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庫甫·牙生
摘要:教育信息化作為跨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指標,紛紛被納入當今世界各國新一輪的教改方案。要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即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本文就是研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作用
多媒體以其圖、文、聲并茂的特點,對當前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組織教學活動可以生動、靈活地呈現教學內容,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可以合理地組織教學信息,以適應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目標、不同的學習風格、不同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信息量大有利于拓展師生的視野等。因此,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必然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多媒體運用于交互式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由“知識庫”型向“指導師”型轉化,教師只起到輔助指導作用,或完全不參與,側重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主要由學生動手操作,主觀能動地探求知識,使學生具備獲取知識和自我更新的能力,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有利于學生向全面發展的目標邁進。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動機
虛擬現實是多媒體計算機所營造的交互式虛擬世界,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形象逼真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面向用戶的軟件技術使得多媒體教學環境具有極其良好的用戶界面,不管是用戶操作還是系統反饋,都體現了其人性化和友好交互的特點,而且操作簡便,這使學生完全不必要有任何心理障礙和負擔,而且通過多種感觀方式的提示和應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發和維護其學習興趣。
三、促進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是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有效保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變傳統的課堂講授式為啟發引導式,追求教與學的合作化,以講引導思維,激發情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變“被動聽講”為“主動攝取”,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后,促使教學方法向綜合化方向的發展,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創造了多層次的需求。
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前臺“演”轉為后臺的“導”,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備課上,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設最佳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組織學生深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樂于學、善于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朗讀在中學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在的教學中,多媒體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主要起到了以下作用:
1.用多媒體的畫面和配音,可指導學生讀出語感。為了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體會感情,在朗讀時,自己充分利用多媒體畫面,指導學生朗讀。
2.利用多媒體中的音樂,激發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內容不同,運用的多媒體課件也不同。在寫景、寫情的文章中,配上一段美妙的音樂,來烘托、渲染氣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和多媒體生動、直觀、形象的畫面是分不開的。在教學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抽象枯燥的內容,要想讓學生真正地理解這些內容,必定要花費大量的教學時間,這不但不利于學生接受知識,還可能由于受到教師個人知識面、時間、精力的限制,即使擠占了其它內容的教學時間,也不能在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里傳授給學生豐富而又廣闊的知識,而多媒體技術因為信息量多、獲取信息方便快捷、傳遞速度快、能多方位展示的特點,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傳授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便于他們理解和吸收,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未來的教育是以科技為主導的教育,其發展趨勢將以計算機多媒體智能教育為主要特征。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組織教學活動,對于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的改革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馬晨.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