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娟,趙俊伯,盧敏英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全員參與質控模式在ICU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馬 娟,趙俊伯,盧敏英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目的 探討全員參與質控模式在ICU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2月~12月護理一級質控記錄單作為對照組,選取2016年2~12月護理一級質控記錄單作為觀察組。對照組:自行設計一級質控記錄單,安排高年資護理人員任組長,每月抽查重點項目,其他護理人員要求主動參與。觀察組:按照護理部每項質量檢查評分標準進行修改后,作為該項目的一級質控記錄單,每個護理人員都安排1~2項,組長負責督查,同時進行績效考核。比較兩組護理人員完成的一級質控次數和護理質量不良條目。結果 觀察組護理人員參與質控次數明顯高于對照組(t=55.07,P=0.000000),存在護理質量不良條目顯著減少。結論 全員參與質控模式培養了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主動質控、互控意識,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質控模式;ICU護理質量管理;全員參與
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的核心。現代質量管理的特點是重視環節質量,把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1]。傳統的質控一般固定人員,定期檢查,并口頭要求全員參與質控,存在護理人員應付檢查,只管終末質量、忽視環節質量。落實全員參與病房一級質控工作對提高護理質量管理起到關鍵的作用,通過互控和自控可以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使科室質量管理處于高度自律的最佳狀態[2]。我科從2016年開始,將全員參與質控的模式運用到ICU護理管理工作中,把終末質量控制逐步向環節質量控制轉變,重點抓好環節質量控制,做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取得滿意效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為神經內科ICU,8張床位,23名護理人員,主管護師4人,護師15人,護士4人。選取2015年2~12月護理人員參與一級質控記錄單作為對照組;選取2016年2~12月護理人員參與一級質控記錄單作為觀察組。對照組住院患者人數246人,觀察組住院人數245人,兩組住院患者人數、護理人員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自行設計一級質控記錄單,安排高年資護理人員任組長,每月固定重點項目質控檢查兩次,護士長每周質控兩次,其他護理人員要求主動參與。觀察組:按照護理部每項質量檢查評分標準進行修改后作為該項目的一級質控記錄單,安排高年資護理人員任組長,按照檢查分類設小組長,每個護理人員都安排1~2項,小組長和組長同時負責督查,另外將一級質控參與結果進行績效考核。具體做法如下:質控項目包括單元管理、分級護理、護理安全、護理文書、夜班管理、五大類,共30個檢查項目。護理人員按照質控檢查標準逐項檢查,發現問題就記錄在表單上,同時面描述清楚存在的問題,將問題當面告訴當事人并改正,同時由小組長或組長在護士例會反饋,由大家討論問題存在的原因及改進措施。記錄一次存在問題即視為一條不良項目,記錄單上記錄簽名一次,無論有無問題都視為完成質控一次。每人每月按照要求至少完成2次的質控任務,如果當月存在問題,需要在下一周進行再次質控。我們的獎金實施二次分配,按照要求完成質控任務的人給予獎勵,組長及小組長系數增加0.02,其他護理人員增加0.01。未完成質控任務者無獎勵。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護理人員所完成的質控次數。②比較兩組護理質量不良條目。
1.4 統計學方法
收集兩組一級質控記錄單的次數和護理質量不良條目,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運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人員參與質控次數比較
對照組23名護理人員每月完成質控(8.91±2.07)次,明顯少于觀察組(58.36±2.66)次(t=55.07,P=0.000000),有顯著性差異。
2.2 兩組組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在單元管理、分級護理、護理安全、護理文書、夜班管理不良項目均顯著少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質控護理質量不良條目比較
以往一級質控都是由高年資護士和護士長負責做重點項目檢查,尤其ICU護理文書,內容多,問題也較多。一般組長檢查后記錄在問題本,等當事人發現后才更改,缺乏跟進,指導和持續改進,導致部分存在問題的工作未能被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反復出現,得不到根本的解決。以往雖然也要求全員參與質控,但由于沒有責任落實到人,大部分護理人員不愿意主動提出存在的問題,使全員參與質控沒有完全實現。全員參與質控模式,要求責任到人后,并且與個人的績效考評掛鉤,按照要求完成質控,才可以得到相應的績效得分,提高了護士主動完成一級質控的積極性和責任心。護士在做質控的同時發現問題也會及時反饋給護士長,例如在分級護理檢查中,發現大部分患者有足下垂并發癥,一直反復出現,解決困難,護士長鼓勵護士集思廣益,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經過兩個多月,護士就自行設計制作了足托,解決了這一護理難題,做好了環節質量,從而降低了患者的并發癥,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同時,在工作中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自控與互控相結合,自控和互控就是交完班后、下班前對自己本班的工作內容進行自查、組內成員交叉檢查。反饋也是做好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室每月護士例會,由組長總結本月存在問題,大家討論分析原因,共同制定改進措施。下個月將對上月出現問題重點質控。通過對一級質控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形成了自控、互控相結合、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一級護理質量體系。
全員參與護理質控,使質控工作連續、持久、全面,同時質控與績效和個人考評掛鉤,使護理人員在各項工作中注意自我管理,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極大地提高了護理人員參與質控的意識,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減少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提高了護理質量。
[1] 郭燕紅.適應形勢銳意進取促進護理工作可持續發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5):305-307.
[2] 張明榮,陳彩云,譚 麗.全員參與全程護理質量控制的實踐.護理學雜志,2011,26(14):19-2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1
B
ISSN.2095-8803.2017.10.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