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育
一、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愈加快速。在中職教育中增加計算機課程,不僅能夠提高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為未來就業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撐,同時也是課程改革的必要措施。中職教育在計算機教學方面應該更加注重其職業性和實用性,突出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性教學。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實踐的意義
我國的職業教育是以高職和中職為主的職業教育形式,中職教育的教育理念應該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是有其現實依據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辦公自動化,計算機技術人才缺口越來越大。對于各類企業而言,想要在市場經濟中取得良好的發展,不僅要有正確的經營思路,還需要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水平,而計算機技術就是企業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段。互聯網科技的運用不僅為企業提供了生產力,還顛覆了企業傳統的經營理念和模式,而人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就需要掌握先進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這就需要中職教育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能夠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提高其操作能力,通過課程實踐活動來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不斷地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和應用方法。
學生通過計算機課程實踐教學,不僅能夠真正接觸到當前社會所需要的計算機操作技術,還能夠通過實踐來轉變思想和觀念。中職學生是初中畢業之后直接進入中職院校的,其特點主要表現為理論知識基礎差。但是理論基礎差并不代表學生動手能力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和學校能夠針對中職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取得雙贏的教學成果。
三、中職教育計算機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市場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比較大,而中職生以就業為導向,因此教師在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實踐教學,促使學生在掌握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操作技能和使用技巧。但是,當前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阻礙了中職教育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課程設置不合理
當前在中職學校教育中,大部分學校的教學模式是在校學習兩年時間,校外實習一年時間,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單一且表現出了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一方面,教師通常以傳統的教學模式來授課,其教學與普通中學教學模式相似,造成教師對中職教育理念的理解出現偏差,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更加注重以教師為中心,對于計算機理論知識的講解過多,忽略了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訓練。并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具體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和行業的實際需求對書本知識進行重組,對課本上過于陳舊的知識也沒有刪除,更沒有補充一些較新的知識。另一方面,中職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教學模式的改變,一味以講授為主,這樣很容易造成教學模式單一的后果。而對學生而言,枯燥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厭倦的情緒和心理,從而出現厭學情緒,對后續實踐練習和活動造成影響,而且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影響到學生能力的提高,這對學生的學習十分不利。
2.實踐活動不足,教師素質待提升
一方面,由于計算機課程的特殊性,學生既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有豐富的操作經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實踐。原因主要在于:第一,中職學校不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將實踐課看作是理論課的輔助課,安排的課時少。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忽略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從而影響其計算機實踐訓練。而計算機實踐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除了實踐課時少的情況,中職學校還存在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銜接不暢的情況,導致課程銜接出現問題。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在教學中還存在教師素質偏低的情況。當前計算機技術在快速發展,因此每隔一段時間計算機技術就會升級和更新,這就要求教師應敏銳察覺到計算機的發展進程,并將最新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但是,對于部分中職教師而言,其教學總是停留在課本上,不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與時俱進,容易誤導學生。
四、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1.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課程體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應該保證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的教學實踐相匹配,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學完理論知識后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實踐來理解和消化課堂上所講的理論知識,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并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1]。此外,在進行課外實踐的過程中,通過與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如物流園區中的計算機應用和相關企業間的辦公室自動化等,讓學生學完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后進行實際操作,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了解自身能力的不足,同時了解到學校教學與社會實踐的差別,激勵學生在課堂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2.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的能力是教學質量的保證。在中職教育中,教師應該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并通過定時的培訓來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一方面,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計算機實踐考核結果與教師掛鉤的形式來提高教師的風險意識,引導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教師應有的示范作用[2]。教師的專業素質的提高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理論知識。教師要在日常工作中關注本學科最新的理論成果及其應用,通過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來加強對學生的教育;二是教師要不斷地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應有的指導和示范。另一方面,在中職學校中,還可以通過教研組集體備課的形式來提高教師的能力。通過教研組集體備課形式來進行教學研究,對豐富教學方式和學習計算機理論知識及實踐運用方法都有一定的幫助。通過教師間合作和相互學習,鼓勵教師逐漸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共同推動中職學校中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郭 斌.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16(5):131.
[2]武麗花.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電腦迷,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