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桐++皮靜
【摘要】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之一,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我國現在已經進入到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傳統的依靠低勞動力成本和高資源投資來獲取高額利潤的方式已經不能支持企業的發展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使得中小企業面臨更多的風險和挑戰,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日益凸顯。本文從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出發,淺析如何為其創造更好的融資環境。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中小企業 融資難
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內部原因
1.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差。中小企業的初始資本小,可抵押的資產少;多數企業由于處于初創期,用于投資和研發新產品以及拓展新市場的費用占比大,導致企業的盈利水平低下,同時也導致了企業的現金流不穩定、資金鏈脆弱,抗風險能力差,一旦遇到問題,資金鏈斷裂,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將會受到沉重打擊。
2.中小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健全。由于多數中小企業處于初創期,在財務管理上普遍存在著下列問題:在存貨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隨意性較強;缺乏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及制度;將運營資金盲目用于固定資產投資;重視利潤而忽視現金流量的管理等。這些問題導致了財務管理的乏力,進而了加大企業融資的困難程度。
3.中小企業的員工素質水平不高。我國中小企業技術水平低,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當然,中小企業員工素質的這種構成與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和自身發展階段有著密切聯系,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可能不需要多高的勞動技能,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企業員工的基本素質則是決定企業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外部環境的原因
1.融資結構失衡,融資渠道過少。雖然表面上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多種多樣,但是實際上相比于大型或國有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較少。
(1)留存資金短缺
由于現行的經濟下滑,很多中小企業處于利潤水平低下的狀態,甚至是虧損的狀態,企業內部幾乎沒有留存資金來支持下一步的發展。
(2)股權債券融資門檻高
從股權融資來說,我國上市采取審核制,政府在政策上對企業股權融資的門檻做了許多限制條件,導致了部分中小企業難以通過公開資本市場運作來籌集資金,另外通過新三板等板塊上市的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活躍度不高,投資機構難以從中獲利,使得投資機構對其投資的意愿降低,使得中小企業難以籌集到資金;而從債券融資來說,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遠遠落后于股票市場和銀行信貸市場的發展,而且中小企業往往達不到債券發行額度的要求,因此,中小企業要通過債券融資幾乎沒有可能。
2.銀行惜貸現象加劇。由于留存資金和股權債券的融資方式的不利導致大多數中小企業在面臨流動資金短缺的時候首先想到通過銀行貸款來獲得資金支持。但是銀行貸款有諸多限制性條件,使得企業無法按時足額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資金的使用方向也受到較大限制,嚴重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
3.擔保公司發展緩慢。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擔保公司可以發揮一定的緩沖作用。可是目前我國融資性的擔保公司還存在諸多問題。第一,我國民營擔保機構資本實力不足、業務規模偏小、自身信用不足;而國有政策性擔保機構,注冊資本不易變現,擔保資金嚴重不足,影響擔保公司的信用度。第二,擔保公司的擔保業務盈利能力弱、風險高,機構之間缺乏業務合作,組織化程度低,沒有形成很好的風險分散機制,使得行業內融資擔保企業的代償風險加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擔保業務的展開。
4.缺乏相應的信用體系和法律法規。對于中小企業融資而言,政府首先需要面臨的是信用體系建設的亟待完善,包括覆蓋社會成員的信用記錄和信用基礎設施網絡以及公司的信用記錄等,其次,政府對中小企業支持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需要進一步強化政策的可執行力,盡管我國的少數法律對中小企業有一定的規范,但是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擔保、上市等融資方面的保護甚少。
二、新常態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對策
(一)中小企業需提高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
在改善外部環境的之前,企業需要首先提高自身財務管理水平,要提高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財務管理重要性的重視,提升財務管理知識;引進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嚴格財務制度,合理規劃資金使用;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除了專注于技術研發、市場拓展之外,充分利用政府的各種優惠政策與資本市場的各種力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范資金鏈斷裂風險,從而改善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激發市場活力
逐步降低金融市場的準入門檻,增強金融市場競爭力,激發正規與非正規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意愿,充分發揮中小銀行或非正規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優勢,對現有的創業板管理機制進行完善,加快私募資本市場的發展,提升資本市場活力,增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三)銀行轉變傳統貸款方式,創新金融服務
改變原有的由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模式,采取新的融資模式,即銀行以供應鏈為線索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它改變了過去銀行針對單一企業主體進行信用評估并據此作出授信決策的融資模式,使銀行從專注于對中小企業本身的信用風險評估,轉變為對整個供應鏈及其核心大企業之間交易的信用風險評估。從而有利于商業銀行更好地發現中小企業的核心價值。使得處于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在該模式中,能夠取得銀行融資,有效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程度。
(四)積極推進擔保公司有序發展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銀行需重視與擔保公司合作的策略,合理分散擔保業務風險。一方面推進銀行和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合作發展。政府方面要繼續加大對擔保機構的支持力度,在繼續執行獎勵、資金扶持、稅收優惠等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擔保機構的風險分擔、風險補償機制,健全再擔保體系,為銀擔合作共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加快擔保公司向專業化、商業化方向發展進程。專業化的擔保公司。更專注于業務的深度拓展,降低業務水平風險的同時,盈利水平還能提高。同樣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五)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和政策指導
根據目前中小企業融資現狀,我國政府有必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建立健全社會信用系統和登記制度及信用檔案,對惡意逃廢商業銀行債務的企業實施聯合制裁,維護商業銀行債權。二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如盡快修訂《擔保法》,使得擔保法律法規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推進商業性的擔保機構快速發展,進而更快的與銀行形成良好的合作。三是政府需要保護創新型的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建立規范化的知識產權體系和標準,成立公平公正的知識產權評估機構,保證創新型企業可以順利的依靠知識產權融到資金。
參考文獻
[1]謝明辰.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創新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6(4).
[2]曹鴻飛.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J].北方經貿,2017(1).
[3]李玉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途徑分析[J].現代商業,2017(5).
[4]李禹衡.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