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從琳
一、國內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現狀
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起是從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開始的,國外經濟發達國家的大學生健康教育起步早、發展快,基本得到了普及。而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競爭壓力逐漸增大,心理疾病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二十一世紀初得到了迅猛的發展。2001年6月《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強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不少院校也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題,發表相關論文,開設相應課程,推動著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發展。
二、大數據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遞、交互更快,直接影響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大學生面臨的挑戰越發嚴峻,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這就需要將大數據應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過建立相應的數據庫、模型,基于數據分析設置合理的預警機制,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預工作。
2.構建和諧穩定校園
構建和諧穩定校園,重視學生的人身安全,培養精英型人才,是高校學生工作的總體目標。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和諧健康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構建基于大數據下的預警機制,及時發現潛在的危機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前干預,減少校園危機事件的發生。
3.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大學生的抗壓受挫能力,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學校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搭建大數據平臺,構建預警機制,對所有學生進行心理問題逐一排查,有針對性地服務幫助學生,加強其應對、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
三、大數據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1.人際關系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相互之間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大學時代是一個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獨的時代,大學生常常處在個人心理閉鎖又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矛盾之中,少數學生甚至存在社交恐懼。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經濟越發好轉,很多大學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經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換位思考,在人際關系交往中表現為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系疏遠。在與他人交流中缺乏交流技巧,容易與學生發生爭吵,導致關系不和諧,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
2.學業問題
進入大學之初,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同學,如果沒有及時轉換角色,根本無法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再加之如果對專業興趣不大,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導致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之中。學業負擔過重,學習方法出問題,容易造成學業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會形成壓力,可能導致學生出現焦慮、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3.情感問題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機能已經成熟,同時大學也不會限制學生談戀愛,大學生也逐漸有了戀愛的需求。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當,走向極端,很有可能出現傷害他人或自己的結果,嚴重影響到學習和生活。
四、大數據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的構建
1.成立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完善心理咨詢服務
成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增強學生心理健康、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應當設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打造專業教師隊伍,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咨詢、心理健康的宣傳,為大學生做好心理健康評估工作。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平時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及培訓,定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檢測,給有需要進行心理治療的學生及時提供幫助。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數據庫,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和預估,對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及時干預,以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2.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全員育人
從大數據分析和預警發現,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中有很多工作人員不是全職從事心理健康工作。大數據分析下的結果跟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夠匹配,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展不順利。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先,高校務必要成立相應的大數據工作小組,制定相應的制度,建立心理數據庫,做好心理數據挖掘工作,實現可以隨時調取或反饋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開展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其次,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核心、專業性強、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定期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識培訓,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實現“兩個結合”,一是心理工作與專業教學、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二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推動全員育人,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傳播心理健康知識
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需要從課堂內外、校內外多渠道入手,抓好學校第一課堂,從課堂教學方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為目標,從理論上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思想指導,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心理健康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和完善自我,保持心態平衡,促進自身心理健康的發展。
首先,在教學組織上要改變以往的大班教學,實行小班授課,提升課堂教學體驗,改善課堂的授課效果。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要采取諸如講授法、體驗法、案例法、小組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授課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心理健康理論知識。最后,在教學評估環節上,改變以往只重視成績的方式,重視學生上課體驗以及心理素質的測評。
五、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迎來了機遇又面臨著挑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拓寬信息渠道,建立相關預警機制,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切實有效地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安哲鋒,張 鵬.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數據分析及反饋體系構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9):93-96.
[2]薛 蓓,周延懷,樊姮毓.大數據視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4):235-236.
[3]李瑜琴.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研究[J].今傳媒,2014(1):147-148.
[4]陳 旭,張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7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