釧助仁
機械制圖是工科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根據投影原理、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繪制與識讀機械工程圖樣。隨著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機械制圖的教學中,就它在機械制圖的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分析。
多媒體技術機械制圖教學 方法機械制圖是工科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目標是培養學生根據投影原理、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繪制與識讀機械工程圖樣,它對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空間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被譽為“工程界的語言學”。由于其相關內容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反映該課程比較難以理解。隨著硬件設備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課程越來越多,對不同的課程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效果也不一樣。
本文立足于在《機械制圖》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分析、評價。
一、多媒體技術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可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
《機械制圖》這門課隨時需要在二維與三維間轉換。在傳統教學中采用“黑板+粉筆+模型+掛圖+繪圖工具”的教學模式。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老師每節課除了應用模型與掛圖教學外,還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板書及圖形的繪制與演示中,同時由于專業課程的教學學時被壓縮,導致老師每節課在付出許多勞動的基礎上往往也講不了多少知識點,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內容的組織與傳授上,影響教學效果。采用多媒體技術后,二維與三維之間轉換的模型等可以預先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成課件。這樣,就能把老師從耗時的板書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在內容的組織與傳授上,使每節課傳授的知識量大大增加,提高教學效率。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好《機械制圖》這門課的先決條件是具備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大一新生一般沒有進行過這方面的專業訓練,只能在學習該門課程中邊學邊練,逐步培養。為了合理表示機件或部件的內外結構,傳統教學中,教師要么借用模型與掛圖,要么在黑板上繪制它們的視圖,但都比較抽象、死板。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借助多媒體技術制作出行課過程中所用到的各種立體模型,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三維立體模型,確定投影方向,在模型與視圖間建立密切的聯系。這樣,就能生動、形象、直觀、逼真的在二維與三維間進行轉換,此過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角與思維來建立空間想象能力,使抽象的三維立體投影與二維平面圖形不斷地在學生腦海中轉化,最后形成一種習慣,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機械制圖》的傳統教學是在黑與白的情景以及教師的口授中展開,此模式單調、呆板、枯燥;同時《機械制圖》與其它課程相比較,既不生動又無趣,學生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中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高。多媒體技術兼備“字、形、聲、色、動畫”等多方面特色,可實現動靜結合、遠近結合、視聽結合的效果,能把抽象、枯燥、無味的內容由抽象化直觀、由難化易、由繁化簡、由靜化動,達到多層次、多角度的地調動學生的“耳、眼、口、手”等多個感官。給予學生最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受,使內容呈現出強烈的感染力與表現力。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打破黑板在時間與空間的界限
在《機械制圖》的傳統教學中,為了完整、清晰的講解清楚機件的結構,需要在課堂中花費許多時間去繪圖,但由于黑板的限制,如果當堂課完不成相關內容的講解,黑板上所繪制的視圖不會保留到下次課。另外,傳統教學中需不斷地更新板書,前面所講內容不會保留下來,當用到前面所講內容或課堂小結時無法使前面所講內容再現。以上兩方面在時間與空間上限制了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達不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完善對教學過程的反饋及調整
要學好《機械制圖》這門課程,不僅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講授相關內容,還需要學生大量地練習(繪圖與讀圖)、實踐來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但現在一般的教師教授的班級比較多,學生人數過多導致教師不能一一批改每位學生的習題及作業,使得教師不能準確地把握學生對所授內容的掌握程度,從而來適當調整教學進度。如何解決呢?第一,教師可以預先找出學生在練習中所犯的錯誤,利用多媒體技術,拍照再投影出來,然后在每次新課開講之前,玩找錯誤的小游戲,使學生發現錯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錯,并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第二,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制一些學生在練習中經常會犯錯的知識點方面的選擇題等,然后通過QQ或微信等軟件發給每位學生進行練習,加深他們對容易犯錯的知識點的理解。第三,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制讀圖方面的測試課件,然后通過網絡測試學生的讀圖能力。通過以各方面的測試,可以獲得學生對所講授內容的反饋情況,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適當調整以及強化訓練,達到教學目標。
二、多媒體技術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一)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工具。具備傳授知識量大、快,直觀性強,認知效果好的特點。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過分依賴它,就會變成學生與電腦、教師與電腦的“分布式”人機對話,課堂上教師變成了放映員,學生變成了觀眾。同時,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師與學生大部分時間精力都集中于投影屏幕,使教師的體態語言及感染力對學生的影響弱化,使教師不能準確地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來調整教學節奏,使學生學習過程中容易疲勞。以上都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反而影響教學的效果及質量,影響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推廣及使用。而傳統教學具有用語言、語調、手勢、眼神等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的特點。所以在采用多媒體技術的同時也不能把傳統教育拋棄,在課堂中,需采用“鼠標+黑板+模型+掛圖等”綜合模式教學。
(二)不利于示范性教學
《機械制圖》這門課與其它學科相比較,教學中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及實踐性,通過對該門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按照國家標準準確、規范的繪制與閱讀機械圖樣的能力。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與學生主要精力都集中于投影屏幕,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講,學生主要是看與聽。學生學完之后,只知其原理,但真正動手練習時,往往會在許多細節上出錯。同時,在此過程中也不利于對學生繪圖技能、繪圖技巧的培養。要有效地解決該問題,需在多媒體教學中根據需要穿插傳統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生動、形象、直觀的講解抽象的、枯燥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然后教師再在黑板上針對該內容用代表性的例題親自示范講解具體的思路及作圖過程,同時把繪圖方法、技巧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學生;最后,再留出一定時間給學生進行思考、練習,使他們達到知行合一。
總之,教學的目的不在于傳授給學生多少知識量,而在于使學生掌握多少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所以無論多媒體技術有多么的先進、方便、實用,但為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教學中可采用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做到取長補短,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參考文獻:
[1]夏華生.機械制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肖麗紅,黃燕娟,甄文斌.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裝備,2007,(06):68-71.
[3]杜娟,姚潔.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機械制圖》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2010,(12):111-112.
[4]韓熒.芻議多媒體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世界,2014,(07):3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