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蘇毅,戚玉娟,張 婷,殷 樂,邱歡歡,王瑞娟,徐 君,王園園*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心理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分析
李蘇毅,戚玉娟,張 婷,殷 樂,邱歡歡,王瑞娟,徐 君,王園園*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目的 探討帕金森患者焦慮狀態干預中,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所收治的帕金森合并焦慮狀態患者80例,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成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患者各為40例,其中兩組患者均行基礎性的護理以及相應治療,在此基礎上,實驗組患者加行心理護理干預模式,對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評分進行對比,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進行評分。結果 經過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焦慮干預評分顯著優于參照組,數據對比呈現為P<0.05的差異性。結論 將心理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帕金森合并焦慮狀態患者中,其效果顯著,且能夠對帕金森病患者的焦慮狀態進行減少,這對于臨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護理干預;帕金森;焦慮狀態;效果分析
作為一種慢性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帕金森病癥的發展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帕金森病癥的發生同時伴有極大的焦慮,針對于此,本文以心理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帕金森合并焦慮狀態中的效果進行分析,評定臨床價值。
1.1 臨床數據
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共收治帕金森病合并焦慮患者80例,實驗組40例,參照組40例,所有入選的患者均通過常規確診,其中既往精神病史、服用過抗焦慮藥物的患者均不予以本次研究。
參與研究的80例患者均依據ICD-10的帕金森診斷標準所選取,其中臨床確診帕金森病癥所需要具備的特征為:對多巴胺藥物治療具有顯著的有效應答,在首次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接近于正常水平,且出現明確且顯著的開/關期波動。排除標準:出現小腦異常的情況,如小腦性步態、肢體共濟失調或者小腦性眼動異常的情況。
在實驗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中位年齡(40.75±12.31)歲,在參照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中位年齡(40.75±12.30)歲,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數據,呈現為P>0.05的無差異性。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加行心理護理干預,①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保持和諧友善的關系,以此獲得患者的信賴,護理人員要對病房的環境以及治療流程進行詳細的了解,并可以將患有焦慮癥患者的床位,安排到開朗且有經驗、治療效果顯著的患者旁,以此現身說法;②向患者講述治療病癥的目的、治療原理以及注意要點,以此使患者充分認識到治療的重要性。
另外,可以行認知行為療法,首先消除患者所產生的一系列不和常理的想法,幫助患者改善這種焦慮狀態,同時也可以給予鹽酸文拉法辛膠囊治療;加用生物反饋療法,采用北京博大技術研究所生產的,型號為JD/PW-5的反饋儀,采用單機操作的方法,首先應該保證治療室的光線暗些,對隔音效果進行保證,并將室溫控制在25攝氏度。患者采取仰臥位的形式,枕頭適當調節,頸部稍稍前抬,從而對頸部肌肉進行放手,兩只手臂需要平放在身體兩旁,由治療師指導,進行肌肉放松的相關訓練,對肌電預置水平進行調整,控制時間在40分鐘。
1.3 效果判定標準
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為14項,其中減分率≥80%判定為臨床有效,≥50%判定為好轉,小于30%,判定為無效。如果焦慮量表評分≥29分,判定為嚴重的焦慮,≥21分,判定為有焦慮的情況,≥14分,判定有寫焦慮。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進行研究的80例患者所有臨床數據均行SPSS 17.0軟件處理,對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對比,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數據對比計算為P<0.05時,表明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對比,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評分對比
根據國外數據的相關實驗表明,帕金森合并焦慮癥狀的發生率可達到40%[1],而在國內的相關研究論斷中[2],帕金森病合并焦慮癥狀的發生率可以達到58.1%,焦慮的心理狀態不僅僅會對患者的康復產生影響,同時還會影響病癥治療進度。
焦慮癥狀的臨床表現主要為:不同時期產生的緊張感、生殖泌尿系統的不良癥狀以及失眠等情況,而焦慮的嚴重程度和患者的失眠情況、生活質量以及抑郁程度呈現為正相關的趨勢。帕金森病的產生為何引發焦慮,這一原因以及臨床機制尚未有準確的定論,根據數據研究表示,患有帕金森的患者因長期服用多巴胺類的藥物,導致了心理狀態發生了一連串的變化,在對焦慮癥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多以心理干預和護理為主,且這一過程不會引起抗焦慮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因此心理護理干預模式已經被臨床默認為帕金森合并焦慮癥狀的主要手段。
同時,由于本次研究的例數和時間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對于病癥治療和護理的方法需要進一步延伸和研究,在對焦慮癥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過程中,可以加用抗焦慮藥物,或者行生物反饋等物理療法。本文研究的相關論斷和王琴[3]以及王翠[4]等專家數據相符,臨床價值顯著。
[1] 唐富平,劉曉芳,廖喜琳,等.心理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焦慮狀態影響的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45-46.
[2] 王 琴.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的影響研究[J].吉林醫學,2013,34(13):2621-2622.
[3] 王 琴.護理干預對帕金森病患者影響的對照研究[J].心理醫生(下半月版),2012(10):256.
[4] 王 翠.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焦慮抑郁癥狀的影響[J].養生保健指南,2016,5(47):104.
本文編輯:王 琦
Infl 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LI Su-yi, QI Yu-juan, ZHANG Ting, YIN Yue,Qiu Huan-huan, WANG Rui-juan, XU Jun, WANG Yuan-yuan*
(Lianyung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Lianyungang 222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anxiety state intervention in Parkinsonian patients.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state of anxiety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6, and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referenc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form of random number table. Each group was 40 case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based on basic ca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sychological care intervention model,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status score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score Th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anxiety intervention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 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ata showed a difference of P<0.05.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Parkinson 's patients with anxiety state,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 cant, and the anxiety state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s disease can be reduced,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Parkinson;Anxiety state;Effect analysis
R473.74
A
ISSN.2095-8803.2017.10.11.02
李蘇毅(1989-),女,江蘇灌云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神經心理
王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