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小紅,陸松蕾,張 娟,蔡曉燕
(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 南通 226000)
·婦產科護理·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產婦產后乳脹發生率中的應用
杭小紅,陸松蕾,張 娟,蔡曉燕
(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 南通 226000)
目的 觀察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產婦產后乳脹發生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分析2016年4月10日~2016年5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68例產婦臨床資料,在產科病區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選定降低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為活動主題,對活動前導致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通過擬定活動計劃書對導致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的因素進行干預。結果 活動前產婦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69.1%,活動后降至25%,活動前后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產科開展品管圈活動,有利于降低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對提高母乳喂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品管圈;產婦;乳脹
母乳喂養是所提倡的嬰兒期的最佳喂養方式,不僅易于消化吸收,而且營養豐富,且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對嬰兒的免疫和調節生長具有重要的意義[1]。產婦產后乳脹的發生,造成母乳喂養率降低,影響母嬰的情感交流,并且會增加產婦的疼痛,降低母乳喂養意愿。因此,減少產婦產后乳脹發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的發展,品管圈應運而生。運用品管手法和工具,解決現狀存在的問題,以達到改善現狀的目的[2]。收集2016年4月10日~2016年5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68例產婦的臨床資料,觀察我科開展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產婦產后乳脹發生率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4月10日~2016年5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68例產婦臨床資料,產婦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5.18±2.16)歲;新生兒男性38例,女性30例;24例剖宮產,44例自然分娩。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組
于2016年4月,成立品管圈小組,小組由8名護師組成,所有圈員均經過品管圈知識培訓及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規范培訓。圈名:給予圈。
1.2.2 主題選定
產科護理工作中母乳喂養是一項重要的護理內容,多數產婦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及時進行哺乳,導致乳房脹痛的發生,不僅影響母乳喂養,而且增加產婦的痛苦,降低了臨床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全體圈員依據品管圈選題原則,即護士重視度、急迫性、可行性、圈員能力,對提出的5個問題(降低新生兒腳圈脫落發生率、提高護理文件書寫準確率、降低產婦產后乳脹發生率、降低鋼針使用率、提高護理記錄的完整性)進行評分對比,最終將“降低產婦乳房脹痛的發生率”作為本次活動主題。
1.2.3 現狀把握
圈員在開始收集資料時依據如下八個基本條件:早接觸早吸吮、母乳喂養宣教情況、按需哺乳情況、產婦信心、乳頭條件、剖宮產及器械助產、家庭支持、催奶飲食進行查檢評分。
1.2.4 現狀調查
對2016年4月10日~2016年05月30日在我院產科病區住院分娩的68例產婦乳房腫脹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的包括姓名、年齡、分娩史、分娩方式、乳房脹痛發生時間和乳房脹痛原因,見表1。

表1 乳房腫脹調查表
1.2.5 目標設定
改善重點:相關母乳喂養知識不足+未按需哺乳+過度營養(所占比例46.81%+23.4%+17.02%=87.23%);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69.1%-(69.1%×87.23%×65%)=30%[3]。
備注:圈能力由護士投票算出,一共8名護士,根據科室的實際情況,覺得我們能獨立完成的得5分,需要一個部門幫助的得3分,需要兩個或以上部門幫助的得1分,最后統計得分26分,除以總分40,算得圈能力65%。
1.2.6 對策擬定及實施
(1)病區規范個性化健康教育計劃;語言通俗化,利于患者家屬理解;宣教形式多樣化;多向患者說明健康教育對產后恢復的重要性。
(2)設計產科專用宣教單,圖文并茂。并使用模擬娃娃進行母乳喂養宣教;將喂奶列入工作流程,產后第一天責任護士主動協助喂奶;指導正確催乳時間做到按需哺乳,飲食指導細致到具體食物;指導母嬰分離產婦定時擠奶,排空乳房;產婦乳脹時幫助熱敷并擠奶15~20分鐘每次。
(3)提高每位護士的質量意識,有效落實質控計劃;病區多開展質量培訓;護士長及時反饋和總結病區產婦乳脹病例,認真分析,及時整改;要求每位護士都要以PDCA模式及時評價自己的每一項工作,做好自我整改;將質控結果與當事人及質控組成員績效掛鉤。
(4)統一母乳喂養宣教材料并掌握;每月定期技能培訓;將母乳喂養知識納入新護士考核中。
1.2.7 效果觀察
采用乳房脹痛調查表,調查2016年07月10日~2016年08月15日期間在我院婦產科住院分娩的52例產婦。目標達成率=(品管圈后一品管圈前)/(目標值一品管圈前)×100%=(25%-69.11%)/(30%-69.11%)×100%=112.7[4]。
1.3 乳房脹痛的診斷標準
產后3天內,因淋巴和靜脈充盈,乳腺管不暢,乳房逐漸脹實、變硬,觸之疼痛[5]。
1.4 統計學方法
2.1 有形結果
活動前產婦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69.1%,活動后降至25%,活動前后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活動前后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
2.2 無形結果
(1)護理人員對品管圈活動的運用和內容了解有明顯的提升。(2)護理人員團隊精神提高。(3)護理人員溝通與協調能力提高,與患者建立了互相信任的關系,患者和家屬護理滿意度提高。(4)護理人員對如何預防乳頭皸裂,如何正確母乳喂養的知識了解明顯增強。(5)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創造力。
3.1 品管圈活動的意義
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增加了產科病區對母乳喂養知識的掌握,并且明確了產婦乳房脹痛的主要原因,為預防和干預提供了參考依據。同時促進了產科母乳喂養知識的規范化、標準化。
3.1.1 降低了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提高了護理質量
本文以上研究顯示,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使每個圈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促進了護理人員對產婦產后乳脹發生原因的認識。同時針對性的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有效降低了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減輕了產婦的痛苦,促進了母乳喂養的實施,有效提高了臨床護理質量[6]。
3.1.2 提高了產婦和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品管圈活動的開展,使護理措施有計劃、有預見性的進行,保證了護理質量,并且利于護理人員之間的協調,彌補了傳統護理的不足。同時使患者主動的積極配合各項護理措施,并且加強對產后乳房脹痛相關知識的了解,減少了護理糾紛的發生,提高產婦和家屬的護理滿意度[7]。同時提高護理人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積極性,改變了以往被動服從護士長管理的局面,大大改善了臨床護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2 預防產后乳脹及改善措施
(1)入院后重點評估孕婦乳房和乳頭條件,有乳頭凹陷的提前備好乳貼。(2)按需哺乳,定時擠奶,教會擠奶方法及吸奶器的使用,幫助統一保管帶入的奶瓶奶粉。(3)提高責任護士協助喂奶的意識,將協助喂奶列入工作流程。第一天必須由責任護士協助產婦母乳喂養,教會相關母乳喂養姿勢,正確的含接方法,責任組長負責考核。(4)泌乳高峰期為48~72小時,指導其一周內不大量進食湯類,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豬蹄湯和老母雞湯禁食。(5)發生乳脹者指導冷熱敷交替,如土豆片、卷心菜。(6)更新新進護士與輪轉護士及長期休假后返崗護士的培訓計劃,每周定期技能培訓,并將母乳喂養知識納入新護士周考核中。(7)每天早晨交接班時護士長檢查病區產婦有無漲奶并收集產婦及家屬反饋,及時發現問題,落實到個人并及時解決。
3.3 檢討與改進
3.3.1 提高預防產婦乳脹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預防產后乳脹健康宣教的標準。定期調查,加強培訓。嚴格檢查與考核,尤其是輪轉的新護士。對于與產婦溝通能力欠佳的護理人員,應加強練習,向溝通能力較強的護士學習經驗。同時多做調查研究,收集文獻資料。責任組長隨時抽查,必要時實行獎懲制度。
3.3.2 提高預防產婦乳脹的活動與形式
做好早吸吮、早接觸、早喂養,按需哺乳發放并張貼相關宣教資料。同時可使用模擬娃娃來進行演練,增加產婦喂養姿勢的掌握。在護理中應加強個別指導。可制定健康宣教手冊,作為學習及宣教資料。對于部分缺少健康宣教知識,不積極配合的產婦,應加強健康宣教,可通過播放健康宣教短片來促進產婦的學習。同時應依據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統籌安排,彈性排班。
3.3.3 提高預防產婦乳脹的鞏固與跟蹤服務
加強出院指導,做好延伸服務,并堅持定期隨訪。對于不能堅持的產婦,可在出院指導單上寫明堅持正確母乳喂養的好處。同時做好資料登記與保管,尤其是乳脹患者,并加強定期隨訪。可采取微信,打電話隨訪及家訪等方法了解產婦乳脹情況。
3.3.4 完善產科上崗制度
對于產科在崗的全體醫護人員,進行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學習,并進行定期考核,要求每3年進行1次復訓。對于新進的護理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母乳喂養知識培訓,并通過考核。
3.3.5 加強母乳喂養宣教
制定產婦母乳喂養宣教視頻、手冊,便于產婦的學習。同時定期開設團體宣教課,促進產婦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護理人員可通過調查了解產婦對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掌握,進行動態干預。
研究結果顯示,活動前產婦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69.1%,活動后降至25%,活動前后產后乳房脹痛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產婦產后乳脹發生率中應用效果理想,有效降低了產婦產后乳脹發生率。
總而言之,應用品管圈活動,可預防和降低產后乳脹的發生,并且從根本上解決了產后母乳喂養問題,持續改進了產后乳房脹痛的預防,實現了品管圈活動臨床應用價值。同時品管圈活動在我科室處于初始階段,在活動期間仍然存在一些問題[8]。今后我們要不斷總結臨床經驗,并針對品管圈活動開展的經驗,不斷探索和完善,有效保證每一個階段的順利進行。同時不斷完善預防和改善產后乳房脹痛的措施,以期為產婦提供最全面、最優質的護理服務。此外,品管圈活動完成后,需要護理人員一如既往的堅持,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品管圈活動的目的。
[1] 候燕文,李 艷.護理干預對減輕產后乳房脹痛的研究進展[J].2008,5,22.
[2] 金 璇,何 仲.護理干預對產后乳房脹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1,12(36):4076-4077.
[3] 郭俊峰,王劍英.護理干預對減輕產后乳房脹痛的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1,06(6):3047-3048.
[4] 吳小紅.產后奶脹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3,8(16):170-171.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1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