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雪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常常會忽略對孩子數學興趣的培養。有的家長經常會通過機械訓練讓孩子掌握一些具體的數學知識,雖然孩子可能當時掌握了,但孩子的思維結構并未發生改變,也就是說孩子并沒有得到實質的發展。數學教具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這種情況,可以讓幼兒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讓幼兒的學習環境得以優化,更好地引領幼兒進入到數學世界,感知數學的奇妙。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興趣愛好,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提高幼兒數學教學的成效,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那么我將針對幼兒數學教學,淺談如何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一、對幼兒進行因材施教,以便明確教學目標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進行幼兒數學活動設計時,都是根據參考用書來安排教學目標,以教材內容為基本決定活動步驟和方式,不注重對幼兒實際情況和數學能力的分析,使教學效果有時并不盡如人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平時的檢測結果和觀察所得,對幼兒的學習能力和情況進行細致分析,以便進行“因材施教”,這樣制定的教學目標和流程才能更符合幼兒的學習水平和心理預知,這樣幼兒就不會覺得教師的內容枯燥而不想學習,也不會因為教師的內容不符而出現數學學習畏難情緒,始終能夠“跳一跳夠得著”,這樣幼兒在學習時就會一直保持較為飽滿和高昂的興致,使教學活動更加積極、順利。在學習數字的時候,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由于年齡過小還不具備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在安排教學目標和內容的時候,應該據此制定較為簡單的內容,不要以成人的思維來看待,要嘗試從幼兒的角度去思考什么內容的數學學習是當前幼兒能夠合理接受的?;诖?,教師應該明白小班幼兒只能對數字進行數數,有一個基本的多和少的概念,所以在安排教學活動時應以反復練習和唱數字歌、做數字數數游戲為主。而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學習情況則大為不同,雖然同是數字學習,但由于年齡和心理認知水平都有所提高,相應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也應該更改,可以讓大班的幼兒學會10以內的簡單數字加減或者根據所看到的數量或要求說出相應的數字。
二、勤于動手,揭示本質
幼兒往往會對感官刺激性較強的事物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對于此類事物也更能產生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當合理利用幼兒這一特點展開教學。在使用教具時要把握知識內容的本質特征,相匹配地應用教具增強教學效果,通過教具的使用揭示數學原理和本質。例如,在“認識時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簡單地讓孩子們跟隨老師進行時間的學習,而要先給孩子們分發“工具”,讓孩子們自己制作一個鐘表。鐘表的表面是一個比較厚的圓形的卡紙,教師將圓形卡紙的外環平均分成12份,引導孩子們分別標上“1到12”的數字;圓心處一個直立的高粱稈與鐘表面垂直構成“針軸”,軸上設置了兩根可以旋轉的指針,長的指針代表分針,短的指針代表時針。教師讓表針不斷地轉動,通過轉動讓孩子們認識不同的時間。鐘表的制作讓孩子們對數學課堂充滿了好奇,動手操作更是讓孩子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有了孩子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促使了后續授課內容的順利進行。孩子們不僅認識了整點時間,而且還認識了半點和一刻等時間,學習效果非常好。教師通過制作和應用教具,有側重地對幼兒進行感官刺激,能夠幫助幼兒更快速地認識事物的本質,理解數學知識和掌握數學知識。這可以讓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強。
三、實踐操控,深刻記憶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教師在利用教具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從生活中獲取相應教具,并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進行應用,加強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深刻認知,促使幼兒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認識年、月、日”的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尚小,對于年、月、日的概念很多時候無法正確區分,教師可利用教具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加強幼兒的記憶。可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收集時光流逝的“證據”,通過證據說明自己“看”到時間的經過。教師引導孩子通過形象化的生活元素認識“年、月、日”的含義,能讓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進行教具的準備,而是讓幼兒成為教具的開發者,培養了他們善于觀察的習慣。有的孩子將日歷帶到班級中,告訴大家奶奶每天都會撕下一張,這就是一“日”;有的孩子則將每天畫的畫帶到班級中,不僅讓大家欣賞到他的作品,還告訴大家每一幅畫都見證了他每一“日”的生活。孩子們從生活中所搜集的“教具”生動真實,看得見,摸得著,拓展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整理和收集“教具”,讓他們感受到教具的重要性,這能落實幼兒的主體地位,使幼兒的數學認知能力得到提升,對幼兒的數學學習大有裨益。
在每個教育階段都有著特殊的任務,在幼兒教育中,教師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興趣愛好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下學好數學,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于是在今后的教學中,幼兒數學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教學策略,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下學習數學,有效地培養數學思維與綜合能力,為今后長遠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燦亞.基于“生活”的小班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策略[J].浙江教育科學,2013,02.
[2]張毅.對幼兒教師開展幼兒數學區域活動指導[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
[3]陳晶.在游戲中建構大班幼兒數學教育的原則和策略[J].遼寧教育,2017.01.
[4]趙美嬌.基于生活化和游戲化的幼兒數學教學研究[J].江西教育,2016,36.
[5]張玲,丁文.幼兒數學教學中操作活動的指導策略[J].學周刊,20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