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 300052)
循證護理在急性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患者應用研究
劉晶晶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 300052)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患者中的應用,以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者對白血病患者并發癥的評估和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患者8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白血病患者,兩組均進行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的基礎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循證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白血病患者并發口腔潰瘍的康復率92.5%,明顯高于對照組80%,P<0.05,結果具有差異性。結論 循證護理干預對于提高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患者的康復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預防口腔潰瘍的發生,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工作效果,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循證護理;口腔潰瘍;白血?。谎芯?/p>
白血病患者在放化療治療期間口腔感染是最常見的并發癥,患者容易出現口腔粘膜的充血、紅腫、潰爛等,同時患者容易發生酸堿電解質紊亂以及蛋白質丟失的現象,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白血病患者并發口腔潰瘍的護理顯得極為重要,現主要利用循證護理方法對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患者進行干預,研究其干預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患者80例,按照隨機的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0例。其中實驗組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19例,年齡19~51歲,平均年齡在(36.42±9.58)歲,患者并發口腔潰瘍的數量在2~12處,面積主要在(0.1 cm×0.1 cm)~(0.6 cm×0.9 cm),其中口腔潰瘍患者程度在1度到4度。對照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在20~49歲,平均年齡在36.51歲±9.10歲,患者并發口腔潰瘍的數目在2~12處,面積主要在(0.1 cm×0.2 cm)~(0.6 cm×0.8 cm),其中患者口腔潰瘍程度在1度到4度,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均無差異,P>0.05,不具有顯著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白血病口腔潰瘍基礎護理,包括進行生理鹽水清潔口腔,以及相關藥物控制等。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循證護理。
1.2.1 醫護人員培訓
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婆嘤?,增強護理人員對于患者口腔潰瘍的預判能力和護理能力。培訓護理溝通技巧,包括病患溝通和家屬溝通,對于患者消除患者緊張和焦慮的情緒,輔助家屬對患者正確的照顧,講解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的相關知識和護理的必要性,提高患者自身的控制能力和意識。
1.2.2 個性化護理
不同的患者需要的護理是不同的,同時患者對于同一種護理的滿意度不同,需要根據不同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指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尋找最有利于患者康復的口腔護理干預措施,包括漱口的方式、時間、漱口液的選擇,同時監測患者護理以后病人口腔的變化情況,包括口腔的紅腫、疼痛、出血的狀況。
1.2.3 注意事項
護理人員必須嚴格掌握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患者禁忌事項,包括口腔潰瘍患者飲食需要足夠清淡,同時禁止使用牙刷和牙膏等具有刺激性的物品,防止潰瘍的惡化。漱口液的選擇,可以選擇0.5%的過氧化氫或者生理鹽水和5%碳酸氫鈉復合液在晨時和睡覺前清潔口腔。清潔方法為含淑發,使漱口液在口腔中充分沖擊口腔黏膜。感染較為嚴重的患者需要多長重復,但動作輕緩,避免出血。
1.3 診斷標準
本次研究白血病口腔潰瘍患者分度主要根據WHO診斷分度標準:0度:口腔黏膜無異常。1度:口腔黏膜出現充血、紅腫,對于患者進食影響不大。2度:黏膜充血紅腫明顯,有紅斑出現,有潰瘍出現,影響患者進食固體食物,可以食用半流質品食物。3度:相對于2度更加嚴重,潰瘍大量出現,并嚴重影響患者進食,只能食用流質品食物。4度:潰瘍大量融合成一片,并產生劇烈疼痛,無法進食。
1.4 判定標準
治愈:口腔潰瘍完全康復消失。有效:口腔潰瘍的面積減少,患處明顯減少。無效:口腔潰瘍面積和數量沒有變化。惡化:口腔潰瘍的數量明顯增多同時面積增大,疼痛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白血病患者并發口腔潰瘍的康復率92.5%明顯高于對照組80%,P<0.05,結果具有差異性。具體數據如下表1。

表1 實驗組對照組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有效率比較
一些研究文獻已經指出,醫護人員對于放化療患者口腔問題的忽視,病人和家屬更是對口腔疾患存在盲目性,缺少相關護理知識,且一些口腔含淑液具有一定刺激性和異味,患者接受度不高,化療藥物對于患者細胞組織的損傷增加了口腔疾病的產生,所以對于口腔潰瘍的護理具有自身的研究價值。循證護理的提出與循證治療之間有著重要的聯系,其研究的不僅僅再是理論上的知識,是一種將實踐與理論相互結合的方法,能夠指導護理人員進行有效地護理,不僅僅只是依賴于臨床經驗和相關的理論知識。例如本次研究中,一部分患者口腔潰瘍的發生與其精神緊張有一定關系,例如放化療期間患者身體變化巨大以及本身疾病對于患者精神上的沖擊,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經,一些內分泌激素釋放失調造成潰瘍,如果僅僅利用藥物和漱口等治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口腔潰瘍,反而存在惡化的可能,80例患者對照組中惡化的患者有1例(0.25%),總體的有效率為80%明顯低于實驗組的92.5%,可見循證護理可以減少白血病患者放化療期間口腔潰瘍的發生,提高干預率,避免了工作過程中的盲目性和機械性,增強患者口腔潰瘍的康復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具有研究價值。
[1] 李鳳鳴,李志華,梁愛珍.循證護理在急性白血病并發口腔潰瘍中的研究[J].吉林醫學,2011,(11):2230-2231.
[2] 解文君.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后口腔感染護理干預效果的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2008.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2
B
ISSN.2095-8803.2017.1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