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全球經濟乏力、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格局下,中國為了增加國際話語權,也為了能主動參與到全球經濟治理活動中,提出了“一帶一路”國際戰略。在“一帶一路”發展的框架下,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多重發展機遇,隨之對專業法律服務的需求也日趨明顯。“一帶一路”戰略如何普惠國際世界,又將如何帶動對法律服務的需求?文章將以此為寫作對象,分析“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新商機,論述法律服務的空間和發展,從一名律師的視角去分析法律服務對“一帶一路”戰略的促進作用和貢獻。
關鍵詞 “一帶一路” 商業契機 法律服務
作者簡介:邱瑩瑩,北京德恒(濟南)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研究方向:商事訴訟、不良資產處置、破產清算。
中圖分類號:D92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029
一、前言
絲綢之路,顧名思義它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廣義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以現在的西安為起點,一路向西經甘肅、新疆到中、西亞,連接地中海國家的陸上通道。當今時代,絲綢之路已成為我國與西方相互往來通道的統稱。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我國發展對外開放的進一步要求,也是我國發揮地緣優勢,推動多邊貿易的重要平臺。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的倡議,獲得國際社會一致響應,由此“一帶一路”( the Belt and Road B&R)經濟區的國家戰略形成。“一帶一路”經濟區對外涉及六十五個國家和地區,人口約40多億,是一個具有極大包容性的全球開放的發展戰略。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層次發展,投資的多元化與項目的多樣化給沿線地區和國家帶來了巨大商機,也對“一帶一路”經濟區政治、文化等產生了深遠影響。與之同時,對專業法律服務的需求隨之而生。
二、“一帶一路”國際戰略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多重商業契機
“一帶一路”致力于建設沿線地區的互聯互通,實現全方位的網絡大聯通。在推進互聯互通過程中,也為我國多領域帶來多層次的多重商機。
(一)“通路通航”帶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
“一帶一路”,交通先行。唯有不斷加快提升我國與經濟區域國家的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逐步形成區域交通的一體化,才能實現“一帶一路”的全面互通。在通路通航建設過程中,包括港口、公路、鐵路、物流在內的交通運輸業將迎來巨大商機,其也將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創造條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對建設大港口有著強烈需求,這也為該領域內的優質企業在經濟區建設和運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些都將為我國基礎設施類公司走出去奠定了基礎。
(二)“基建互通”促進我國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的進程
在“一帶一路”的沿線的65個國家里,多為發展中國家,國家財政多比較緊張,普遍存在基礎建設投資不足,設施落后的情況,因此在“一帶一路”發展中對基建需求較大。與沿線國家相比,我國卻存在建筑業及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在“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基建互通”中,我國作為供給側端,需求和過剩的平衡點就是通過基建輸出緩解我國建筑業、制造業的產品過剩壓力。如此以來,我國基建企業的產能輸出,將全面帶動國內包括設材料制造、勞務輸出、咨詢設計、金融保險等多行業的輸出,從而帶動整個基礎設施產業的發展。
(三)“能源互通”給我國能源類企業帶來巨大的海外市場
隨著我國基礎建設的不斷發展,對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故打通穩定的進口資源途徑是“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目標。為了做好迎接新增能源的輸入需求,我國將構建陸上的能源大通道,包括輸油管道、天然氣管道、電網等,因此這些領域的企業必然迎來商業利好。從需求端來看,“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電力消費水平極低,故刺激消費的發展空間較大,這無疑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電氣設備需求市場,屆時我國電氣設備企業將大幅受益,同時又可以有效解決我國電氣設備的產能明顯過剩問題。
(四)“文化互通”帶動我國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
“絲綢之路”不單是政治經濟的交匯,更是文化的交融。涵蓋了培訓、旅游、教育等人文活動。培育具有絲路特色的文化產品,可以積極推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例如設計旅游產品、語言文化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活動等。此外,文化交流必然帶動人員流動,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五)“產業信息互通”為我國通信基礎設施供應商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產業信息互通事實上是大數據的深度交流,要求對包括互聯網等通信基礎設施進行系統建設。“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深度互通會對信息基建提出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國電信系統設備廠商在全球五大席位中已占據兩席,華為的銷售收入已超過愛立信,讓世界為之矚目,中國電信系統設備廠商具有全球競爭力。這為落實“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的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融資互通”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框架為 “一帶一路”戰略提供長期資本保障
“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對融資具有巨大需求,從目前所形成的投融資體系來看,除了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平臺可以為基礎設施融資外,也可以創新設立融資工具,和動員更多的私人部門的資金,積極推進PPP融資模式,增強私人投資者對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的吸引力,從而全方位保障“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融資需求。
三、“一帶一路”商機中迸發出的法律服務機遇和挑戰
在“一帶一路”經濟區的戰略框架中,隨著資本的投入、項目的落地與開展,不可避免的發生源于國家政策、宗教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而導致的沖突與矛盾,直接影響“一帶一路”項目投資的安全與各方利益的實現。于是,相應的法律服務需求便應運而生。endprint
(一)了解區域各國政治構架,為客戶提供評估商業風險法律服務
在“一帶一路”區域國家中存在著一些政局不穩,戰爭頻發的地區,如伊拉克、敘利亞和阿富汗國內戰爭,巴基斯坦、印度的恐怖襲擊等。因此對這些地區的政治、經濟、法律、和宗教文化的認知對于投資合作項目的順利開展和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義。律師可以在提供法律服務過程中熟悉了解各國的政治架構和行政管理體制機制,謹慎評估因此帶來的各種商業風險,為客戶提供有效控制風險的商務投資法律方案和專業法律意見。
(二)把握“一帶一路”國家產業布局和產業差異,為客戶提供精準法律服務
“一帶一路”區域除少部分外,大部分國家與地區雖資源豐富,總體卻經濟結構單一、落后。例如,中東歐國家、獨聯體國家面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不斷轉型。東盟國家抓住全球產業布局轉移契機,大力發展對外出口型制造業等等。“一帶一路”法律服務律師可以重點關注并了解區域國家的產業布局和差異,因地制宜的向客戶提供投資決策信息和在法律服務,努力幫客戶做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三)“一帶一路”法律服務律師可利用熟悉區域內國家法律制度和民族文化的優勢,將其與投資貿易活動有機地結合,為客戶提供專屬法律服務
“一帶一路”區域國家與地區政局不穩,經濟基本處于轉型與發展期,故其法律體系不完備,司法環境不理想,投資項目面臨較大的風險,客戶需要相關的風險把控法律服務。“一帶一路”服務律師可以動態掌握各區域內國家的法律制度,民族信仰、宗教風俗和習慣,將其與投資貿易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效規避因項目實施區域法律制度、宗教風俗等差異問題而導致的商業風險,為客戶提供專屬法律服務。且該法律服務因具有較強的地域專屬性而很難被復制替代。
(四)為客戶提供關于“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項目需求情況的盡職調查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其實并不缺乏項目的需求,亦有誠意滿滿的投資人,但是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即普遍存在項目融資需求方和投資方的信息的不對稱。這就十分需要熟悉沿線國家法律政策、政府信息以及能夠準確了解企業資信的專業律師對擬建設項目的真實性和可行性進行全面盡職調查,并出具法律意見。這也將是“一帶一路”法律服務律師的一片藍海。
(五)為“一帶一路”投融資PPP建設提供專項法律服務
現階段,“一帶一路”經濟合作最重要的一環首先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信息網絡的互聯互通,這些項目的建設單靠某個和某幾個國家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除了適時利用好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兩個融資平臺外,如何在“一帶一路”中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亦是我國正在積極推動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目的所在。在“一帶一路”的投融資模式中,PPP模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政府鼓勵私人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升私人資本參與力度,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絲路基金建設。雖然PPP模式雖已不是新鮮事物,但是跨境的項目投資采取該模式亦屬于專業性較強的方式,必須專業律師設計方案和路徑,從而保障融資的完成和項目落地。這無疑為律師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服務舞臺。
(六)為“一帶一路”服務企業提系統的法律顧問服務
如前所述,“一帶一路”戰略下將帶動我國交通運輸、基礎建設、能源疏通、信息文化等企業的發展,也將為其帶來巨大商機。廣大律師亦可有意識的向前述類別企業進軍,了解企業特征、積累相關行業法律服務經驗,有計劃的為上述企業提供系統法律顧問服務,這也無疑是法律顧問服務中的一抹朝陽。
四、結語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區域經濟合作帶來了巨大商機,也隨之把新形式下的專業律師推向歷史的前臺,面對國際貿易的紛繁復雜,律師是否能做好法律服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更是責任和擔當。作為律師,一定要抓住投資機遇下的法律服務市場,尤其要針對重點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智慧機器人等方面提供高端化、專業化的法律服務。還可以針對海洋建設以及開發技術的多方合作上,利用我們海洋大國的優勢,結合周邊國家的先進理念,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創造更大價值,實現我們律師的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