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將通過深入剖析共享單車亂象的現狀和原因,論述政府、企業、公眾對共享單車的使用進行“共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共享單車”多中心合作治理建構模式,真正實現共享單車“共享、共治、共贏”。
關鍵詞 共享單車 多中心 共治 亂象
作者簡介:熊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政法學院本科。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9.063
在“互聯網+共享經濟”的浪潮下,共享單車的出現實現了短途點對點出行和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接駁,并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抓取用戶,成為共享經濟行業的“新寵”。根據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艾媒咨詢)《2016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17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規模將達102.8億元,增長率為735.8%。用戶規模預計在2017年將達2.09億人,將繼續保持超高速增長。與這一經濟利好趨勢相伴隨的則是共享單車停亂放、違規搶道、行業內惡性競爭等一系列問題。如何協調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關乎共享單車的未來走向,更是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強調政府、企業、公眾多方合作參與、構建多中心治理網絡是大勢所趨。
一、“共享單車”亂象
(一)違規亂停亂放現象嚴重,缺乏配套基礎設施和制度規范
首先,“共享單車”由于缺乏與之生存發展相匹配的城市規劃,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亂停亂放現象顯得極其嚴重,各色單車停滿公交站臺、地鐵口、旅游景點步道區等人流匯聚集中的地方;其次,由于缺乏共享單車行車規定和機動車數量的膨脹,自行車路權日益缺失;共享單車本身弱監督甚至無監督的運營模式,使得其搶道占道與機動車共道等無序行駛行為日漸常態化;再次,對于相關的安全事故的歸責和賠償機制尚待完善,未成年人騎車事故頻發,用戶人身安全和保障機制都存在很大的空白區。這些,對人們出行、交通都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也加重了城市管理的負擔,損壞了城市形象。
(二)信用監督體系缺位,無法及時有效的規范用戶行為
Airbnb 首席執行官布萊恩·切斯基表示:“共享經濟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之上的”。 目前共享單車用戶素質參差不齊,因缺乏他律性社會監督和信用記錄體系,加上部分用戶本身自律意識不強,共享單車的社會互信基礎很大程度上被消磨。每一個理性的個體都在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對共享單車使用時,人們不會像使用自己的單車那樣愛惜共享單車。 偷盜現象頻發;暴力拆鎖、將共享單車開進自己樓道庭院、上私鎖、記住開鎖密碼等單車私有化現象隨處可見;二維碼被劃掉、將車掛在樹上、惡意拆卸、車胎被放氣、騎進河里、等人為破壞事件頻繁曝光于媒體和普通民眾鏡頭、目光之中。正如加勒特·哈丁曾在他的《公用地的悲劇》中總所預言的那樣,“公共資源的自由使用會毀滅所有的公共資源”。以上行為,最終必將導致共享單車的非正常損毀率的增加,降低企業效益,影響政府城市管理,最后損害公民自身利益。
(三)行業內部存在惡性競爭,缺乏明確的行業規制
以ofo和摩拜為首共享單車市場尚未形成有序有效共同遵守的行業規范,行業內部問題不斷凸顯:其一,“誰能獲取用戶,誰就擁有一切”,當前共享單車行業正處于大量投放、大規模圈占市場階段,盲目的投放單車使得某些城市的單車數量超過城市容納量和市場的實際需求,本是為了實現閑置資源有效利用的共享經濟反而造成極大資源浪費;其二,通過掃描二維碼注冊繳費的方式,有其本身的技術缺陷:一方面,二維碼容易被破解,諸如“小學生x秒解鎖共享單車”、“未成年人騎車上路遭遇不幸”的話題一度在網絡上成為熱點。另一方面,二維碼被“李鬼”覆蓋,成為犯罪分子新的陣地,客戶隱私存有潛在的安全問題。
二、多中心合作治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多中心合作治理的必要性
共享單車管理對于政府而言,屬于其城市管理的一部分。隨著城市化和共享經濟的發展,僅僅依靠政府的一元治理手段來拯救共享單車帶來的城市積病,只能在短期內、小范圍里產生一定收縮效果,極易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但是,共享單車經營作為企業的一種逐利活動,易出現為自身利益而忽略社會責任的現象,全部交給市場的話,各相關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無限制投放。因此,共享單車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場規律作用下進行適當適時的宏觀調控。此外,共享單車問題與普通公眾生活工作息息相關,作為共享單車的便利性的直接受益者和其社會問題的直接受害者,其自身的道德自律程度極為重要。由此,建立一套新型的以政府為主導,市場和公眾協同治理的共享單車治理格局顯得尤為緊要。
(二)多中心合作治理的可行性
“多中心”一詞則最初從經濟領域引入公共領域,英國的自由主義思想家邁克爾·波蘭尼在他的《自由的邏輯》一書中表示:相較一元的或者單中心的秩序,“自發的”或者多中心的秩序指許多因素的行為相互獨立,但能夠作相互調適,以在一般的規則體系中歸置其相互關系。 在此基礎上,奧斯特羅姆夫婦提出了“多中心理論”,即“大城市地區的人追求的各種公益物品利益的多樣性,能夠在許多不同層次的背景下得以調控……多中心政治體制的績效只有借助于可能存在于各種各樣單位之間協作、競爭和沖突的模式才能得到理解和評估……如果多中心政治體制能夠解決沖突,并在適當的約束之內維持競爭,那么它就能夠以富有活力的安排來解決大城市地區的各種各樣的公共問題” 。
多中心治理理論強調多方協同治理,通過二者信息互通,協調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供給量,實現供需平衡;該治理理論有助于實現共享單車治理過程的公平性——政府作為有限的理性經濟人,在治理過程中或者社會資源分配上,不可避免帶有主觀性和傾向性。多中心治理理論的實現,有利于其他中心對政府行為的監督管理,使得政府的服務功能趨于公平,為不同利益主體的崛起和公平博弈提供公平的競爭規則和發展環境,保證共享單車未來發展的穩定健康。 總之,多中心治理模式是有效避免“利維坦式”包辦與私有市場化過度自由兩極化弊端的中間解決道路。endprint
三、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的建構
(一)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積極主動進行宏觀調控
1.通過經濟杠桿來調節市場需求
通過建立城市試用點,向單車投放企業收取擁堵費,或就停車區域實行適當收費;鼓勵市場有序競爭,建立一批能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信用評價機構,對企業實行季度或年度評估,并對為共享單車發展規范和運營做出積極示范的企業給予降低稅收、放寬融資貸款等財政支持,樹立行業典范。對不遵守市場規則的企業提高稅收,倒逼其改革,甚至退市,以到達整頓市場的目的。
2.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
出臺自行車交通網絡建設的相關規范,保障共享單車的路權,讓它們有足夠的區域行駛和停車;明確處罰措施以規制企業“退押金難”和過度投放擠占公共場地的行為,責成企業拉網式排查,加快清理回收廢棄單車,制定和落實企業及公眾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對于不講信用的共享單車企業和用戶給予限制;制定相關懲罰性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用戶對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將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駛行為和隨意損壞、偷盜共享單車行為納入治安管理條例等相關規范性文件中。
3.依法進行行政管理
對共享單車實行屬地管理,加強屬地政府與企業后臺合作,落實主體責任,實現雙方大數據共享,建設共享單車精細化運營與管理,建立健全共享單車市場準入退出機制;引導市場相關企業進行資源整合,適當控制共享單車市場準入,敦促企業在投放運行前,主動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包含有投放規模、時間、地點以及線下服務保障措施等內容的方案。對不符合市場規范的予以告知,限期整改后再次申請;對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企業,由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并納入企業信用管理;情節嚴重的或者不聽勸誡的,相關部門可以依法責令其退出經營。
(二)積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1.盤活存量資產,加強物資管理
首先,要進行存貨控制。即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市場行為,確定單車最佳投入量,合理安排各區域內的單車投放密度,智能規劃停車區域;其次,要提高設備利用率,對共享單車進行定期維修和檢查,淘汰不合格車輛,合理制定共享單車有償使用標準,規范押金管理;最后,要盤活存量物資,根據潮汐時間對各區域內共享單車的現有投放量及時調度,部盲目增投,定期進行市場調查,按市場經濟的規律對現有資產進行科學管理。
2.健全配套制度,設立獎懲機制
第一,諸大建認為“共享單車實際上屬于陌生人經濟” ,匿名之下,人往往容易降低自律,因此企業應要求所有用戶實名制注冊;第二,明確未成年人使用事項,切實保護好注冊用戶個人信息,不得將公開或擅自泄露;第三,為用戶購買保險,建立共享單車事故賠付機制,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第四,宣傳和倡導文明騎行,文明停車等積極健康的用戶習慣,樹立良好的行業風氣;第五,建立更加完善嚴格的信用積分系統,將違規用戶納入誠信黑名單,并定期通過官網予以公示,利用社會監督予以懲戒;同時,增加舉報機制,以免費騎行和誠信加分等方式對積極舉報行為以及其他自覺維護共享單車行為用戶予以激勵。
(三)重視公民作用
1.構建公眾參與城市管理的平臺
公眾參與城市共享單車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公眾的民主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素質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城市政府職能轉變,確保政府公共決策的民主與科學,有利于構建兼具責任、服務和法治理念的公共服務型政府。 此外,公眾參與管理還有利于政府政策的貫徹執行,加快共享單車規范化治理。
2.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律意識
共享單車的破壞不僅僅局限在一國一人,它是對人性、國民素質和一國管理制度的多重考驗。破壞偷盜共享單車歸根結底是對公民自身權益的損害和對整個社會風氣的污化。公民應該時刻銘記社會道德,增強自律意識,在心中樹立起自覺自愿保護愛惜共享單車的道德旗幟,規范自身行為;同時應該積極宣揚這種優秀的品質,對破壞性行為予以舉報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共享單車的有效利用,實現公民和共享單車之間的“共贏”。
此外,共享單車用戶應該自覺加大對未成年子女使用的監護,并進行適當的相關安全教育,嚴禁私自騎車上路,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承擔相應責任。
四、結語
引入并良好運營共享單車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共享經濟方興未艾,多中心理論的出現對于這一新事物的管理和發展提供了理論參考,政府、企業以及公眾的共同參與、協同合作,才能推動共享經濟良性發展,實現共享單車管理的市場化、社會化、、民主化。由此,共享單車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才能最終形成。
注釋:
李梅.共享單車發展與政府治理.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34-36.
黃雨薇、徐子潤.共治共享——共享單車的公共管理之道.法制與社會.2017(13).60- 61.
肖建華、鄧集文.多中心合作治理:環境公共管理的發展方向.林業經濟問題.2007(1).49-53.
臧乃康.多中心理論與長三角區域公共治理合作機制.中國行政管理.2006(5).83-87.
何鵬.多中心治理視角下的網約車管理對策研究.廣西大學.2016.
曹立春.治理理論與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研究述評.理論觀察.2014(7).30-32.
柳森、諸大建.共享單車,可否觸動一場城市治理的變革.決策探索(上半月).2017(3).82-84.
趙德關.城市管理公眾參與的理性思考.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1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