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蕓梅,朱淑連,廖培嬌*,伍淑文,胡麗莖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800)
多元化培訓模式在外科新護士培訓中的應用
陳蕓梅,朱淑連,廖培嬌*,伍淑文,胡麗莖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800)
目的 探討多元化培訓模式在外科新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入職的新護士54名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師帶徒”模式;選取2014年入職的新護士56名作為觀察組,采用多元化培訓模式。比較兩組護士在培訓滿1年時的理論、操作考核成績、護士核心能力及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新護士的理論、操作考核成績、護士核心能力及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多元化培訓模式有利于保證培訓質量,減輕臨床的帶教壓力,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提升臨床護理質量。
多元化培訓;新護士;在職培訓
新護士培訓是整個培訓管理的基礎,對于護理隊伍的建設和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培訓模式及培訓效果將直接影響到臨床護理質量。我院外科一共有18個病區(qū),每年大量的新生力量涌入,容易影響臨床護理質量,為了幫助新護士盡快適應環(huán)境和工作,減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臨床護理質量,需對新護士進行合理有效的培訓。多元化培訓模式是指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與多種方法的培訓,主要包括態(tài)度認知及其改變的培訓和以行為為導向的培訓項目[1]。我院外科應用多元化培訓模式對新護士進行培訓,取得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外科新護士110名為研究對象,女性,年齡21~25歲(23±2.12)歲,均為全日制本科畢業(yè)應屆生。其中2013年的新護士54名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師帶徒”模式;2014年的新護士56名作為觀察組,采用多元化培訓模式。兩組年齡、學歷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培訓方法
1.2.1 對照組按普通病房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方案實施,新護士來院后由醫(yī)院統(tǒng)一進行新職工崗前培訓,培訓后分入外科各病區(qū)采用傳統(tǒng)的“師帶徒”模式培訓。
1.2.2 觀察組根據對照組的調查需求,在對照組培訓基礎上,增加2周外科集中式的相關理論、常用技能崗前培訓,經培訓考核過關后分入外科各病區(qū)進行臨床崗位培訓,指定1名導師全程負責帶教,臨床培訓中貫穿操作示范、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急危重癥培訓等各種拓展培訓。新護士人手一本《外科新護士培訓手冊》,手冊由導師每周,區(qū)護長每月,教學片長每季度,科護長每半年對新護士培訓實施過程及效果進行指導和質控。
1.3 效果評價
1.3.1 培訓考核
培訓后滿1年進行理論、操作技能的考核,護士核心能力評價。
1.3.2 滿意度調查
根據優(yōu)質護理及規(guī)范化培訓要求,自行設計評價問卷,由專人進行調查。兩組各發(fā)放患者滿意度問卷100份,新護士培訓滿意度問卷及導師對新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問卷各110份,收回全部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 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
2.1 兩組新護士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新護士考核成績比較分)

表1 兩組新護士考核成績比較分)
組別n理論考核操作考核護士核心能力評價觀察組5692.98±4.09390.46±2.584138.25±15.60對照組5473.70±6.51284.03±4.340112.00±7.493 t 18.6549.36811.182 P 0.0010.0010.001
2.1 兩組新護士滿意度比較,見表2、表3。
表2 兩組新護士滿意度比較(,分)

表2 兩組新護士滿意度比較(,分)
組別n新護士對培訓的滿意度導師對新護士的滿意度觀察組5697.54±2.41295.09±3.082對照組5490.69±5.95889.38±3.759 t 7.9558.680 P 0.0010.001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分)
組別n患者滿意度觀察組10096.06±3.905對照組10090.92±5.512 t 7.609 P 0.001
3.1 使用新護士培訓手冊進行過程管理,及時監(jiān)督培訓內容實施的情況,有利于保證培訓質量
傳統(tǒng)跟班式的帶教存在隨機、缺乏系統(tǒng)性,導師教學容易偏離教學預定目標,從而影響教學質量。規(guī)范化培訓手冊能對本科畢業(yè)護士起到目標管理的作用,并且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說明培訓手冊的應用對新護士培訓起到指導、規(guī)范及監(jiān)督的作用,是新護士日常工作的指南,對新護士在從事護理工作的初期有很大幫助[2]。目前大部分培訓手冊,培訓內容比較籠統(tǒng),欠具體化。本研究把第1年新護士具體培訓的內容及要求等編成手冊發(fā)給新護士,對整個外科新護士進行規(guī)范化的統(tǒng)一管理,對新護士培訓進行指導、監(jiān)督及考核,注重過程的管理,提高新護士和導師的執(zhí)行力,及時質控培訓的實施情況,保證了培訓進度和效果。表1顯示觀察組新護士理論、操作成績及核心能力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2 采用綜合的考評體系,能引導新護士全方位發(fā)展自我,全面評價新護士培訓的效果
通過回顧文獻發(fā)現(xiàn)[3],現(xiàn)存的評價方式大部分靠理論和操作考試成績來評價新護士在培訓期間的表現(xiàn),缺乏統(tǒng)一綜合的考評體系。綜合的評價體系是新護士培訓中的核心組成部分,能反映新護士培訓質量的高低。核心能力是護士最主要的能力,而且工作5年內是護士核心能力成長最快的關鍵時期,為了培養(yǎng)新護士的綜合能力,本研究在培訓滿1年時,在理論、操作考核的基礎上增加了護士核心能力評價。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包含7個維度58個條目[4]。本量表適用于通科護士,信效度高,維度設置合理且全面,條目數適當,能引導新護士對照條目自我完善,有利于提高新護士的核心能力。
3.3 多形式的培訓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護士的綜合能力,提升臨床護理質量
由于臨床工作忙或科室對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醫(yī)院崗前培訓后便直接進入臨床進行“師帶徒”的崗位培訓,出現(xiàn)科室對新護士“重使用、輕培訓”的現(xiàn)象,新護士培訓結束后,不能獨立勝任工作,工作中易出現(xiàn)護理缺陷等問題,臨床護理質量也受到嚴重的威脅[2]。新護士心理壓力也大,也容易影響護士隊伍的穩(wěn)定。本研究觀察組增加了入科前集中培訓,讓新護士規(guī)范掌握外科的基本理論、技能、工作技巧等知識,保證了操作的規(guī)范性、內容的全面性,使新護士盡快適應臨床工作,增強工作的信心。同時也能減輕導師的帶教壓力。臨床崗位培訓增加多種拓展培訓,以多元的形式培養(yǎng)護士的學習興趣,從內心激發(fā)護士自我提升的動力。通過臨床實例培養(yǎng)新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臨床護理、教學等綜合能力。從表2、表3顯示,新護士更喜歡多元化培訓模式,觀察組導師及患者對新護士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
新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時,應充分考慮護士、護理工作及患者的需求,對新護士的培訓時間、內容、形式、方法、評價標準等制訂多層次、多形式、多內容的規(guī)范與標準,并進行統(tǒng)一管理,特別要注重培訓過程的管理,有利于保證培訓的順利實施和效果,從而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提升臨床護理質量。
[1] 丁智萍.美國公務員的多元化培訓[J].成人教育,2012,32(2):127-128.
[2] 李小衛(wèi),王志穩(wěn),李淑迦,等.我國新畢業(yè)護士培訓的現(xiàn)狀及思考[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7):487-489.
[3] 張川林,牟紹玉.我國新畢業(yè)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體系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8):631-633.
[4] 劉 明,殷 磊,馬敏燕,等.注冊護士核心能力測評量表結構效度驗證性因子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04-206.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
B
ISSN.2096-2479.2017.20.138.02
陳蕓梅(1977.11.-),女,廣東人,本科,主管護師,外科片教學片長,研究方向:臨床護理教學管理
廖培嬌,女,研究生,科護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