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元陽,史夢園,周露婷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抓住時間的“盜賊”
——以揚州地區大學生使用時間分配為例
戴元陽,史夢園,周露婷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大學生的時間管理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生活,作者設計了時間管理傾向模型與羅盤玫瑰模型來研究其關系。針對揚州市在校大學生,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廣泛問卷調查,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驗證了模型猜想的正確性。其后做了群體比較和聚類分析的量化研究。然后,依據數據分析基礎進行對計劃和執行兩個主要方面質性研究,得出了8個結論,并給出大學生對于時間分配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議。
揚州市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羅盤玫瑰模型;量化研究;質性研究
本文研究使大學生學業及格,良好,優秀的時間管理各指標閾值,探究如何判斷管理模式的好壞并得出時間管理模板和建議。
1.選用黃希庭張志杰等人的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AT?MD)[1]來觀測目標樣本的時間管理傾向。其中有三個維度,分別是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管、時間效能感。
2.用四世代時間管理模型羅盤玫瑰模型并嵌套大學生學習投入度(UWES-S)[3]來觀測大學生學習生活行為投入度。羅盤玫瑰模型有四個L,分別是TO LEARN(學習),TO LIVE(生活),TO LOVE(愛),TO LEAVE LEGACY(創造價值)。
3.基于量化研究的結果,針對兩個大方面:一是對于訪談對象時間計劃能力;二是對計劃執行力方面,對大學生進行訪談,并做質性研究。
發放問卷是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歷時半年,得到了15047份問卷。根據7所學校學生比例發放回收問卷。問卷整體的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759,問卷的信度較好。
研究一:結構方程模型

圖1 結構方程模型
在本文模型中,該指數P值不顯著。由ECVI赤池信息準則[4]各項指標(ECVI=1.669,L0 90=1.634,HI 90=1.704,MECVI=1.669)基本符合要求,接受因素關系的構建。由結果顯示,時間監控觀對羅盤玫瑰模型有顯著性影響(T>2),時間效能感通過時間監控管影響了羅盤玫瑰模型,時間效能感在本文模型中影響沒達到顯著性水平顯著。
研究二:各跨組比較的雷達圖分析
為了清晰的分辨群體中的不同,展示數據做標準化后的雷達圖。
(1)按年級分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圖2 年級對比雷達圖
大一大二大三的分布較為集中,大四群體在價值感、計劃性和設置目標3個指標上領先其余三個群體,但是反饋性、時間分配合時間效能感這三者遠落后于其余三個群體。
根據對比看來,大四學生的時間管理是更趨向"社會化(個體的社會化過程就是在社會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的過程。)"。由于大四大部分學生備戰考研亦或實習造成自主安排時間的縮減以及事項的固定化而衍伸出的社會性質的表現。
研究三:聚類分析
對于這兩個觀測模型,分別單獨進行聚類分類,挖掘具有顯著特征的大學生群體類型。(如圖3、圖4)
在時間管理傾向的模型中,第一類大學生可以是時間管理優秀的高手,各方面指標都很高;第二類對于時間的價值感和效能感不輸第一類,但缺乏明確的目標與計劃;第三類各方面指標都處于較低的位置,可見其對于時間管理概念模糊,尤其缺乏監控能力。
在羅盤玫瑰模型中,A類大學生屬于生活型的在平時生活上很愿意花時間,也會去參加社會工作;B類屬于普通型各方面指標都很平凡,沒有顯著特征;C類屬于工作型,他們在學習、成績及創造價值方面的指標超出其他類,但是生活方面趨于平均水平。
綜合ATMD和羅盤玫瑰的聚類結果,ATMD有3類,羅盤玫瑰有3類,在一個整體大樣本中,組合9種類型的群體,群體占比統計結果如下:

圖3 時間管理傾向聚類

圖4 羅盤玫瑰模型

表1
以上,根據ATMD和ROSE COMPASS模型,得到了各種類型的大學生的顯著特征。其中,并不是時間管理優秀就說明生活充實,也沒有時間管理及格就只能碌碌無為的道理,有些群體占比雖少,但是確實存在。
研究四:訪談內容分析
(1)人群分化差異明顯
對學業成績關心的同學,成績一般較好,且更具有計劃性,而對成績不關心的同學,學習習慣較為懶散。訪談中擔任職務的同學,比不曾擔任職務的同學對于時間的管理更有意識,做事更具有計劃性。
(2)計劃性與生活充實度有雙向關聯性
生活充實的同學對于時間管理更有意識,做事更具計劃性,同時做事具有計劃性的同學,其生活充實度較之無計劃性的同學更高。
(3)時間管理傾向可以是被動的
通過訪談發現,時間管理傾向不僅僅是可以主動培養的,更可以通過其他的事情使其“被動”養成。例如,同學在擔任學生干部之后,對時間規劃更為明確。
(4)自制力匱乏、抗干擾性差
許多大學生由“被學習”到自主學習的轉換并不太成功,換一種說法就是缺乏自制力。也說明大學生通常缺乏對誘惑的抗干擾性。
(5)喪失目標階級性
當談及“你的目標是什么”的時候,許多同學的回答宏觀且遙遠,當問題再細化的時候同學們會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即缺少分段化的目標。
(6)人際關系與時間管理策略
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提出“如何在不耽誤學習的同時和其他人搞好人際關系”或“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處理人際關系上是不是也屬于浪費時間”等有關人際關系與時間管理策略的問題。
(7)無計劃性
一方面是對于目標的無計劃性,即對目標缺乏階級性。生活沒有明確目的的群體,因為沒有明確的生活目的或奮斗目標,所以對事情的效率缺乏辨別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對于時間的無計劃性。在沒有制定好計劃的條件下,行動魯莽。這種欠計劃的行動把事情越搞越亂,想達達成目標太困難了。
(8)“虛假”計劃
揚州大多數的大學生還是有較強的時間管理計劃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一大部分人與無計劃的人相反,這種人則將計劃制定的十分周密。但他們制定計劃卻往往過于強調這一目的,他們總以計劃為工作的主要內容,忽視了計劃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也忽視了行動才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研究五:建議
(1)做事分輕重緩急
人的慣性是先做最緊急的事,但是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廢掉。每天管理時間的一種好方法是,早上確定今天要做的緊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顧一下,這一天有沒有做到兩者的平衡。
(3)將事物分段化
做一個長期的藍圖規劃,一步一步地向目標邁進。時間管理與目標設定、目標執行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時間管理與目標管理是不可分的,行動承諾都必須結合長遠目標。
(4)建立目標
建立目標,是幫助自己克服惰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目標才有動力。除此之外,要設法給自己找一點可以鼓勵自己的力量。而這鼓勵的力量,要根據追求的目標而定。
(5)學會節約時間,加強實踐管理
往往大學生活中的瑣事都是在無形中消耗大把時間的事情,而且它們已經融入每天的生活習慣,戒除很難,所以盡量縮短就好。面對誘惑一定要堅持住,多余的時間應該用在能讓自己不斷提高的事情上。
[1]黃希庭.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 2001,33(4):338-343
[2]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相關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學, 2001,24(6):649-649
[3]汪雅霜.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實證研究——基于2012年“國家大...”[J].中國高教研究,2013,(1):32-36
[4]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重慶市:張鴿盛,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