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若萍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院,廣西 貴港 537100)
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患者開展綜合護理模式的效果觀察
覃若萍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院,廣西 貴港 537100)
目的 研究對于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術患者提供綜合護理模式的影響。方法 將我院于2015.4月~2016.9月收治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術患者8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劃分為對照組43例與觀察組43例,科室為對照組患者提供一般術期流程,為觀察組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干預,評價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為23.26%,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63%,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護士為主動脈夾層接受介入術治療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主動脈夾層介入術;綜合護理;并發癥;高血壓
主動脈夾層疾病概念意指主動脈內膜局部撕裂,經血液沖擊后出現慢性剝離表現,最終形成兩腔,發病因素較多,包括血管畸形、其他基礎心血管病變、粥樣硬化等,一旦出現夾層表現,嚴重者可能導致心臟破裂,對生命威脅較大,需早期接受臨床手術治療[1]。本文研究對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術患者提供綜合護理模式的影響,介入手術屬于微創術式之一,主要優勢包括:創傷較小、術后恢復較好,但依然存在術后并發癥可能性,作為侵入性操作,會對心臟造成一定損傷,且大部分患者對于此種手術了解度較低,出現心理不良反應,導致臨床護理配合度較低;針對此種情況,護士應為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針對患者心理特點提供積極干預,加強病情監測,提供圍手術期綜合護理[2-3],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15.4月~2016.9月收治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術患者8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劃分為對照組43例與觀察組43例,對照組男33例、女10例,年齡41~72歲,平均為(60.2±6.3)歲,病史:高血壓28例、動脈粥樣硬化15例;觀察組男34例、女9例,年齡40~73歲,平均為(60.6±6.1)歲,病史:高血壓29例、動脈粥樣硬化1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史等基本資料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診斷標準:患者入院后接受心臟彩超、CT血管成像檢查確診[4];患者均出現撕裂樣疼痛、心律改變、頸靜脈怒張等表現;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接受擇期手術;患者自愿接受手術治療,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科室為對照組患者提供一般術期護理服務,包括護士評估患者臨床表現,遵醫囑協助患者完成術前各項檢查項目,疾病確診后醫師與患者家屬保持交流,介紹介入手術優勢及過程,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后,護士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及時協助患者進行術前檢查,備皮及用藥治療,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教育,術后嚴密監測患者體征變化,遵醫囑提供藥物治療,重點做好并發癥預防措施。
科室為觀察組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干預服務,基礎護理同對照組,流程:(1)術前:護士為入院患者提供心電監護,維護病房環境,保證溫馨舒適住院環境,護士積極與家屬保持交流,告知其診斷結果,解釋疾病意義,告知患者介入手術過程。術前為患者提供清淡飲食,指導患者保持充足睡眠,評估患者臨床癥狀表現,了解疼痛感受,護士與患者保持交流,鼓勵患者主訴,積極解答其疑問,為患者講解其他同類型疾病手術成功經歷,提高患者治療信心。(2)密切監測患者術前血壓、脈搏、面色等,鼓勵家屬積極陪伴,加強護患交流,轉移患者注意力,遵醫囑提供止痛藥物干預;血壓監測: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基礎病變,護士應積極遵醫囑為患者提供降壓藥物治療,控制血壓,注意控制輸液速度,護士24 h嚴格監測血壓變化,積極完成術前準備[5]。(3)術后基礎護理:病情監測:護士觀察患者意識狀態,提供常規心電監護,重點監測血壓及心率改變,遵醫囑持續為患者提供降壓治療,術后需制動穿刺處肢體,常規加壓包扎,護士加強病房巡視,早期發現皮下血腫表現,積極預防。(4)并發癥干預:術后患者需臥床休養一段時間,護士應觀察臥床期間患者肢體活動情況,為患者提供肢體被動活動,杜絕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護士每日為患者提供下肢肌肉按摩,聯合家屬為患者提供基礎生活護理,每日晨晚間擦身,提高患者機體舒適度。(5)出院指導:護士及時告知患者疾病治療進展,為患者強調家庭護理要點,發放宣傳手冊,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強調按時服藥必要性,告知患者飲食應堅持清淡、低鈉、低脂飲食,減少對胃腸刺激,定期電話通知患者返院復查CTA[6]。
1.3 統計學處理
2.1 評估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方式屬于微創手術類型,微創手術主要優勢包括創傷較小、手術安全,臨床應用范圍較廣,本次研究對象為主動脈夾層患者,發病后患者多伴隨撕裂胸痛,患者臨床表現明顯,導致患者產生瀕死感,出現嚴重身心焦慮表現,引發生理應激反應,不利于手術開展。此外患者對于介入手術知識掌握度較低,擔憂術后并發癥反應,患者本身伴有高血壓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種種因素均會影響患者治療配合度。針對上述情況,護士應重視患者心理問題,提供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入院后體征評估、了解患者對疾病認知度,加強健康宣教及心理安撫。護士協助患者積極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安撫患者不良情緒,緩解患者內心焦慮感,選擇適宜溝通方式,為患者解釋介入手術過程及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表現,通過列舉同類型手術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患者治療信心[7]。
護士通過為主動脈夾層介入術治療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為23.26%,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63%,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士通過圍手術期加強病情監測,掌握并發癥常見類型,重視術后干預,護士全程密切監測患者血壓變化,積極遵醫囑用藥控制,早期發現并發癥潛在風險。術后護士積極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出院時加強家庭護理指導,定期電話隨訪,通知患者及時返院復查,強調術后飲食原則及運動要點,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8]。
綜上所述,護士為主動脈夾層接受介入術治療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 袁 靜,詹惠敏,謝繽紛,等.心理護理干預在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20(6):795-796.
[2] 趙孝英,蔣春燕.改良飲食護理模式對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J].全科護理,2017,15(1):45-46.
[3] 王鏡林,朱 貝,殷棟梅,等.急性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合并Marfan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12):53-55.
[4] 田 野.護理干預預防主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的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5):164-165.
[5] 程光文.圍手術期護理在老年主動脈夾層瘤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1):150-151.
[6] 陳紅梅.10例主動脈夾層合并慢性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6,14(17):1794-1796.
[7] 肖子亞,王豪俊,姚晨玲,等.主動脈夾層患者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表現及其與院內死亡的關系[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7,45(3):217-222.
[8] 黃小勇,黃連軍,郭曦等.“兩段式”覆膜支架置入術個性化治療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的效果[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43(1):39-43.
本文編輯:吳宏艷
R732.2+1
B
ISSN.2096-2479.2017.22.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