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
幼兒園優化一日生活質量, 科學組織好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戶外運動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鑒于此, 針對幼兒園戶外運動普遍存在運動器材單一、設施模式化、教師組織困難等問題,本著“以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的理念,發揮農村資源優勢,在原有環境條件局限的基礎上, 擴展幼兒學習和活動的空間,創設富有挑戰性的運動場地,投放低結構化材料,提出拓展教學思路,提高教學實效的方案,促進幼兒與同伴,培養幼兒自主游戲能力及團結、友愛、合作等社會性的發展,從而達到教育無痕、潤物無聲的最佳效果
(一)利用自然資源,自制幼兒戶外運動器械
幼兒園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把這些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的話,可以自制許多不同類型的運動器械,還會給幼兒增添許多的樂趣。在有的地方還可以起到文化傳承的作用,讓幼兒從小就耳濡目染家鄉的文化。
例如:有許多的木頭,可以挑選其中長短、粗細合適的一些為幼兒搭成平衡木、梅花樁、攀爬物等。在制作這些器械的時候,肯定會有許多小的木塊,可以將其修整為適合幼兒玩的積木,并投放到室內的建構區中,成為建構區的材料。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每一樣材料,既經濟又節約。
此外,如果當地有豐富的沙、水資源的話,用當地的沙設置一個玩沙區,在場地面積充足的情況下,還可以設置游泳池。這些都是基于當地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而確定的,這樣的規劃設計讓農村幼兒園有了豐富多樣的戶外運動器械,為幼兒的戶外運動增添了不少的樂趣。
(二)合理規劃幼兒園的場地,創設科學的運動區域
每個幼兒園的場地面積、地形是不一樣的,要因地制宜地根據自己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進行布置。在布置前要考慮到設置哪些運動區域,每個運動區域大概適宜占用多大的面積。一般都應該要有跑跳區、鉆爬區、球類區、平衡區、攀爬區等,因為這些運動區域才可以鍛煉幼兒的基本運動能力。其中跑跳區與球類區是需要與其他區隔開一段距離的,因為當幼兒在玩球類運動時,球有可能會打到其他幼兒。在場地面積偏小的幼兒園,可以把鉆爬區和平衡區設置在一起,讓大班的幼兒鉆爬完后,又去走平衡木,讓幼兒去面臨挑戰。
此外,還需要考慮當幼兒在進行戶外運動時,會不會影響其他在室內進行活動的班級。如果會影響,就需要適當調整運動區域的位置。只有經過精心規劃設計的幼兒園戶外運動區域才是適合幼兒的,才能夠規劃出符合幼兒園實際情況的運動區域。
(三)幼兒園戶外運動器材投放的層次性及更新性
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發展特點是不一樣的,身體機能發展程度也不一樣。一方面,大、中、小班各個年齡階段身體機能發展不一樣。另一方面,即便是同一個班級里的幼兒也存在個體差異。而且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里也指出幼兒學習存在個體差異,我們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例如可以在平衡區提供不同高度的平衡木讓幼兒自由選擇,大班幼兒更多地會選擇較高的平衡木,小、中班的幼兒大多會選擇矮一點的平衡木。但也有大班幼兒選擇矮的平衡木,中班幼兒選擇高的平衡木,這充分體現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性。我們需要尊重幼兒,使其成為自己的主人。
這里的“更新性”指的是,教師要定期更新戶外運動區域所投放的器材。不能夠一個運動區域的器材長時間總是一樣的,要變換器材的種類,這樣才能夠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科學、有趣地組織幼兒園戶外活動
幼兒園戶外運動中,除了考慮器材的種類、運動區域設置等方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教師如何科學有趣地組織幼兒園戶外活動。戶外活動是幼兒園健康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幼兒園課程之一。在進行戶外運動之前,教師應該要明確好本次的運動內容、運動目標是什么。主要在哪些運動區域進行活動,運動量多少適宜,運動時間大概多少,等等。
在組織戶外運動活動時,教師還應該使戶外運動有趣。首先,教師的戶外運動組織形式要多樣化,可以采用小組游戲、集體游戲、小組比賽等形式,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其次,在戶外運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引起幼兒興趣,讓音樂穿插在運動中,讓幼兒輕松地運動,并保持情緒穩定。
(五)教師在戶外活動時的引導作用
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時,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非常關鍵的,這主要體現在鼓勵幼兒“一物多玩”,讓幼兒學會自己探索、自己操作。如可以把農村挑東西用的“扁擔”放在一物多玩區域,既可以拴上線用來挑東西,還可以多用幾根“扁擔”支起來固定好后用作平衡木。廢棄的大紙箱也可以投放在里面,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動手把紙箱“挖洞”,幼兒可以從“洞”里鉆爬,還可以用紙箱制作成乒乓球拍等來玩。
需要強調的是,教師要先讓幼兒自己探索,發現同一樣材料有不一樣的玩法,然后再對幼兒進行更加深入的指導。或者在有的幼兒不能夠發現多種玩法時給予啟發,而不能直接告訴幼兒怎樣去“玩”這些運動材料。
此外,教師對幼兒園戶外運動活動的引導還體現在對幼兒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的培養上。首先,教師要教給幼兒規范、正確的運動姿勢,或者運動器械的正確玩法,教師需要求幼兒不能違反活動規則。其次,在戶外活動過程中,教師還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對不守規則的幼兒及時指導,以防幼兒運動時出現意外。
總之,教師要精心規劃、創設好幼兒園戶外運動區域,因地制宜地創設有自己特色的幼兒園。并充分利用幼兒園當地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豐富戶外運動器械種類,讓幼兒的活動來源于生活,從而為傳統的幼兒體育活動增添不少樂趣,讓幼兒在戶外運動中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馨.學前兒童體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黃曉玲.重慶市九龍坡區陶家鎮學校開發利用鄉村課程資源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