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海上運輸的安全性為世界矚目,鋼材在海上運輸中具有極易損壞的性質,基于此,本文從鋼材運輸的貨損原因以及貨損因素進行分析,在總結人、貨、船、環境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鋼材在海上運輸中貨損的建議以及防止貨損的措施,在摸清鋼材運輸工作的貨損規律中,提高鋼材在海上運輸過程中的質量。
關鍵詞:海上運輸 貨運質量 貨損因素分析 措施 關系
隨著國家之間貿易來往逐漸密切,海上貨物運輸在國際之間的貿易總量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高,由于海上運輸的周期長、海面情況復雜、海上氣候多變等情況,為了保證海上鋼材的運輸質量,相關研究者要對發生貨損的原因進行準確分析,把握貨損事故的發生規律。
1.鋼材在海上運輸過程中發生的貨損原因
1.1物理損害原因
海上運輸過程中,鋼材貨損出現物理性破壞可能性極高,如常見的鋼材變形、鋼材凹陷、鋼材邊角蜷縮表現,而這些損害產生的原因可歸結于兩方面。其一為不當作業,如港口裝卸鋼材過程中,需借助起貨設備完成操作,一旦出現設備操作不當,便可能發生物理性損害。而另一方面原因表現在貨物移動上,鋼材裝載后,要求做好綁扎工作,若發生綁扎不牢固,當海上天氣出現明顯變化時,便有貨物移動可能性,輕則對貨物產生損傷,嚴重時將引起海上事故。
1.2鋼材銹損原因
作為貨損最明顯的形式,銹損在鋼材制品中極為常見,如交貨中可發現鋼材表面有銹包出現,其不僅對買家生產活動帶來影響,且承運人可能有較大經濟損失。從鋼材銹損產生的原因看,主要表現為:第一,貨艙潮濕或裝載潮濕貨物。如裝載貨物前未進行貨物查驗,使部分受潮貨物直接裝入,導致運輸中鋼材制品生銹。同時,部分貨艙中本身也有潮濕表現,如裝卸期間,有雨雪天氣,未將艙蓋關閉,導致貨艙內過于潮濕,為鋼材生銹創造有利條件。第二,通風處理不當。海上溫度變化明顯,一旦冷空氣較重,很可能使貨艙內有凝結水產生,這種凝結水多以貨物出汗、船體出汗兩種形式表現出來,若未能及時通風,便會造成凝結水集聚增多,導致銹損問題出現。第三,污水處理不及時。貨艙內污水的出現很大程度歸因于污水井,海上運輸中可能存在未實時監控貨艙污水,導致污水增多,影響貨艙環境。除此之外,艙蓋漏水問題也是導致鋼材銹損的重要原因,如艙口未完全關閉、艙蓋水密性差,導致海水由此進入貨艙內,產生銹損問題。
1.3鋼材腐蝕原因
腐蝕問題對鋼材制品質量影響極為嚴重,海上運輸中鋼材腐蝕問題較為常見,而該問題的產生主要歸因于貨艙不清理。如實際裝卸過程中,部分人員多認為鋼材制品并不要求貨艙清潔度,便忽視貨艙清理工作,若貨艙中殘留如純堿、蘇打灰、焦炭、磷酸鹽或化肥等物質,與鋼材接觸后,將會有腐蝕情況出現。需注意的是,對于這些殘留物質,不僅殘留在貨艙表面上,許多如管子架、船內肋骨內側、艙蓋骨架以及甲板橫梁中也有可能存在,若貨艙清理中忽視對這些部位的檢查,運輸過程中因搖晃、振動,便會使殘留物質落于貨物表面,引起鋼材制品被腐蝕問題。
2.鋼材在海上運輸過程中發生的貨損因素分析
通過對海上運輸鋼材發生貨物損失原因的分析,可以盡可能找其中的相關誘因,發現隱藏于貨物損失背后的因素,為以后再次進行海上鋼材運輸做出預警,降低鋼材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損失。
2.1鋼材自身的因素
鋼制材料本身是屬于金屬材料,所以其屬性中就具有易受腐蝕的特性,尤其是在潮濕的海上運輸過程中,鋼制材料會與水汽進行長時間的接觸,這樣的外部環境很容易就會使鋼制材料與空氣進行氧化作用,使得鋼制材料的表面會出現一層氧化鐵,也就是金屬表面的銹跡。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由于鋼制材料自身的特性所引起的,這一因素應當通過改變外部環境來進行改變,而并非是改變鋼制材料自身。同時針對的鋼制材料與外界進行相互作用的過程,可以判斷出鋼制材料在反應時需要有氧元素,而這種元素不管是在空氣中還是在水汽中,都是非常充分的,只要鋼制材料缺少了氧氣,就無法再進行反應,形成銹跡。但是在正常的運輸中,鋼制材料與空氣的接觸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想要降低鋼制材料的氧化程度就必須將水汽與鋼材隔離開來。只要能夠實現在海上運輸的過程中,隔絕水汽與鋼制材料發生接觸,就能有效的降低鋼材的氧化生銹情況。
2.2外部不可抗力因素
在海上運輸不同于陸路運輸,在大海上經常會發生許多不可避免情況,一旦出現一些外部不可抗力因素例如海嘯風暴等極其惡劣的自然天氣原因,運輸的船只甚至無處藏身,這也說明了海洋運輸是一件危險程度非常之高的事業。根據歷年海上運輸事故的調查分析中發現,許多的運輸事故并非人為而是受到了外部的不可抗力因素。而在海上運輸鋼制材料尤為如此,在許多的運輸事故中都會出現運輸船由于劇烈晃動使得固定鋼制材料的工具遭到破壞,使鋼材發生松動,導致出現損壞現象。而在有的事故中,由于船只在海上進行長時間的停留,致使船艙內部由于密閉性差而形成較多的水露,造成鋼制材料受腐生銹。
2.3船只因素
在海上運輸的過程中,對于船只的要求是極其嚴格的,而并非所有能夠進行遠洋運輸的船只都適運輸鋼制材料。同時許多船只的條件也并不適合鋼材的放置。例如在船艙的密閉性不強,容易進入水汽,致使鋼材氧化。船艙內部沒有進行及時的清理,導致其他垃圾或者其他物品對鋼制材料進行腐蝕。
2.4管理因素
在海上運輸中鋼制材料出現損失還包括了人為的失誤造成的。根據對歷年的海洋運輸過程中的鋼材貨損調查中顯示,人為因素造成的貨物損失高達75%,在這些貨損原因中,主要是工作人員未能嚴格按照制度要求進行相關操作,導致在鋼制材料進行裝卸的過程中出現失誤。
3.人、船、貨、環境造成的環境關系
由上文分析得知,鋼材在海上運輸過程中主要的貨損因素是人、船、貨以及環境,這四種關系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單純的人為因素能夠造成直接的貨損事故,在這個過程中,船、貨以及環境三者也要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這四者中人為因素是關鍵因素:第一,人們思想觀念從害怕到征服自然的改變。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為科學技術提供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人們不單純利用自然,更多是改造自然。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經從害怕自然轉變到征服自然的理念中去。環境雖然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環境尤其積極的一面,人們可以揚長避短,積極開發環境的有利因素,讓環境為我所用,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鋼材磨損事故的發生。第二,人操作一切的船舶。船舶作為海上鋼材運輸的唯一交通工具,其運輸性能的好壞、船身技術的先進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是否能夠順利完成運輸工作。但船舶的自身性能又是由人去設計的,船舶運行狀況也是根據人們具有的知識和經驗去操縱的,就算在不久的未來出現類似“無人船”的高科技技術,也是由人去發號施令,無人駕駛的船只也是需要人去指揮控制。不管船自身的性能有多優良,如果操縱船只的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指揮能力不夠,也是無法順利完成海上鋼材的運輸任務。第三,在遇到環境惡劣的情況時,船舶自身無法實現對船身狀態的調整,但是通過人的努力,可以有效改善惡劣情況,即使在有的時候無法完全避免事故,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把鋼材的損壞降到最低。
4.結論
經研究證明,從人、船、貨以及環境等四個要素進行細致分析能夠幫助相關人員把握海上鋼材運輸的發展規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減少海上事故的發生。相關人員也要不斷增強自己的航海技能以及鋼材貨損的知識,始終保持一個對工作認真細致的態度,保持較高的責任心,以此,提供一個穩定的海上鋼材運輸環境,為提高我國海上貿易的經濟水平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林志忠.鋼材在海上運輸過程中發生貨損的因素分析[J].世界海運,2010,03:8-10.
[2]于希斌.關于鋼材海上運輸安全管理的思考[J].航海技術,2014,S2:32-33.
[3]陳瑩.鋼材海上運輸“呼喚”長效安全[N].中國水運報,2015-03-21003.
[4]儲勤晶.論國內鋼材運輸船舶安全管理[J].天津航海,2014,02:26-27.
[5]張瑤.2205雙相不銹鋼焊接結構應力腐蝕疲勞性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
[6]陳希禹,李良.探析裝運鋼材船舶的海事監督管理[J].中國水運(下半月刊),2010,08:51-52.
[7]韓文海.腐蝕海底管道可靠性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