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一、當代大學生自信解析
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文化價值觀、中華文化認同感,這才是教育的關鍵所在。即支持創新傳統文化,批評借鑒外來文化。更重要的一點,始終都要以增強本民族的文化生命力為核心。第一,培養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能夠正確、清醒地看待各個國家民族歷史文化。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現狀
當代大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對于本國、本民族的文化與歷史的認知也過于膚淺,導致文化自信缺失現象比較嚴重。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西方的那一套社會制度、思想價值觀深信不疑,盲目崇拜,形成了一種極端的思想,即“歐美的都是好的,本國的都是壞的”。具體來看,集中表現為以下三點。
第一,文化價值觀念處于模糊狀態。所謂“模糊”,在筆者看來,即對社會主義價值觀、民族文化的認知處于模棱兩可的狀態。對于這一點,我們應該清楚,文化自覺的本質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在如今多元信息化時代下,對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階段的高職學生來說,各種形形色色的思想認知如“蜘蛛網”般交織在一起,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迷失其中。第二,文化價值取向低俗化。近期有專家學者的研究表明,在大學生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有一種“自甘墮落”的思想,即“有用便是價值”。尤其是在龐大的高職學生群體中,這一現象更為嚴重。再者就是自身的利益觀、消費觀和擇業觀不正,均崇尚自我主義。準確地說是不夠自信,一旦面對挫折,就會怨天尤人。第三,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特別是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全面到來,讓世界各國家、民族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包括文化的交流、融合、互補等,正不斷突破本民族文化地域的局限性。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成為我國在該領域發展建設的薄弱一環。
三、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與引導途徑
關于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高職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現象集中體現在兩個層面,故此,把控好這兩個層面,對積極引導與督促當代大學生實現文化自覺非常重要。其一,內源性影響。主要體現在高職學生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認知不透徹,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上述提到的極端思想——“歐美的都是好的,國內的都是不好的”,這也是造成當代大學生知行脫節、體驗缺失、文化價值反思能力弱的根本原因。其二,我國正處在關鍵的社會轉型期,而這種“關鍵性”是全局性的,尤其是社會環境與發展體制的變革正處于轉型期。
當然,對于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引導與培養,還需要從思想教育與校園教學管理這一層面提供全面保障。第一,完善現有的文化教育課程體系,緊隨新時代發展的步伐。第二,強化建設校園網絡文化。眾所周知,互聯網、信息傳播、自媒體是新時代下的主題詞,而網絡有利、弊兩面,如何趨利避害才是解決問題的主方向?;诖?,建議高校等強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以此來作為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的規范主線。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可以繼續與課程體系融合在一起,通過網絡討論了解并洞悉大學生的思想學習情況。第三,“以史為鑒”。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尊重中華五千年的輝煌歷史,提升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傊?,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歷史見證,只有做到以史為鑒,才能增強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蔣曉東,陽桂紅.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實踐路徑[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4):125-127.
[2]薛凱文.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研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