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靜
種下習慣的種子,收獲人生的碩果
文/陳靜
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小學德育的重點內容。它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工作。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班主任只有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對學生指導學習,耐心誘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及時評價,堅持不懈,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受益終生。
當今時代,獨生子女數量多,長輩對其嬌寵,年輕父母又缺乏教育的方法,再加上網絡的影響等,致使小學生的行為等習慣日益變差。雖然,每個學校都意識到了這一點,非常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往往紙上談兵,用空洞的理論來教育學生,沒有效果,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困難重重。
為此,我積極地探索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希望早日能改變這一現狀。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具體做法。
想要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學校一日常規》等,班主任要認真組織學生進行系統地學習,通過講解、舉例等方法,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要的內容還要背誦,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人心,以便更好地實施。
每學期開學,我總是抓住開學第一周這個契機組織學生進行常規內容的系統學習。溫故而知新,我利用班隊課、品德課等陣地從頭至尾地復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學校一日常規》等內容,讓學生做到爛熟于心。在學習的同時,我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進行訓練,使開學第一周就步入正規,以引導學生重視常規。
除了抓好開學第一周的常規系統學習外,我還會抓住每天的晨會課進行強化學習。我校晨會課的教育內容有一個系列,每周都有一個教育重點,圍繞這個重點內容有步驟地進行訓練。每周周一,我總會詳細地指導學生學習常規訓練重點,讓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是正確的,該做的,哪些是不對的,應改正的。周二到周五我就重點內容進行訓練,對于學生正確的行為加以表揚,對于錯誤的行為加以教育并引導其改正。這樣,學生就會更牢固地掌握所學常規重點內容。
要想讓小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常規內容,光學習還不夠,還要讓他們按要求落實到行動上。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然,這需要長期而嚴格的行為訓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無論你采取何種方法,只要運用得當,都是有效的。我覺得對學生進行行為訓練時應重點注意以下幾點。
2.1 誘發行為動機
正確的行為來源于正確的動機。班主任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認識到從道理上該怎樣做,為何這樣做,從情感上誘發學生產生良好行為的動機。班主任可以運用樹立榜樣、創設情境、列舉事例、開展討論等方法讓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發起他們的行為動機,而非機械訓練。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2 明確行為要求
班主任在組織學生進行行為訓練時,要提出具體詳細的要求,讓學生明確訓練什么,怎么訓練,要注意什么等。如出操、出堂課等集體排隊時,每個學生都要集中思想,做到靜、快、齊,不拖拖拉拉。排隊走路時,要走成一條線,不忽快忽慢,不疏疏密密,保持安靜、整齊……當然,常規訓練還有很多,如晨讀、課間活動、課前準備、上課、兩操、上廁所、行走樓梯、愛護公物、做值日、保持衛生等,這些常規訓練都要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只有學生對各項常規要求了如指掌,才會按要求去實施,這樣的行為訓練才是有效的。
2.3 訓練行為習慣
在明確了各項常規的具體要求后,學生不一定就能照著要求去做。這期間還需要班主任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訓練。班主任要利用晨會課、班隊課、品德課等陣地隨時隨地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訓練,使其規范。在訓練時,可以運用示范、練習、競賽、情景、評議、交流、實踐等方法進行針對性地訓練。如:早晨問好等訓練可以采用示范法,路隊、做操等的訓練可以采用練習法,走樓梯可以采用實踐法……只有恰當地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訓練,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2.4 評價行為情況
小學生常規行為的訓練不僅需要指導,還需要及時檢查、評價。行為的檢查、評價,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導向和監督的作用。學生的行為具有反復性,因此,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檢查、評價學生的行為情況。班主任的評價可以每周一評,先讓學生自評,然后小組評,最后老師評。除了學校評價,還可以讓家長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應賞罰分明,對行為優秀、進步快的學生加分,對行為不良的學生減分,最后匯總,根據分數的高低,給予星星,貼于爭星榜,兩周后,根據星星的數量再評選出優勝者,頒發獎狀;對沒有得到星的學生,班主任要針對性地加強教育,及時指正他們的不規范行為,并反復訓練,以幫助他們盡快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評價過程還是學生自我參與、反思、教育、發展的過程,也是真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
“養成一種壞習慣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種好的習慣需要一生。”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持之以恒的漫長過程。小學生天性好動,自制力差,只有通過反復的教育、堅持不懈的嚴格訓練,才能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任何一種習慣的養成都是這樣的。在一種習慣訓練見效時,不能就此罷手,要持續下去,平時發現不良行為,班主任要及時指出,擁有耐心,反復督促,不可放松,直到幫其糾正為止。只有這樣堅持下去,才能促使學生將外來的強制性轉化成內在的自覺行為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養成的,班主任只有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對學生指導學習,耐心誘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及時評價,持之以恒,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改善班級風氣,提高學習成績,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受益終生。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