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娟,李毓輝,馮惠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綜合科,廣東 廣州 510120)
全程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在特需病房的應用
羅淑娟,李毓輝,馮惠萍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綜合科,廣東 廣州 510120)
目的 探究分析全程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在特需病房對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在我院特需病房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采用隨機的方法將其均分為對比分析組和人文關懷護理組,其中對比分析組4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人文關懷組在對比分析組的基礎上加用全程人文關懷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全程人文關懷護理組對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識掌握程度與護理滿意度遠高于對比分析組,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 采取全程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有利于創建良好的特需病房護患關系,幫助患者對所患疾病進行相關了解,以此有助于促進護理滿意度的顯著提高,值得臨床中應用的過程中進行大力的推廣。
門診換藥;人文關懷護理;效果觀察;滿意度
20世紀9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人文關懷護理的概念,認為人文關懷護理應作為整體化護理藝術的過程,更注重病人的舒適感受的和滿意度。在臨床護理學中對特需病房患者選用恰當的護理方法實施護理,使患者及時接受治療顯得十分必要。為探究分析人文關懷護理對提高特需病房患者滿意度的干預情況,現選取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特需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通過對其中40例患者實施全程人文關懷護理,在臨床上取得十分顯著的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7年2月在我院特需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采用隨機的方法將其均分為對比分析組和全程人文關懷護理組,每組40例;其中對比分析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9~75歲,平均年齡(36.5±1.2)歲。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學歷15例,高中學歷20例,初中及以下學歷5例。全程人文關懷護理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10~74歲,平均年齡(37.7±1.4)歲。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學歷11例,高中學歷20例,初中及以下學歷9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比較上顯著不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非常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隨機分組完成后,護士對對比分析組4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對人文關懷組在對比分析組的基礎上加用人文關懷護理干預。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①健康教育:家屬情緒作為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治療過程中家屬在面對患者時應該盡量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家屬要幫助其共同痛苦。②心理護理:基于患者并不了解自身所患的疾病,故在時常會出現一些負面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因此治療前,護理需要根據患者心理活動的特點,將具體的治療的方法、方法本身的治療效果和目的等耐心向患者解釋,并且將相關的注意事項、并發癥的預防等一一告知,在此基礎上幫助患者充分的了解整個治療的過程,促進緊張、恐懼等心理壓力的有效降低,進而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治療[3]。③環境及飲食:將病房內的室溫調節到22℃到26℃左右,確保室內濕度維持在一定范圍內,避免人員過多的流動,時刻保持病房內的清新空氣,以此來為患者營造一個相對比較舒適和安靜的環境,讓患者進行充分的休息,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在有助于極大的降低患者由于不良情緒所導致的其他并發癥的出現幾率。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結果采用t檢驗,P<0.05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全程人文關懷護理干預組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識掌握程度60分以下的5例(占12.5%),60~80分的18例(占45.0%),80分以上的17例(占42.5%);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意31例(占77.5%),一般9例(22.5%),無一例患者感覺不滿意;對比分析組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識掌握程度60分以下的17例(42.5%),60~80分15例(占37.5%),80分以上的8例(占20.0%);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意11例(占27.5%),一般28例(70.0%),差1例(占2.5%)。文關懷護理組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識掌握程度與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遠高于對比分析組,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相關數據統計情況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知識掌握程度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n(%)]
全程人文關懷護理要求尊重人的理性思考,關懷人的精神生活。當患者有疼痛感時,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與他們交流感興趣的話題,轉移注意力,減輕疾病帶來的疼痛感,樹立快速康復的信心[4]。對于有孤獨感或恐懼感的病人,護理人員要給予他們與親切的關懷和安撫,使其在精神上有溫馨感。上述80例病人中有40病人我們對其就行了人文關懷護理,護理結果顯示病人對自身疾病的知識掌握程度遠高于采用常規護理的40例病人。在護理滿意度方面,人文關懷組無一人對護理關懷不滿意,滿意度為100%,而采用常規護理的40例病人中有5例不滿意,滿意度僅為87.5%。相關數據對比明顯可以看出全程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更有利于特需病房患者疾病的康復。
綜上所述,采取全程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有利于創建良好的特需病房護患關系,幫助患者對所患疾病進行相關了解,以此有助于促進護理滿意度的顯著提高,值得臨床中應用的過程中進行大力的推廣。
[1] 陳秀君.人文關懷在CT增強掃描檢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02):95
[2] 蘇婭麗,王丕琳,劉均娥,陳雙琴.臨床帶教中培養護士實習生人文關懷理念的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5(06):39-40.
[3] 李秀雄.對比統計護理方法和常規護理對提高特需病房滿意率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5(07):258.
[4] 李敏惠,袁鳳娟.精細化護理在特需病房的臨床實踐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6):61-62.
[5] 賁麗云,仲崇俊,鄒海霞,嚴麗華,辛永利,胡 霞.信息-管理-關系三位一體延伸護理對特需病房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5(07):149-15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10.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