,用音樂渲染與課文相似的氛圍,幫助學生想像課文描寫的畫面,用戲劇的形式讓學生擔當角色,失學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深切地理解課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語言和行為。如在教《在大海中永生》時,全文的情感基調是哀愁與深沉的,此時放低緩的音樂輔助學習,不但可以增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對課堂氣氛直到積極的渲染作用。
總而言之,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就是把課文描寫的形象讓學生仿佛能看到、聽到、觸摸到,使他們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學生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實踐來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
從教材尋找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時代精神、人生智慧、人生價值的感悟,再次是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如識字與識字方法,詞句的感悟與積累,篇章的整體把握與誦讀等,聯系生活實際,感悟、體驗課文思想內容的方法,比較揣摩、歸納、概括的方法,特別是要尋找三維目標的整合精神與言同構共生的最佳結合點。如小學語文第六冊《微笑著承受著一切》:桑蘭一邊忍著劇痛,配合醫生,一邊輕輕哼著自由體操的樂曲時,神情動作就是培養語文素養的最佳方法,學生用質疑、朗讀去感悟,體現的是方法,能找出重點詞句,理解句段的意思,體現的是知識與能力,感悟到桑蘭無私奉獻精神,體現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動態生成中產生情感。
課程改革的今天, 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 這是上好課的第—步。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力, 對學生的探索活動要充滿信心, 循循善誘。創設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 也是最可親近, 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
四、用體態語言顯示學生情感
眼睛是心靈之窗,臉面是心靈之鏡,師生的面目表情、動作、神態是一種動態的無聲語匯,它蘊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師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顯點”,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教材提供的情感、線索,恰如其分地讓學生運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動態神態,直觀、形象、真切地進行情感體驗,產生共鳴。此外,在教學中適時進行課文范讀,除注重聲調和音量外,還要滿懷感情的讀,讀出文句中蘊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如《小稻秧脫險記》是篇童話故事,語言簡潔、生動,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語言準確、生動、富有感情,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的喜、怒、哀、樂隨文章的情感而發,有的音量適度,快慢適中,如滔滔激流震撼心弦,有的又如春雨霏霏,滋潤心田,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
五、用心設計,激發情感
課堂上,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探究情境,讓學生充分討論參與、發現、質疑,問題的設計有講究,要根據一定的教學要求和目的,設計有價值的問題,正所謂把精力用在當用之處,善于組織教學的老師能抓住最關鍵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以此為突破口帶動整篇問題的學習,如我在講《草船借箭》一課,講到諸葛亮如期如數交箭時有學生問:如果三天內江上沒有大風,諸葛亮的計劃落空了,事情的結果會怎樣呢?如果魯肅事前把諸葛亮的妙計告訴了周瑜,又會怎樣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引領大家展開討論、交流、合作,了解彼此的想法,促進學習,對學生的疑難、怪問作適當點撥——即點在問題的關鍵處,這樣學生的情感易于被激起。如果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么學生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如果他們的集訓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么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連同渲染的課堂氣氛作用于兒童的心理,就能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達到學生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
六、語文與生活相結合
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當把現實生活當作學生認識水平的活水,把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讓生活問題語文化,語文問題生活化,體會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激發學生對語文的情感,讓學生學會從語文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