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生
一、VAK學習風格的簡介
學習風格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刺激物(學習物)的慣態反應,它是學生學習中的特點、習慣以及方式。 學習風格,簡單理解就是學生喜歡如何去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風格不是去研究學生喜歡學什么,而是學生喜歡怎么去學。美國心理學家Bandler和McDonald結合人的暗示心理學和暗示習得理論,將學習風格分類為視覺刺激偏好類、聽覺刺激偏好類和動覺刺激偏好類。關于學習風格的種類在學術上有很多不同的解讀和理論,本文主要討論受到大家廣泛認同的VAK學習風格分類。
VAK學習風格采用人的三個接受感官——視覺、聽覺和動覺來判定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生會使用三個接受感官來接受和學習新的信息和經驗。根據VAK學習風格理論,學習者在感知和認知事物時,通常會是一到兩種接受感官占主導地位。占主導地位的感官將決定對于個人來說采取什么方式才是最快接收信息、學習新事物的方法,這個占主導地位的感官在面對不同類型信息的時候不會是固定不變的。學生可能在這個學習任務中將某一個感官放在主導地位,在另一個學習任務中就會變換成另一個感官或者是幾個感官的合作。幼兒園和低年級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強調動覺,例如,從活動中學習;而在高中和大學的學習中,可能聽覺是更加普遍的形式,例如,課堂講解。教師需要認識到,如果能夠通過兩種或者三種接受感官對學習內容進行認知的話,學生將能更有效地消化理解需要學習的知識。同時,將同一個知識點反復以不同形式讓學習者接觸,也是一種強化認識,是幫助學習者提高認知的方法之一。
二、三種VAK學習風格的特點
1.聽覺感官學習者
聽覺感官學習者經常會自言自語,當在閱讀英語文章時,他們更喜歡讀出聲音來。在閱讀英語文章的時候如果只能以視覺方面看到文字,聽覺感官學習者往往會覺得閱讀材料容易剛讀過就遺忘,印象不是十分深刻。如果閱讀材料時讀出聲音,能夠幫助他們很快地記住和理解所閱讀的材料。總體而言,他們在做閱讀題和寫作題時會顯得比較困難,常常需要念出題目內容或文章內容來幫助自己答題,或者是在心中默念,而在聽力與口語方面會完成得比較好。在英語教學中,聽覺感官學習者對于同桌或小組的英語對話往往會比較感興趣,且能夠在對話的講和聽當中學會運用英語單詞、短語搭配和句式結構,從而加深認識。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把課本中的文字讀出來,為其提供更多的聽覺刺激。在教學中利用歌曲讓學習者接觸到知識點,讓學習內容與聲音聯系在一起也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聽覺感官刺激。面對聽覺感官學習者,教師在教學方案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當新的材料或學習內容出現時,要簡單地進行口頭介紹,并且在結束時要總結這一段所學習到的內容。即要將我們平常說的告訴學生,并詢問學生學到了什么。
(2)在課堂上要更多地采用問答聊天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溝通,向他們傳達信息和知識。
(3)在課堂上開展聽覺式活動,例如,“頭腦風暴”、小組討論和描述性活動,這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多圍繞學習內容的對話機會。
(4)多讓學生提問,鼓勵他們把頭腦中的思想表達出來。
(5)多利用歌曲或節奏,把學習內容貫穿其中。
2.視覺感官學習者
視覺感官學習者還可以細分為兩個類別:語言類和圖形類。視覺語言學習者喜歡通過寫出來的文字來學習。他們能夠記住寫出來的文字——即使可能才讀了一次。在記英語單詞和短句組合中,常常會看到學生反復書寫單詞和短句組合的情況,這就是很典型的語言類視覺感官學習者。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方式,他們可以很快熟悉單詞的拼寫和短句組合的結構。 而對于圖形類視覺感官學習者,他們喜歡寫下程序圖、路線圖和思維圖等。對于視覺圖形學習者來說,他們對圖表、圖形、視頻和可視的實物更加敏感。如他們能夠輕易記住陌生人的長相和見面地點,很少會在新環境中迷路。例如,在指路、動作性和方向性的英語教學中,使用地圖、箭頭或某個動作的圖片等為學生提供圖形上的識別物等,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某個單詞所代表的方向或者動作。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官的刺激對單詞進行第一次認知,這比教師的直接表述要更加生動。比如,通過動圖讓學生看到“推”和“拉”地動作,然后再引入“push”和“pull”,學生就會對這兩個陌生的單詞有更深刻的印象。面對這一類型的學生,教師在教學方案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在教材中多用圖形、表格和圖片。
(2)多使用大綱、概念圖、日程表,特別是在閱讀寫作題中要多使用這類表格。
(3)教會學生做筆記,鼓勵學生多做筆記。
(4)盡量在配圖中都搭配文字說明。
3.動覺感官學習者
動覺感官學習者喜歡通過觸碰和動作來學習。例如,觸碰到所學習的實體物件或者一邊讀文章一邊在讀完的文字下劃線,做閱讀題的時候喜歡在文章上面做標識。在高年級學習者中,動覺感官的刺激作用會比低年級學習者弱化許多。隨著心智的發展,動覺刺激的重要性不會時常占主導地位,特別是語言類的學習中。不過不占主導地位,并不意味著動覺感官可以被忽略,恰恰在某些特定的知識點或技巧中,刺激動覺感官能對學習起到很大促進作用。比如,在英語教學中,他們往往會在角色扮演或者實際對話演練中表現更加突出,更為主動地使用(講)英語。這些動覺刺激能夠使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更加敏感。此外,在教授動詞一類的英語單詞時,如果能把單詞結合動作表現出來,展示在動覺感官學習者面前,他們將會得到更深刻的印象,而在使用英語對話中他們也會更加愿意使用身體英語來配合所要表達的內容。為了迎合這類學習者,教師在教學方案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在課堂上多開展讓學生動起來的活動。
(2)在教學中多展示身體動作。
(3)盡量多提供關于學習內容的實物。
三、結論
本文著重介紹了VAK學習風格分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置、教學材料的選用和教學活動的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這樣才能夠幫助所有學生以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學習,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需將學生的學習風格作為課堂設置的重點考量因素。只有對學生的偏好、學習特點和習慣等有所認識,才能在課堂學習中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劉 穎.VAK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3(8): 2-6.
[2]周建國.視動聽學習法比較研究[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2(1):76-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