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榮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已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在面對“90后”學生為主體的新教育對象,高校要不斷提升創新能力,結合國家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個性訴求,挖掘多種教育載體,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抓手。以創建“周恩來班、鄧穎超班”為載體,以偉人精神為指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落實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提供新的視角。
偉人精神周恩來班鄧穎超班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要求
1.體現時代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高校,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必須要在新形勢下把握學生教育特點和教育規律,要將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這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體現時代的要求和特征,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豐富載體,不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2.教育的針對性
當代“90后”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主流健康向上,但在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價值取向上越來越呈現出多層次、多方面、多樣性,表現出一些值得關注的重要特點:如社會責任感強,但理想信念淡薄;認同集體主義觀念,但價值追求的個人本位明顯;有較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但人際交往、團隊協作能力趨弱;接受新事物能力強,但耐挫能力弱;價值實現上注重個體體驗,但常常出現知行背離的矛盾。所以,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個人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考慮他們的思想實際,抓住核心根本。在道德教育過程中,將道德理論的灌輸轉化為受教者的自覺行動,就要“抓住事物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人的心理結構。心理結構是由認知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和行為認同有機結合而形成的多維主體結構。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入行。只有這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成為學生的理想信念和行為準則。
3.豐富載體,加強實踐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日常生活緊密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要緊密結合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生的理想追求和個人素質培養中去,要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采取學生認可的實踐方式,加強學生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作用,引導大學生加強理想信念的培育,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個人素養。“越多由他們通過自己親身的經驗去檢驗它,它就會越深入他們的心坎”。
二、偉人精神指引下的“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創建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1.激發了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動力,成為個人的價值準則
周恩來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和鄧穎超同志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廉潔自律、敢于創新、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的精神,深深印在我們每一個心中。他們用實際行動、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責任感詮釋了為共產主義奮斗一生的卓越貢獻。在偉人精神中,包含著對國家、社會發展做出的不懈努力,更有偉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高貴品質。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的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的價值理想是高度一致的。南航金城學院通過創建“周恩來班、鄧穎超班”,有效地通過偉人精神的榜樣力量,加強了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形成了優秀的班級文化,并在創建的過程中,有效地將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納入到創建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榮譽感,更幫助學生了樹立的正確人生目標,鑄就了學生的優秀品質,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夯實了基礎。
2.有效把握了青年學生的特點,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核心價值觀奠定堅實基礎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南航金城學院改變了傳統師生的關系“主—客”二元關系,形成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合作關系,兩者相互補充,共同進步。在創建“周恩來班、鄧穎超班”過程中,從創建的目標、內容和評價體系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性、協作性,在偉人精神的指引下,不斷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增強學生的實踐性。南航金城學院充分根據學生發展和成才的特點,通過創建“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在班級中形成示范效應和榜樣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地貫徹于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關注社會發展,提升專業能力,強化綜合素質和個人理想實現中,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行動準則。
三、偉人精神指引下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措施
1.以偉人精神為指引,形成系統“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創建和評價體系,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提供動力支持
南航金城學院作為獨立學院,一直在探索符合獨立學院學生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自2008年作為全國首個獨立院校舉行了“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命名儀式,并將創建“周恩來班、鄧穎超班”作為培養青年學生理想信念、能力素質提升、志愿服務精神培養的重點平臺,并以學生們熟悉的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具備高尚的人格品質,深受大家尊重和愛戴的周恩來、鄧穎超兩位偉大的人的精神為指引,進行了班級建設的改革與實踐,經過幾年的系統實踐,加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集體協作、責任擔當等優秀品質,并形成了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南航金城學院實行了系統的創建體系,形成了“大一申報、大二提名、大三命名、大四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創建體系,將偉人精神的傳承覆蓋到學生四年的學習與生活中,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抓手,并搭建了很多有效的教育平臺,提供了動力支持。
2.形成學院—教師—學生合力模式,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基礎
南航金城學院在創建“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實踐中,從偉人精神的學習—實踐—傳承創建思路,形成了學院—教師—學生的合力模式。這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新的模式。學院層面上不僅提供專項資金用于“周恩來班、鄧穎超班”的創建,成立“周恩來班、鄧穎超班”研討室,鑄周恩來總理半身銅像,與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立合作關系,定期邀請周恩來、鄧穎超身邊親屬及工作人員來學院做報告,和學生分享周恩來、鄧穎超生前的感人事跡。這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搭建了有效平臺。教師層面上,在課堂上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偉人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加強學生的知識認同和情感認同。學生層面上,通過創建“周恩來班、鄧穎超班”,不僅踐行了偉人精神,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落實到理想信念、專業學習、科技創新、志愿服務中來,在實踐中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和踐行的日常化,生活化,常規化。
3.構建“周恩來班、鄧穎超班”效果評價體系,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效果提供了保證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專門就“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他強調說:“我為什么要對青年講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問題?是因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可見,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要通過一系列評價制度來檢驗學生是否有效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成為個人的價值準則。南航金城學院實行“大一申報、大二提名、大三命名、大四發揮榜樣示范作用”的“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創建體系以來,非常重視創建的效果評價。將偉人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生具體的學習與生活中,并采取自評—他評—公開答辯等形式,將創建效果做到具體化、科學化、實踐化,每年學院最終經過層層選拔,選出10個特色“周恩來班、鄧穎超班”命名班,并在學院重大的表彰大會上予以表彰,營造了濃厚的“幫、比、趕、超”的優秀班級氛圍,保證了創建的效果。這也為偉人精神的傳承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奠定堅實的基礎,更為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支持。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長期堅持不懈研究和實踐的課題。在新形勢下,高校只有不斷打造學生喜歡的課堂教學、專業實踐、社會服務、校園文化等多種有效的平臺,才能增強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才能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認知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行為認同”。只有這樣,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2.
[2]陳根,楊軍.試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1).
[3]魏永強,鄭大俊.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的心理結構及其生成機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03).
[4]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本文是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偉人精神視閾下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3SJDFDY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