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群娣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61)
護理風險管理在婦科癌癥患者術后化療期的應用
潘群娣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61)
目的 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婦科癌癥患者術后化療其的應用。方法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處于術后化療期的婦科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將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5%,明顯高于實驗組的12.5%(P<0.05);并且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5%,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婦科癌癥患者術后化療期間采用護理風險管理,不僅能夠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還能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護理風險管理;婦科癌癥;術后化療期
婦科癌癥患者在臨床治療上通常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為了能夠將殘留的癌癥細胞清除,盡量減少癌癥復發的可能性,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后會實施常規化療方案。患者在術后化療期間,主要是采用靜脈滴注給藥的方式為主,但是在給藥的時候由于護理人員的疏忽,從而出現一些藥物滲漏等問題,對患者的治療結果造成嚴重影響,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降低了患者術后化療效果。相關研究結果表示,患者成功接受靜脈穿刺后,在化療期間出現藥物滲漏的概率為0.1%~0.6%[1]。所以在婦科癌癥患者化療期間需要采用有效的護理干預,降低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護理風險管理屬于一種新型的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主要對目前治療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預測、識別,從而采用針對性的處理方案,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本次研究主要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處于術后化療期的婦科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方式,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處于術后化療期的婦科癌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均為女性。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年齡20~54歲,平均年齡(37.2±0.3)歲,其中輸卵管癌4例、卵巢癌14例、宮頸癌10例、子宮內膜癌8例、絨癌4例;實驗組40例,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方式,年齡2~58歲,平均年齡(40.5±0.4)歲,其中輸卵管癌3例、卵巢癌17例、宮頸癌8例、子宮內膜癌10例、絨癌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化療期間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術后化療期間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建立風險評估小組,由護士長以及經驗豐富的護士組成,并對所有護理人員安排專業的培訓,使其全面掌握化療藥物的相關知識,并對潛在的風險進行分析,掌握解決的辦法;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定,從而有效提高護理人員職業道德修養以及臨床操作水平。(2)在患者化療之前,護理人員需要了解化療藥物的相關知識,并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了解化療過程以及化療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與患者多溝通交流,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消除患者心理不良情緒[2]。(3)在患者術后化療期間,需要對患者進行嚴格的監測,及時發現藥物滲漏等問題,并采取及時的措施,并且需要嚴格執行查對制度。(4)患者進行PICC靜脈置管術的化療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穿刺前血管問題進行分析,并選擇患者最佳血管,有效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
1.3 療效判定
嚴格觀測患者化療期間的各項生命體征,并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詳細記錄,分析潛在的風險,同時采用有效的護理方式。采取本院自制的調查表對患者滿意度進行分析,其主要內容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
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明顯高于實驗組的%,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
對照組40例,非常滿意10例,滿意25例,不滿意5例,總滿意率為87.5%;實驗組40例,非常滿意20例,滿意19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率為97.5%,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
婦科癌癥疾病在治療后通常采用化療的方式,但是在化療期間容易出現一些并發癥,如藥物滲漏、骨髓抑制、胃腸反應以及靜脈炎等,對患者術后治療效果造成威脅。因此,護理風險管理在術后化療期間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護理人員的操作行為直接影響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所以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確保護理人員掌握化療相關知識的同時,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加強護理人員的社會責任感,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5%,明顯高于實驗組的12.5%(P<0.05);并且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7.5%,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該結果證明,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干預,不僅能夠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還能保證臨床治療的安全性,提高患者滿意度[3]。
綜上所述,婦科癌癥患者術后化療期間采用護理風險管理,不僅能夠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還能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1] 陳殷琴,陳國珍,鄭婉婷,等.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6B):7-9.
[2] 宋秀云.護理風險管理在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48-49.
[3] 趙 芹,郭春青.舒適護理對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4):455-456.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
B
ISSN.2095-8803.2017.10.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