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
摘要:小學語文是開啟小學生語言思想的黃金鑰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語文是每個學生在步入大學前必須熟練應用的一個學習科目。語文是一種交流工具,與其他學科的學習、運用密切相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總結了如下幾點經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導向是關鍵;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教法,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是現代教育的要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重視個體差異性等展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經驗
引言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又是一門生活性很強的運用學科,尤其是小學語文階段是學習各種知識的基礎階段。因此,做好語文教學,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等發揮重要意義。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全面發展等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導向是關鍵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建立正確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首先,作為教師,要注重主體的參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實踐活動中,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因自己的知識基礎、能力等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激發學習激情,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分析、概括、總結所學知識,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構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運用知識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發現自己的潛能,體驗學習的樂趣。
其次,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主動性。將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激發出來,這也為自主學習提供動力。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反饋、積極評價,讓學生都能根據學習成敗自我獎懲,自我強化。
二、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教法,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是現代教育的要求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故此,更新教學觀念,需要從知識人才的培養轉變到創新人才的培養上,調整傳統的教法,將教與學真正組成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機體,使全體學生都能更自覺、主動地學習,成為課堂實踐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與探索者。與此同時,也要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需要教師在實踐中認真做到五個轉變:首先,由過去的“應試教育”轉變成為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全面素質教育;其次,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轉變到“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上來;再者,由過去局限于課堂的封閉式的教學模式轉變成為課內外相結合的開發性教學模式上來;第四,由單純的傳授知識的教學理念轉變到即傳授知識又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模式上來;最后,由課堂教學的“獨角戲”轉變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模式上來,讓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來。這樣,語文課堂的面貌也會大為改觀。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愿意學習、主動學習的前提。小學生自尊心強,尤其在乎教師對自己的看法。如果師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和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愿意融入到課堂實踐當中。反之,如果師生間的關系不好,學生也不會喜歡上這個老師,肯定也就不愿意融入課堂教學中,也不愿意學習這門課程。故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高效學習的基礎。在實踐教學中,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更主動融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我會不定時地帶學生做一些小游戲,盡量顧及到每一個學生,讓全體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被重視。當學生感受到溫暖時,自然也就會愿意跟教師說實話。教師也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不僅要教學生一些語文知識,而且還要關注他們的身心狀況,讓學生都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化教學技術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教學手段之一。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變得靈活多樣,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活力,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在一起,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也能激發出學生的探究欲,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在教學課文《黃山》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就可以找一些關于黃山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將其制作成幻燈片,播放給他們看,讓他們更真實、生動地去感受黃山之美。通過多媒體技術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還能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調動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愛好,讓學生都能喜歡上語文,愛上語文。
五、重視個體差異性
鑒于種種原因,學生的學習能力個不相同,作為教師,要懂得尊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培優輔差能促使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抓兩頭,扶中間”的方法,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如可以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通過結對子形式,以優生帶動差生。也可在課外加強他們的輔導工作,在課堂中創設機會,給予鼓勵。使后進生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馬斯洛動機激發理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渴望成就的心理,一旦正視了自己的成就從而產生成就感之后,則會興致盎然,干勁十足。學生同樣如此,當他們的學習欲望一旦被激發出來后,學習效率自然會更上一層樓。
在小學語文實踐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構建高質量課堂教學的前提。另外,教師也要合理地梳理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明白學習重點,掌握學習難點,從而更加清晰地學習,這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作文寫作打好基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教學技能,多借鑒優秀的教學經驗和案例,靈活地處理課堂上的教學,為讓學生在我們的有效指導下學習到更多知識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韓美祥.提高開放性—優化高中語文教學過程[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09(08).
[2]徐利廣.構建小學語文“導—探—拓—測”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5.
[3]孫建國.兒童文學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