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玲
(淄博萬杰腫瘤醫院呼吸內科,山東 淄博 255213)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
趙艷玲
(淄博萬杰腫瘤醫院呼吸內科,山東 淄博 255213)
目的 研究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足賽性肺氣腫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老年慢性足賽性肺氣腫患者,將其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各25例,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為,舒適組采用舒適護理。對比分析舒適組與護理組的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和住院時間。結果 舒適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舒適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舒適組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慢性足賽性肺氣腫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可以縮短其住院時間,保證治療有效率,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使用。
舒適護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秋冬季為高發季,該疾病以氣流受阻為特征,患有該病的患者都會經歷急性加重期。該疾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氣喘和咳嗽,且往往伴有呼吸道感染、氣促、胸悶等[1]。本文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慢性足賽性肺氣腫患者進行研究,研究舒適護理對于老年慢性足賽性肺氣腫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例老年慢性足賽性肺氣腫患者,將其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各25例。常規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61.69±8.7)歲,肺氣腫和病肺部感染6例,單純性肺氣腫4例,肺氣腫合并心病5例。舒適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62.31±8.15)歲,肺氣腫和病肺部感染5例,單純性肺氣腫3例,肺氣腫合并心病7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護理,舒適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具體措施為:
(1)氧療護理:針對低氧血癥者給予氧療護理,可鼻導管持續的低流量吸氧,通常吸氧流量為1~2 L/min,氧濃度為25%~28%,吸氧過程中要避免吸入氧濃度過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2)呼吸功能鍛煉:針對較為穩定的患者,為了改變其淺而快的呼吸方式,對患者進行縮唇呼氣鍛煉和腹式呼吸鍛煉,強化其膈肌運動,減少患者耗氧量,提升通氣量,改善呼吸功能,增強活動耐力。
(3)休息活動與飲食護理:針對急性加重期患者,應該引導患者臥床休息,病情穩定后可指定合理的活動計劃,注重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飲食護理則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飲食,以便補充患者機體所需營養物質[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分析舒適組與護理組的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和住院時間。其中,對護理有效率的評判標準分為痊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患者護理后肺功能恢復正常,喘息、咳嗽等臨床癥狀消失,判定為痊愈;患者護理后肺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喘息、咳嗽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判定為有效;患者護理后各項臨床癥狀和肺功能指標沒有改善、或者惡化判定無效[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舒適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有效率[(n)%]
慢性阻塞性在臨床上并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大部分是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改善。舒適護理采用科學化的護理方式,重點強調舒適二字,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舒適護理,主要是重視患者的舒適感受和滿意度,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努力讓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達到最愉快的狀態,盡量縮短其不愉快的程度,針對會對患者造成影響的因素,找到最佳的解決方式,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全面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舒適護理的應用,讓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了全面的護理,并發癥發生幾率大大減小,也因此減少了患者住院時間,大大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本研究顯示舒適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同時,舒適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另外,舒適組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可以縮短其住院時間,保證治療有效率,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項 英.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6):512.
[2] 謝文紅.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中的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4):245-245.
[3] 龔素貞.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6):105-106.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563.3
B
ISSN.2096-2479.2017.27.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