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班主任是一個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的言行及其工作責任心、工作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班風、學風的形成,甚至會影響到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成才。介紹了一名家暴下的后進生思想轉化工作的案例。
班主任后進生轉化案例一、問題的發生及解決
(一)問題的發生:Y厭學,在家中被燙傷
Y是班里的后進生,他時常情緒低落;對學習缺乏興趣,上課不專心、打瞌睡;下課胡亂打鬧;平時衣著不整,班級里的同學也有些嫌棄他;作業不是不能按時完成,就是抄襲他人……我無論是苦口婆心的教育還是聲色俱厲的批評,他均不為所動,一副“油鹽不進,軟硬不吃”的樣子,很是讓我頭疼。
這天Y缺席了。生病了?還是發生什么意外?我立刻與Y的母親取得了聯系,得知Y整個后背從耳朵到腰部以下全部被開水燙傷。
(二)問題的癥結:Y怎么會傷的如此嚴重,怎么會燙傷后背?
放學后,Y的媽媽趕到學校,向我道明了原委。原來,Y的父親經常酗酒,酒后就打罵Y的母親和Y。近來,Y的父親更是變本加厲,常常因瑣事與Y母親爭吵,正辦理離婚,家庭破裂給Y的心靈造成巨大傷害。昨晚,Y的父親再次醉酒,回家后兇狠的打罵Y的母親,并拿起開水瓶揚言要燙死Y的媽媽,Y不顧一切的沖上去保護母親,因此被燙傷。Y媽媽內疚的傾訴,她沒時間管教Y,也沒文化,更不懂教育,每天都在商店里幫工養家糊口,早出晚歸和Y說句話的時間都緊張。
聽完這席話,我總算弄清了Y一直以來情緒低落、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第一,父母離異,使他擔心失去家庭的溫暖,思想負擔重;第二,Y父親粗魯的行為方式已經在Y的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第三,Y的學習缺乏自覺,現在父母離異,母親又忙于生計,沒有精力關注他。第四,我自身工作的細心不足,對造成Y失常表現的真實原因失察,簡單的批評適得其反。
(三)解決問題的嘗試:解開Y的心結
1.對策與方案
Y所面臨的不是僅僅依靠學校和班主任就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我們還是可以起到一些輔助作用的。例如:第一,探望他,安撫他,幫他穩定情緒;第二,激發他的學習興趣,幫助他把注意力轉移到校園生活和學習上;第三,動之以情,感化他,消除他害怕被拋棄的擔心與憂慮,曉之以理,讓他體會到來自母親、朋友、教師和同學的關心。前兩條只能治標,最后一條才是治本之道。所以組織Y的母親、教師和同學幫助Y走出困境才是后期工作的重點。
家庭危機中的孩子最缺乏的是安全感,最憂慮的是被拋棄,因此最需要的也就是父母的關愛。然而這些我們都給不了。那是不是表明我們就束手無策了?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可以以家訪的形式,和Y的家人正面接觸,給出一些和孩子溝通的正確方式以及家庭交流的建議。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我們的建議和意見是會被接受和采納的。
親情的缺乏,就需要對這個缺愛的孩子進行愛的補償和啟迪。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對老師和同伴的關愛有一種特別的渴望。師愛和友愛雖不能代替父愛和母愛,但至少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溫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世間的溫情和愛意一定會幫他克服眼前的困難,走出逆境,鼓起勇氣,樂觀生活。班集體的幫助、鼓勵和關懷,我們的援助之手會是他的能量之源,會給他無盡的力量和信心。只有幫助他把注意力轉移到學校生活中,才能幫他淡化家庭破裂、父母不和所帶來的不良情緒,最終在不斷進步的學業和同學感情的日漸加深中獲得愉悅和撫慰。
在施行幫助計劃前,我們先來揣度一下Y的心理:在遭遇不幸后,他會變得非常敏感,渴望發自內心的真心的幫助和關懷,同時他又不能接受由憐憫所轉化來的關心,更絲毫不能容忍嘲笑他的不幸。此時和Y接觸的策略至關重要。我先給Y打了個電話,詢問了他的傷情,并轉達了同學們對他的掛念和祝福,希望他能盡快康復回到學校和班級,側面征求了他是否同意我們前去探視,對他受傷的原因只字不提,充分尊重他、保護他的自尊。
在理清工作思路后,還應該警惕好心辦壞事的情況發生。中職學生大多年紀較小、閱歷較淺,很難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考慮,更不要說感同身受的了解Y此刻的處境和心情。他們很可能會大大咧咧,直截了當的提及Y父母的關系、家庭的不幸和Y受傷的緣由。這極有可能觸痛Y的傷疤,刺激到Y,甚至激化矛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先和與Y關系最好的幾個同學私下交流,幫助他們了解Y此時的困境,讓他們自己發現Y的需要和擔憂,只有讓他們學會換位,才能讓他們用最恰當、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關心Y,幫他走出這段陰影。
2.方案實施及其結果
實施:(1)Y基本康復回班后。我沒有公開在班級里提及任何有關Y受傷的經過和緣由,并簡單布置了教室準備了小禮物,和全班同學一起熱烈歡迎他康復歸隊。當天班級氣氛熱烈,很多同學都表達了對他的關心,喜歡打籃球的幾個同學說:“Y少了你,我們最近輸的太多,你可算回來了”,和他關系最好的哥們含淚擁抱了,小小的班級里到處充滿了暖暖的關愛和同學情。這一切讓Y感到了自己的價值,也讓他找到了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整個下午,他一改往日的萎靡,認認真真的聽課、做筆記。
(2)與Y交流談心后。當天上午上完課后,我和Y一起去食堂吃飯,然后邀請Y陪我一起散步,走到校園的小亭子里,我們一起坐下,我用溫和的口氣和他談心聊天。談一談他今天的表現,歡迎會的感受,大家伙對他的關心,母親對他的關心和期望……Y自己還主動談談了他身邊的親人。最后離開小亭子的時候,Y對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說:“謝謝您,老師!感謝你們大家對我的好!我會振作的!”
(3)Y的母親應邀來學校后。Y母親告訴我:Y非常依戀自己的母親,小的時候都是媽媽陪伴,所以他們有很深的感情。但是,由于Y的父親缺乏責任感又常常酗酒,她不得不外出打工,養家糊口并為Y掙學費。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艱辛,讓她每天疲憊不堪,沒有時間陪兒子,和他的交流也越來越少。我承諾將會向學校說明他家里的情況,爭取幫Y減免部分學費。同時,建議她抽空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讓他感受到母愛,直接告訴Y他在媽媽心中的地位以及媽媽對他的期望,以理說服他,用情感動他。
此事發生后,我欣喜的看到Y的變化,他不再是原先那個渾渾噩噩的少年了。學習上他變得認真努力了,生活上他變得井井有條了,對待工作敢挑擔子了,對待同學熱情友愛了……學校籃球聯賽開始前他被大家一致推選為籃球隊長。經歷這件事后,我深刻地體會到班主任在學生成長中的關鍵作用,我們的鼓勵和關愛如同三月春風會溫暖學生冰冷的情,會撫平學生受傷的心。
二、案例反思
有人說:“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我覺得,愛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無私的給予學生這種不記回報的嚴慈相濟的神圣的‘愛,才能漸漸感化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愛,才能讓其理解和包容教育中的‘嚴,讓其“信其道”。教師要認識到愛是師德的精與魂,也要把握好度,如此嚴慈相濟,剛柔結合,就一定會照亮曾經被陽光忽略的地方,融化學生內心的堅冰,收獲學生的成績和光明前景。
教師的愛不但要真誠要發自肺腑,更要建立在了解學生實際、理解學生需要、分解學生憂傷的基礎上。教學需要因材施教,教育則更需要。每個孩子都有各不相同的秉性和家境,只有認識并認可他們的差異,才能提供其所需所急,才能給予真正的包容與關愛,才能做到一個也不能少。愛是明燈,點亮學生的人生路;愛是清泉,滋潤學生的心靈;愛是風帆,推動命運的航船,最終幫我們送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