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建平
別錯過大腸癌的信號
文/汪建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排便規律,一天排便一次比較多見,也有人兩三天排一次便,如果長久以來都是如此,已成習慣,不會有太大問題。偶爾出現腹痛或腹瀉,但只要排便后這些癥狀消失了,那么也無須特別擔心。
需要留意的是以下這些情況,一旦發現,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
排便習慣的改變是大腸癌最常見的表現。比如之前排便很規律,但最近很長一段時間里,拉肚子或便秘的情況卻十分頻繁;或是之前一天只排便一次,如今卻要一天三五次地跑廁所。
一旦出現這些排便習慣的改變,不要覺得“這只是便秘,只是拉肚子而已,沒什么大事”,最好及時去醫院做檢查。
血便也是發生疾病的標志。很多人往往誤以為造成血便的是痔瘡,也不當回事。然而,有時候這些情況會包含著癌癥等重大疾病的信號,不能自己輕易判斷。
在糞便通過已有癌癥的腸道時,會摩擦病灶表面,從而引起血便。如果持續出血,還會導致貧血。
若是在靠近肛門的位置發生癌癥,那么腸道會變得狹窄,糞便不易通過,就導致糞便變細或便秘。同時,由于腸道變窄,為了將糞便從腸道中擠出來,大腸就得更賣力地促進排便,腸道運動就變得活躍,因而導致了腹瀉。
所以,在大腸癌的發展過程中,常是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
若是因大腸癌導致的腹瀉,常常水性糞便中還混雜著血液,排便后還有糞便殘留的感覺,同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反復發生。像急性腸胃炎、食物中毒等引起的腹瀉,通常幾天內就會好轉痊愈,但是,如果未痊愈的情況持續很久,就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大腸炎或大腸癌,要去醫院檢查。
若是平時排的糞便較粗,突然間變成了鉛筆一般細的糞便,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大腸癌導致的。腫瘤一旦變大,就會影響糞便排出,使之變細,且一次不能完全排盡,總是感覺想排又排不干凈。
所以,一旦持續一段時間排出的均為柔軟的細便,并且總有排不盡的感覺,就要特別注意,需要接受內鏡檢查。
當我們發現身體上述異常狀況時,意味著大腸癌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了。在大腸癌早期,人們幾乎感覺不到任何癥狀。所以,過了50歲,最好每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以確認糞便中是否混雜血液,了解自己腸道的健康狀況。越早發現大腸癌,治愈機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