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章
摘要:“專業舞蹈”是指進入專業的學校通過專業的老師進行正規的舞蹈學習,有著非常規范的動作以及對于舞蹈作品的審美需求,而“非專業舞蹈”是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跳舞,注重動作的表演性,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娛樂功能,如:廣場舞,又稱“業余舞蹈”,或者“群眾舞蹈”等。“專業舞蹈”比“非專業舞蹈”更規范?!吧虡I舞蹈”是指以市場為依托,以舞蹈節目為商品,用商業形式來運作,創造出經濟利益的舞蹈作品?!皩I舞蹈”和“商業舞蹈”也是相互融合的,比如專業舞蹈不斷的采納商業舞蹈的宣傳,“商業舞蹈”也吸取了“專業舞蹈”的專業性,從而使得兩種舞蹈都更加具有傳播性。在多媒體融合的形勢下,專業舞蹈和商業舞蹈也將會繼續融合并且朝著更加專業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專業舞蹈;商業舞蹈;發展趨勢
舞蹈是一門肢體藝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是通過肢體來渲染情緒表達人們內心思想的藝術,而且它還具有其它藝術不可比擬的神韻和獨特魅力,舞蹈的身體語言創造的鮮明優美的形象給觀眾帶來視覺美的享受和無限的形象思維空間,讓人們的心靈受到巨大沖擊,因此受到觀眾的喜愛。建國68年來,舞蹈作為一個獨立藝術門類無論在藝術上或者技術上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掘與發展,并具有鮮明的藝術類別性,每個舞種都有一套較為完善的訓練體系,如:中國古典舞,芭蕾等,形成了專業舞蹈的模式。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文化”已作為一種產業推向了社會,這也形成了另一種新的舞蹈模式——商業舞蹈?,F如今看藝術表演的觀眾群體很注重“物超所值”這個價值觀。如果花很多錢去看這個節目,看不懂,不明白,那么觀眾就會認為這個節目不好看,因而就不愿意再去花錢去看專業舞蹈的演出。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專業的舞蹈就只能局限的讓舞蹈界的人士觀看?是否就只能參加舞蹈大賽?怎么能吸引更多的觀眾,使優秀作品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打破了計劃經濟,我們的舞蹈產業如何發展?
一、專業舞蹈、非專業舞蹈,、商業舞蹈的概念與內涵
(一)專業舞蹈。
專業舞蹈, 指的是以中國舞,民族民間舞,芭蕾,現代舞等為主的學院派舞蹈,也是以舞蹈為職業的人從事的專業性舞蹈。舞蹈動作規范,側重于藝術性與技術性。專業舞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專業舞蹈的專業性非常強,主要表現在專業舞蹈的編創者都是一些以舞蹈為職業的專業舞蹈演員,編創舞蹈的宗旨遵循的是舞蹈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性,是為了大眾的審美所服務的,而且專業舞蹈大都屬于一些專業舞蹈團體,所參與的一些比賽或者是演出大都是具有政府或者公益性質的。
其次,專業舞蹈更較為注重舞蹈的審美功能,而且在發掘舞蹈演員的表演上面有一定的要求,注重舞蹈中意向的表現,以及人文關懷,是一種藝術的集大成之作,而不僅僅是一種舞蹈。比如在我跳的《南京亮》這部舞蹈作品中,編創者在創作這支舞蹈時,不僅要有對人體動作的嫻熟運用,還要通過其它的藝術手段,為作品的主題、人物形象、情節發展、高潮的興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每一次創造實踐都是基于編創者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支撐,創新意識的伴隨和藝術才情造詣的不斷積累表達。
(二)非專業舞蹈。
非專業舞蹈指的是具有“社會性”的舞蹈,這是與“專業性”舞蹈相對應的。非專業舞蹈有著以下幾個特點:首先,非專業舞蹈具有社會廣泛參與性。廣泛參與性也就是說社會上各個層次的人們都可以參與,不分男女老少,只要喜歡都可以參與的一種舞蹈,就比如說近些年來流行的廣場舞,就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具有社會性的舞蹈,這種舞蹈更多的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性質,當然非專業舞蹈同樣和專業舞蹈一樣有著各種廣場舞比賽。也在逐步的規范,正規,得到了各級部門的支援。實際上這也是非專業舞蹈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征,也是區別于專業舞蹈的一個重要特征。自娛自樂以及社會性就決定了這個舞蹈的難度不大,也不具有動作的專業性,就是為了跳著圖一個樂。所以非專業性舞蹈沒有那么多講究,就是非常的隨意。而參與的人也沒有專業的舞蹈基礎,但是一般都是群體性的參加,所以眾人在一起跳,反而會有一種非常整齊的感覺。有些人會說專業舞蹈是陽春白雪,非專業舞蹈就是下里巴人,但是這兩者并沒有高低之分,也沒有高雅與低俗的區別,區別就在于跳的人不同和目的不同。非專業舞蹈目前在我國有著更加廣泛的用途。
(三)商業舞蹈。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市場經濟機制的不斷完善,藝術文化已作為一種產業推向了社會,主要是產生經濟效益有利益存在的一種商業模式,這也形成了一種新的舞蹈模式——商業舞蹈。但它必須先有投資方投入資金,編創者雖然可以對作品有自己的想法,但要受投資方的很大局限。那就是創作出的作品必須能夠讓投資方有滿意的回報,所以創作的空間比較小。在舞蹈風格上不會要求鮮明,只要是能夠吸引觀眾走近劇場喜歡看,那么任何形式,手法,編創者都可以融入進去。所以只要有票房的價值的保證,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那么作品就是成功的,這就是商業舞蹈的顯著特點。
二、專業舞蹈與商業舞蹈的關系
專業舞蹈與商業舞蹈盡管有著各自的特性,但它們并不互相排斥,各自為政。這是由它們之間的舞蹈屬性和內在聯系決定的。首先當前專業舞蹈作品編排水平不斷在提高,創作出高水平,有內涵的優秀作品也越來越多,這就說明我們的舞蹈水平在不斷提高,我們民族民間舞蹈的繼承和發展工作越做越好。這就給商業舞蹈提供了更好的更多的舞蹈專業方面的老師與舞蹈演員。從而促進商業舞蹈的創新與發展。因為任何舞蹈都要有舞蹈性和靈性,如果舞蹈作品僅為了迎合商機而去編排一些低層面的作品來取悅觀眾,也會讓或者走進一個套路而老化,觀眾就會反感。相反專業舞蹈的發展支持了商業舞蹈不斷創新與提高,不僅能夠使它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也會讓不同層次觀眾的審美水平得到提高,又產生了較高的經濟利益,就會形成不斷給擴大的舞蹈市場和逐漸提高的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而在效益的刺激下,投資方對專業舞蹈的依賴和需求也會增大,從而愿意投資于專業舞蹈。人民幣將會支持和促進專業舞蹈的研究與發展。所以專業舞蹈和商業舞蹈既有各自的特性又是緊密聯系相互依存。endprint
專業舞蹈的商業舞蹈緊密聯系互相依存的關系決定了它們必須互相支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比如:民族舞膠州秧歌《一片綠葉》里面就有道具扇子,一些賣扇子的個體商家就可以請一些專業舞蹈演員來進行文藝演出的宣傳這樣就有著非常顯著的商業化宣傳。所以越來越多的專業舞蹈演員學習膠州秧歌就會用越來越多的扇子。這樣既有商品的宣傳性,又有了舞蹈的專業性。
三、專業舞蹈與商業舞蹈的發展趨勢
(一)專業舞蹈商業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藝術也不再是一種純粹用來欣賞的物品,而是變為一種商品。雖然很多藝術家對于這種藝術的商業化有很多不滿,認為藝術是一種高雅的,應當是并且商業的,但是實際上,藝術的商業化是這個時代的需求,不僅可以讓藝術得到傳播,而且還可以促進藝術的發展,同時讓藝術更加大眾化。藝術從之前的束之高閣的物品變為人人都可以談論的一種東西,實際上也是社會的一種進步。舞蹈也是如此,此前的舞蹈藝術團都是作為一種高雅藝術存在的,但是在現在的傳媒發達的時代下,人們也渴望高雅的舞蹈,而舞蹈的藝術化也有利于老百姓能夠接觸到這些高雅的舞蹈。隨著專業舞蹈的不斷發展,現在的舞蹈藝術正在朝著商業化的方向不斷的發展著,但是專業舞蹈的這一轉變對于專業舞蹈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主要表現在,通過專業舞蹈的商業化,使得專業舞蹈更加具有了大眾性的特征,專業舞蹈從之前的純粹追求舞蹈藝術,而不關心老百姓看得懂看不懂,到現在需要考慮到舞蹈藝術對于大眾的接受度,就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二)商業舞蹈的藝術化。
商業舞蹈的藝術化除了有節奏感的音樂,優雅或者高難度的舞蹈肢體動作和道具來展現。更多的是要表達一種情感,事物的表現形式。是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再進行提取,組織,美化后再來表現。然后可以根據不同的風格特點來區分,有古典舞、民族民間舞蹈、現代舞蹈、當代舞蹈和芭蕾舞。還可以根據舞蹈不同表現形式來來區分,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歌舞劇。比如:民族民間舞是由廣大人民在長期歷史進程中集體創造,不斷積累、發展而形成的,并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一種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人民的生活勞動方式、歷史文化心態、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環境的差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所以就有了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傣族舞蹈等。比如:歌舞劇《云南印象》是由中國著名藝術家楊麗萍導演的,是一種以歌唱和舞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來展觀戲劇性內容的綜合性表演形式。
(三)與多媒體的融合。
與多媒體的融合是目前的專業舞蹈和商業舞蹈發展的一個趨勢,不僅僅是舞蹈,現在的多種藝術形式都已經開始運用多媒體的形式來進行表演,主要表現在劇場里,通過制作逼真的背景,以及用燈光影像等進行展現,從而提高人們對于舞蹈情景的融入,而對于舞蹈來說,也是如此,舞蹈中加入多媒體的使用,可以使得舞蹈的燈光背景等更加符合舞蹈要求的環境,比如拉丁舞配合著閃爍的燈光以及光影的變化,更加能夠展現拉丁舞的一種奔放的特點。而多媒體也已經在舞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聲音、燈光色彩的使用,可以讓古典舞更加美妙,也可以讓拉丁舞更加具有情調。這樣的改變,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嘗試。比如說我曾經學習的一個舞蹈《你是一首歌》,原跳演員們獲得第十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舞,這支舞蹈是表現少數民族的一之舞蹈,而光靠服裝和動作始終無法將整個的民族特色傳達出來。但是加上了燈光音效影像之后,整個舞臺都沉浸在這首曲子中,所以就會讓人感覺到整個民族舞的魅力所在。
四、對專業舞蹈與商業舞蹈的想法
專業舞蹈與商業舞蹈緊密聯系互相依存的關系決定了它們必須互相支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而且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專業舞蹈和商業舞蹈兩類看似不相干的舞蹈也將會越來越更多的融合到一起,不同種類的舞蹈在新觀念的驅使下將走向融合。實際上這種融合已經在進行了,比如在 2015 年中央電視臺開播的《中美舞林爭霸對抗賽》欄目中,國家一級演員劉福洋和朱潔的雙人舞《寂靜的天空》融合了中國舞,現代等多種舞蹈元素,不僅舞蹈語言統一,而且具有審美意蘊。因此舞蹈種類之間的融合是一種態勢,是未來舞蹈創作的一種方式,是由社會發展現狀和不同時代的藝術生命力決定的。
藝術是不斷的進步的,沒有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可以停滯不前,停滯不前的藝術最終會走向滅亡,舞蹈也是如此,如果傳統舞蹈固守自己的藝術理論,過于注重藝術性,而忽視了與觀眾的交流,那么必然最終會曲高和寡,慢慢的變為一種不受歡迎的藝術形式,而如果商業舞蹈不注重加強藝術性的加入,那么只能夠淪為一種庸俗的舞蹈,始終也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舞蹈。而新的時代下,人們的審美不斷的提高,既希望舞蹈能夠有藝術性同時也希望舞蹈能夠有這一定的商業性。這樣才能夠讓舞蹈走的更遠,并且能夠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觀念。這也是以后的專業舞蹈和商業舞蹈發展的未來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魏正躍. 對“學院派”舞蹈編創與民族民間舞蹈編創的思考[J]. 藝海,2015,(09):42-45.
[2]潘陽. 舞蹈的多媒體呈現方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
[3]馬士珍. 體育舞蹈文化在我國的傳播及發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4]胡夢穎. 當代中國社區文化建設背景下的群眾舞蹈文化研究[D].重慶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