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綿陽特派記者 倪浩
軍民融合之路到底該怎么走,尤其是在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重要性更為凸顯。6日開始,在中國“兩彈一星”搖籃、國防軍工重鎮綿陽召開的第五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上,中外著名企業、科研院所代表齊聚于此,共同探討中國軍民融合之路。
在7日下午舉辦的國際軍民融合創新發展論壇上,國防大學軍事管理學院院長路文稱,隨著中國科技創新的進一步發展,諸多具有重大軍事潛力的高新技術已走在軍隊前面,需要實現民為軍用,使其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服務;同時,十幾萬項先進國防科技成果也需要逐步實現軍為民用,發揮其對經濟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的拉動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與國防協調發展司副司長周平稱,縱觀世界發達國家軍事變革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所起到的帶動作用,中國實行軍民融合發展國家戰略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歷史必然。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胡愛民認為,軍民融合不是簡單的軍轉民、民參軍,而是統籌軍民共同發展,重塑一套新的體系和布局,必將帶來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深圳量子防務在線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浩說,“深圳量子防務是軍民融合創新服務平臺,在過去兩年內,我們大概調研了全國20多個省市、將近2000家企業,我們覺得未來軍民融合的市場空間大概在5萬億左右,涉及20多個行業。”
但軍民融合并非一路坦途。路文稱,當前軍地雙方對于要不要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有廣泛共識的,但在有些問題的認識上還存在分歧,有時偏差還比較大。“比如,軍隊有的同志認為維護國家安全是大局,算的是軍事賬;地方有的同志則認為經濟建設是中心,算的是經濟賬。”
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戰略委員會秘書長吳志堅也指出,單就軍轉民而言,目前存在四“不”問題。第一是不能轉,按照《國防法》,國家投資所形成的科技成果所有權屬于國家,這些成果的分配權沒有明確規定;第二是不愿轉,效益好的單位沒有動力轉,因為利益分配問題有些單位也不愿意轉;第三是不敢轉,很多國防科技成果都是保密的,這方面還是有顧慮的;第四是不會轉,軍工企業對市場不了解,舊有方式進入商業市場顯然是有落差的。
針對這些問題,路文認為,要以“計利當計天下利”的胸懷,徹底摒棄軍地互抱成見、畫地為牢的思想觀念。“軍民融合下一步改革創新的重點,就是要以擴大開放、打破封閉為突破口,加快構建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特別是要做好軍民科技成果相互轉化這篇大文章。”
吳志堅表示,一方面,要堅持市場化運作,營造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堅決拆壁壘、破堅冰、去門檻,讓國家所有創新資源的創造力在兩大建設中充分涌流。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國防知識產權和國防專利解密制度改革,確定國防科技成果的權益歸屬和補償辦法,明確國防專利解密的責任主體和內容范圍,使大量“沉睡”的國防科技在經濟建設中發揮最大效益。
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民融合研究中心研究員孫艷紅稱,要立標準。標準不同是很大問題,特別是軍用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所以下一步要推動標準的通用化制度改革,建立統一完善的體系,這樣有利于推進軍民融合發展。
在軍民融合的道路上已有諸多先行者,取得眾多科技成果和發展經驗。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會秘書齊國生說,目前,航天技術向民用轉化產生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在航天科技集團經濟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加大。公司牽頭研制的北斗導航衛星、商業遙感衛星等,在軍民融合中效果顯著。
以色列康帕思集團副總裁蓋伊·祖瑞講述了以色列軍轉民的歷程。蓋伊·祖瑞著重介紹了以色列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成功經驗。“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以色列18歲男子都要到軍隊服役。在此過程中,他們可以了解軍事科技,當服役期滿,這些曾經的軍人又可以把學到的技術應用到民用市場,這種軍民融合的成功案例在以色列有很多。”
綿陽是國家批準建設的唯一科技城,綿陽市委書記彭宇行分享了綿陽在軍民融合方面的成果。彭宇行介紹說,“通過努力,今天的綿陽已成為全國軍民融合發展優勢最明顯、基礎最堅實、前景最廣闊的城市之一。所有軍民融合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不僅挺起綿陽工業的‘脊梁,而且有效實現了經濟建設國防效益和國防建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現在軍民融合產值規模占綿陽全部工業比重的50%以上。軍民融合已融入綿陽的城市血脈,正在成為綿陽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動力引擎,不僅促進了創新驅動,還形成了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模式。所以說綿陽就是一座國家科技城、軍民融合城,綿陽這座城市因軍民融合而生,未來也必將因軍民融合而興。”▲
環球時報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