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頎
摘 要: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以及日漸提高的科學技術,對用電信息采集與管理的智能化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現階段,進一步發展的電氣化建設,促使電網設備也在不斷的更新與發展之中,加之其提升空間也非常大,所以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管理系統也開始被廣泛的使用,更新也在不斷增多。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對智能化用電采集系統的概念做了簡要論述,并簡單介紹了智能用電采集系統的主要應用,重點探討了其優化策略,旨在促進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更好應用。
關鍵詞:智能用電 信息采集系統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TP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7(b)-0008-02
近年來,人們的用電需求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的帶動下大幅增加,電網在我國的發展和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但就當前的實際情況而言,我國電力企業的用電信息采集和管理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究其原因在于起步較晚和基礎設施的不完善。為此,可將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管理系統引入進企業日常管理和服務中,對其進行相應的優化,這樣將有助于我國電力企業的服務和居民日常用電水平的提高[1]。快速發展的電力營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了企業的經營理念與方式,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管理系統也被廣泛應用于全國各地區的電力部門中,以對智能化配電臺區和主站系統的建設予以加強,為此,探討如何進一步優化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管理系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智能化用電采集系統相關概述
所謂智能化用電采集系統即是通過智能化的方式來采集與管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電情況[2]。電力企業安裝信息采集裝置于相關用電信息計量點,以采集人們的日常用電信息,再通過線路傳輸這些電力信息,以讓電力企業順利采集、統計、匯總與存儲人們日常的用電信息,如此一來也減輕了相關電力部門與用戶在查詢日常用電信息的負擔,有助于電力企業整體服務質量與效率的提高。
2 智能用電采集系統的主要應用
2.1 智能化抄表及用電信息的預處理
智能用電采集系統使傳統的抄表模式發生改變,電力企業在日常的用電收費中無須再通過抄寫電表來完成,其已由抄表的智能化所代替。利用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有助于電力企業實時監控人們日常用電情況,也能夠讓電力企業在第一時間發現人們用電過程中的異常情況與相關故障,應及時采取解決措施,促進了人們日常用電質量的提高。與此同時,電力企業也可對用戶的日常用電情況有一及時充分的把握,進而結合人們的日常用電情況,加強建設基礎設施,對電力企業整體服務性能予以優化。
2.2 對異常用電進行智能檢測
電能的特殊性讓電力企業管理過程中的難度進一步加大。目前,居民不法用電情況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用電過程中,并且往往很難保存相關數據,對提高電力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十分不利。在人們日常用電的監測過程中應用智能用電采集系統,可監測整個供電網絡,進而在人們日常的用電過程中一旦出現故障與異常情況,就能夠及早發現,并利用用電信息的相關數據處理將其顯示出來,讓居民日常用電過程中的偷電現象大大得到遏制[3]。同傳統的手工抄表方式相比較,智能用電采集系統一方面讓人力物力得到了節省;另一方面也促進了電力企業日常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實現用電付費方式的多樣化
過去,不論是在農村,還是城鎮電網的日常管理過程中,針對用戶的收費經常都是以兩種方式為主,即廣播或電力企業工作人員上門收費。在電力企業日常工作中應用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既可使電力企業的服務質量大大提高,也有助于電力企業日常收費方式更加多樣化。供電部門可將用戶的相關用電信息結合起來,創建付費賬號。用戶不但可通過賬號查詢日常的用電情況,也可利用多種方式進行用電付費,這樣就使收費人員的工作難度降低,并不斷優化電力企業的整體服務性能。
2.4 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優化策略
結合公司智能電網建設的發展需求及目前幾種通信技術的發展狀況,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光纖通信技術勢必會成為應用的主流趨勢,并會被廣泛推廣向現有的存量用戶,但由于其需要較大的建設投資成本,今后的運營模式、新裝及改造用戶的施工技術標準、相關的光纖智能電能表技術規范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制定[4]。485通信等有線方式的施工量比較大,且維護成木及難度較高,無法保障系統穩定運行。因此,使用投入與維護成本及難度較低的技術產品,如微功率無線和電力線載波等,能滿足信息采集基本需求,從而促進售點服務信息化與計量運行管理自動化的實現,明顯更適用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本地通信建設當中。基于各類通信技術在筆者所在地區及全國其他省市的應用情況及對主要通信產品開展測試結果,現對微功率無線與電力線載波提出具量化的評價指標,具體包括這幾點。
(1)交互成功率與及時性。本地費控智能電能表在將來會得到廣泛運用,通過采集系統能滿足售電信息交互的作用,這就需要本地通信網絡的售電信息交互成功率與及時性都能得到保障,以促進購電服務的便捷與可靠性,同時減少運行維護工作量。
(2)有效促進數據采集成功率。供電企業之所以能順利開展經營核算及電網統計規劃等舉措,其前提便是依靠于用電信息的完成與及時抄讀,這同時也是采集系統中最基礎的一項功能。為促進公司各業務的順利實施,關鍵還是確保本地通信網絡的通信穩定及成功率。
(3)安裝調試的可操作性。結合目前的具體情況及整體安排,需盡快完成全部計量改造工程,但由于工程量十分龐大繁雜,且技術含量更高,因此,需盡量簡化本地通信設備的安裝調試,以免因提升了設備技術要求,而導致調試時間更長,不利于工程施工進度及質量。
(4)運行過程的易維護性。區別于一般的一次性工程,在建設通信網絡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就需要建立出健全的運行維護體制,確保本地通信技術的可維護性更強,降低外界因素對其造成的影響,現場排查及故障處理工作技術易于操作,降低技術門檻,使運行維護工作更具可行性[5]。
(5)對環境的綜合適應性。本地通信技術應能較好適應于各類運行環境,如各種低壓臺區與建筑結構等,避免環境對運行產生干擾,確保通信正常穩定的運行。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管理系統也處于不斷更新與改進之中,進而被廣泛應用于電力企業的發展中。日漸提高的用電信息采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電網建設與電力企業的建設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不斷上升的用電需求,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管理系統必然會在電力企業日常工作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進而讓居民用戶在電力資源的應用上更加方便、靈活。
參考文獻
[1] 樓蕊.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管理系統優化策略探討[J].通訊世界,2016(22):202-203.
[2] 曹林.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管理系統的優化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6):31-32.
[3] 王建超.關于智能用電信息采集管理系統優化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16):107.
[4] 周游.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智能電網發展中的建設應用[J].科技展望,2016(35):122.
[5] 宋玉軍.基于智能表的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