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上海市青浦區檢察院案件管理科科長何靜的電腦桌面上的一款軟件,顯示著近一年時間來案件評查的基本情況,各類數據分類別、分問題、分比例一目了然。這套建立在對數千件案件質量評查經驗基礎上的評查軟件,不僅可以看到已辦結案件的基本情況,還可以調閱相應案件的所有相關文書,從案件受理文書、審查起訴文書,到審查終結文書、公開文書等一應俱全。
案件質量評查是對檢察官辦案進行監督制約,促進規范司法的重要手段。上海市檢察院在案件質量評查方面不僅構建了一套有效的評查制度,同時也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增強案件評查的質量和效率,切實提高了規范司法意識。
用科技強化監督
“開發案件質量評查軟件的想法源于2013年6月,通過調入案管系統的數據來進行線上的案件評查工作,提高了評查工作的效率”,何靜告訴記者。該系統在2013年10月上線,2014年在全市檢察系統推廣應用。系統包括案件質量評查、評查結果查詢、承辦人異議處理、查詢統計等主體功能。針對不同類型案件的不同評查要求,設有隨機評查、重點評查、專項評查3種方式。上線以來已經完成1257件案件的閱卷評查,發現司法瑕疵16處,涉及權利義務告知,證據把握,法律適用,文書制作和使用,筆錄制作,卷宗裝訂等。另外,通過對3119份起訴書的文書對照檢查發現,對外文書的質量明顯提升,2014年的瑕疵文書為19份,2016年僅為3份。
過去,評查員要等待業務部門送交“三書”后進行評查,若業務部門送交遲延,評查員還要一遍遍的催促。對于有些有質量瑕疵的案件,業務部門或許不會主動提交案管部門進行評查,評查員只能通過核對審結案件數后發現,也難免會造成遺漏。如今,運用軟件系統評查的案件已經達到全部審結案件的18.2%,涵蓋全院主要業務部門每位檢察官審結的各類型案件。評查員對一般案件可在系統中隨機抽取,改變以往由業務部門送什么案件查什么案件,什么時候送什么時候查的被動局面,確保了案件評查的客觀性,也大大提高了評查員的工作效率。
承辦人通過這個系統能即時獲知評查結果,對問題可以及時糾正。如果承辦人對結果有異議可以在系統內將異議反饋給評查員,評查員根據反饋意見將評查結果提交部門負責人、院案件質量評審小組或檢委會決定最終評查結論。另外,部門負責人、院領導也可以通過這個軟件實時的掌握本部門及全院辦案質量。
“不僅是對質量的評查,我們還強化了對問題的研究分析”,何靜告訴記者。利用評查軟件強大的統計查詢功能,對于常見、多發的問題會進行專門的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并形成專項報告,以幫助改進。
案件評查制度強化了干警辦案行為規范的養成。法律文書的細節差錯率、辦案預警的提示率逐年下降。案件評查軟件后續計劃與執法檔案銜接,讓每位承辦人的辦案數量、質量、效率等數據都能直接為執法檔案所用,實現案件評查及反饋過程的網絡化、標準化、規范化、陽光化。
用制度保障規范
案件評查會不會成為形式化、走過場的事情?評查員具不具備發現問題的能力?又敢不敢于揭露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是保障案件評查質量的關鍵。
青浦區檢察院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選任資深的檢察官擔任專職評查員,增強了案件評查的獨立性、權威性和精準性。“目前青浦區檢察院的專職評查員是對業務熟悉、辦案經驗豐富的資深檢察官,在能力和權威性方面都沒有問題”,何靜告訴記者。除了選任資深檢察官外,還會加強對外交流,來吸收和借鑒好的案件評查經驗和建議。
其次是推行“15+10+專項”的案件評查模式。對捕后不訴、訴判不一、導致國家賠償等15類案件開展每案必評,對檢察官已辦結案件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進行隨機評查,對涉及民生民利和群眾關注的案件、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新類型犯罪案件等開展專項評查。
“先前我們已經出了一些考評辦法和獎懲辦法,現在我們正在積極探索質量評查的‘案件化辦理”,何靜告訴記者。“案件化辦理”將推進案件評查的規范化、制度化,提升評查的質量和效率。將對案件評查的范圍,評查的方式,評查的標準,反饋的方式,發現問題后怎么處理,包括一些文書格式、流程等都會進一步明確。“借鑒上海在推行的檢察官權力清單,我們也希望能夠有一個評查檢察官權力清單,明確評查員的權限,包括對評查員的追責”。
現在最讓何靜發愁的是評查員隊伍的建設,目前青浦區的案件評查員只有一名。一旦退休或調任到其他部門,又要重新去選任對業務熟悉,擁有豐富辦案經驗的資深檢察官,但是現在這樣資深的檢察官十分缺少。何靜正在嘗試用“老帶新”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保證評查員隊伍的穩定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