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婧
(山東省榮成市虎山鎮衛生院,山東 威海 264305)
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護理的效果觀察
張少婧
(山東省榮成市虎山鎮衛生院,山東 威海 264305)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闌尾炎運用健康教育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80例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而實驗組增加健康教育的護理方式,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住院時間、發生并發癥的情況以及疾病知識掌握情況。結果 實驗組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都優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97.50%)優于常規組(87.50%),差異明顯(P<0.05)。結論 老年急性闌尾炎運用健康教育的護理方式,能夠有效提升老年患者掌握疾病知識的能力,值得運用和臨床推廣。
老年急性闌尾炎;實施;健康教育護理;效果觀察
老年人發生急性闌尾炎的情況較多,此疾病常見的癥狀有:惡心、右下腹痛以及持續嘔吐等[1]。由于老年人的年齡較大,身體各個器官發生衰退的情況,因此,在治療此疾病過程中,還需要護理人員做好護理工作。本文分析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護理的效果,具體報告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所收治80例老年急性闌尾炎患者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每組各40例。實驗組中男18例,22例,平均年齡(67.91±5.0)歲,從發病至入院平均時間是(3.4±1.2)h;常規組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為(67.41±4.2)歲,發病至入院平均時間是(3.2±1.4)h。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一般資料無差異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一般護理方式,而實驗組則在此基礎之上增加了健康教育護理的方式,實施步驟如下:(1)術前開展健康教育。在治療過程中,此時老年患者會產生心理焦慮以及恐懼等情況[2],因此,護理人員在術前實施教育的護理方式,如帶領患者熟悉科室情況,并向其介紹治療方法以及講解治愈的案例等,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況,進而提升患者的配合度。(2)做好日常健康教育。此時護理人員需要根據老年患者知識程度以及掌握疾病的情況,而為患者制定健康護理的方案,并叮囑患者在日常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如禁煙、酒;(3)術后實施健康教育。在術后,護理人員要鼓勵老年患者盡早的活動自己的下肢,此時,護理人員通過多媒體展示具體的活動方式,并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當患者出院之前,護理人員還需要叮囑家屬及時給患者補充營養,并按時服藥。
1.3 觀察指標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住院時間、發生并發癥的情況以及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護理滿意度則根據通過患者的評價,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等于滿意加一般。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的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的表示是(±s),采用t進行檢驗,而計數資料則運用(%)表示,并通過x2檢驗,把P<0.05視為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2.1 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和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實驗組實施健康教育的護理方式,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情況也優于常規組,而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高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上的意義。見表1。

表1 比較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和疾病知識掌握情況 [n(%)]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中滿意36例(90.00%),一般3例(7.50%),不滿意1例(2.50%),滿意度是97.50%;常規組滿意28例(70.00%),一般7例(17.50%),不滿意5例(12.50%),滿意度是87.50%。實驗組優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近年來,急性闌尾炎此疾病的發生情況越來越頻繁,尤其是老年人,他們的身體機能下降,發生此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除了及時進行手術之后,還需要做好護理工作。健康教育的護理模式在一種科學的方式,通過疾病知識講解、飲食情況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指導等方式,從而使得患者能夠在健康生活模式中生活,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3]。本研究中實驗組中的患者采用健康護理的方式,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情況也優于常規組,而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優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上的意義,此外,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實驗組(97.50%)優于常規組(87.50%),差異明顯,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綜上,老年急性闌尾炎運用健康教育的護理方式,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并提升老年患者掌握疾病知識的能力,值得運用和臨床推廣。
[1] 馬 靜,王 彬.老年急性闌尾炎開腹手術患者的個性化整體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11):42-43.
[2] 立全晰.老年急性闌尾炎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6):109-110.
[3] 孟 勇.老年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診療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8):127-128.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
B
ISSN.2095-8803.2017.10.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