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
摘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并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在當今新媒體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中,高校大學生更是新媒體使用的主要人群,而對于高校來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學生;挑戰;機遇
對于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在大學等高校之間的使用尤為廣泛。但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同樣面臨許多挑戰。
一、新媒體的定義
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
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1]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博客、桌面視窗等。相對于報刊、廣播、出版、影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二、新媒體對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意義
新媒體的興起和發展是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傳播中媒介層面的新突破,它使得信息產業成為社會發展中最為顯著的產業,知識、信息成為生產力發展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資源,人類社會出現了信息化趨勢,全球化的出現也與新媒介的產生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2]
新媒體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三種傳播類型呈現出融合趨勢和一體多功能的態勢,這在互聯網中表現最為突出。每個人可以既是信息的制造者又是信息的傳播者,同時又充當信息接受者的身份。
新媒介是時間上相對的、不斷更新的概念。新媒介的出現改變了大眾傳播原先作為大范圍、單向、中央-邊緣傳輸或分布的方式,[3]電子媒介超越了由物質環境所支撐的情境的界定和定義。引進和廣泛地使用一種新的傳播媒介,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并要求產生一系列新的社會行為和經濟行為,促進社會的發展。
新媒體在高校學生工作中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一)價值
媒體是具備價值的信息載體。載體具備一定的受眾,具備信息傳遞的時間,具備傳遞條件,以及具備傳遞受眾心理反應的空間條件。[4]也就是媒體存在價值。
(二)原創性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就是源于它所具備的原創性。所謂原創性,區別于一般意義上單獨的原創性,是一段特定的時間內時代所賦予的新的內容的創作,更具備廣泛意義上的創新。原創性可以使高校學生工作更加獨到,富有新意。
(三)效應
效應是一定環境下,因素和結果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因果現象。新媒體必須具備形成特定效應的特性,必須具備影響特定時間特定區域內人的視覺和聽覺反應的因素,從而導致相應的結果。比如,網絡在90年代進入我國,屬于一種新型的信息載體,在特定時間特定區域內幾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效應。
(四)生命力
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新媒體擁有一定的生命力。由于近幾年我國媒體的發展迅速,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由于各類細分性媒體這種細分思維的影響[5],各種形式的創意嫁接層出不窮,但這種形式的新技術并不能決定新媒體的生命力,生命力應該以前面三點為基準,不斷進行創新,而不是生搬硬套。
三、高校學生工作在新媒體時代下遇到的挑戰
(一)對高校來說
1.傳統教育受到挑戰
新媒體植入教學帶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為傳統教育帶來了許多不便。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受到學生的排斥,對互聯網及新媒體教學的依賴程度加深,不利于學生鍛煉動手實踐與動腦思考的能力,為長遠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埋下了隱患。
2.設備經費受到挑戰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必定會引入新媒體教學儀器,教學手段改進的同時,教學儀器的費用問題也不容小覷。在教學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高校要視情況而定,以免造成資源浪費。
3.學生工作受到挑戰
手機在高校中幾乎人手一部,上課時學生過度沉迷于手機游戲,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生質量以及學校的監管工作,一些暴力、黃色等垃圾網站一旦滲入到學生思維里,將會引起學校乃至社會的不穩定性。而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很深,過度斥責或實行收手機的制度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工作的開展。
(二)對學生來說
1.學生的傳統道德觀念受到挑戰
如今許多不法分子詐騙的手段層出不窮,其中依托新媒體進行網絡詐騙更是十分猖狂。許多網站存在安全隱患,不但會對學生的經濟安全造成威脅,更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學生正處于廣泛接受新事物,即將邁向社會的學習階段,很容易受到蠱惑,網絡詐騙、網絡暴力等沖擊著人們的底線,因此,新媒體的普及會嚴重影響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6],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缺失,傳統道德觀念受到挑戰。
2.學生思維能力及思維方法受到挑戰
新媒體帶給學生便利的同時,也讓學生更加依賴網絡及新媒體工具,導致學生遇到問題時習慣性的到網絡上尋找幫助,懶于思考一些困難復雜的問題,是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逐漸下降,思考問題的方法也不在自主、獨立。
3.學生消費觀念受到挑戰
網上購物是當代社會人們在高節奏生活中選擇的購物方式,可以有效節約人們的時間,各種支付工具也方便了人們出行交易。但是對于新媒體時代的高校學生來說,這些消費手段只會讓他們消費更多,高校學生是網絡消費的主要組成,但他們卻沒有收入來源,不多的生活費會很快花光,為了花錢許多學生會選擇校園貸款,而各種各樣的貸款平臺卻是專門為大學生設下的陷阱,學生的消費觀念受到急劇的沖擊。
結語: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工作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在追趕時代潮流的同時需要抓住機遇,更需要解決面臨的挑戰。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更好的利用新媒體這把雙刃劍,更好地做好高校學生工作。
參考文獻:
[1]CNNIC 發布第 38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B/OL]. http://tc.people.com.cn/n1/2016/0803/c183008-28606650.html.
[2]趙娜.新媒體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影響探析[J].科教導刊,2014(3中):239-242. [3]王海峰.淺析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黑龍江教育,2011(2):54-55.
[4]趙揚.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72-74.
[5]徐振祥.新媒體: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
[6]于旻生,李瑨,郝佳論.手機媒體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7):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