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芳,劉 玉,高 玉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0132)
不同護理模式對ICU病房患者心理狀況的護理效果對比研究
張會芳,劉 玉,高 玉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0132)
目的 為了有效的提升ICU病房的護理效果及提升患者的護理認可度,我院對ICU病房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模式進行探討研究。方法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住進ICU病房的患者12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采用人文關懷、心理輔導等一系列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常規組患者和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55.6%、79.3%,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具有明顯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的心理狀況相對比干預組差,兩組心理狀況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ICU病房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心理輔導等一系列護理模式,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我院推廣應用。
護理模式;ICU;心理狀況;護理效果
醫院將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簡稱為ICU,進入此病房的患者一般是重大手術后或病情嚴重者,醫院充分利用先進的醫療條件及設備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從而提供最佳的搶救、治療時間。此病房患者家屬無法正常陪護,且具有病情嚴重、發展快、變化迅速等特點。為了提升ICU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質量,我院對ICU患者采取不同模式的護理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住進ICU病房的患者126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4.8±4.6)歲,男65例,女61例,所有患者均無精神病史,神志清醒,可以對其正常進行心理護理。按照隨機數表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63例。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采用人文關懷、心理輔導等一系列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采用人文關懷、心理輔導等一系列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包括:(1)人文關懷。進入ICU患者一般心理壓力較大,患者容易產生的一系列不良心理(恐懼、抑郁、焦慮、敵對等),因此在患者住進ICU病房后,醫護人員應依據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采用自身專業的護理水平、甜美的笑容、溫和的語氣、鼓勵的目光等動作來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強患者戰勝病魔的決心。(2)心理輔導。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收集患者的有效心理信息,比如患者有什么小愿望、想要什么、喜歡什么等。從而與家屬商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現患者的愿望,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家人多與患者交流,使得患者的充分體會到家人的關心,親情的溫暖,從而可以緩解孤獨給患者帶來的不良情緒,減輕病魔帶來的心理壓力。
1.3 療效判定標準
為所有的研究患者均分發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護理情況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對患者在ICU病房期間的心理情況采用焦慮自評表進行評價,焦慮自評表(SAS)包括患者在治療期間所產生的心理問題(恐懼、抑郁、焦慮、敵對等)。焦慮自評表得分大于40分的患者其存在焦慮癥狀,得分越高,患者的所產生的焦慮程度就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常規組患者和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55.6%、79.3%,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具有明顯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n(%)]
2.2 兩組患者心理情況對比
護理前,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為(63.12±5.76)分,干預組患者的SAS評分為(61.59±4.68)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不同護理模式后,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為(51.32±4.25)分,干預組患者的SAS評分為(37.24±3.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癥加強湖庫病房簡稱為ICU,是將一些危重病或重大手術后的患者集中在一起,采用先進的高科技醫療護理技術及設備從物力、人力、技術等方面給予最佳的支持保障,從而選擇最佳的治療效果。進入ICU病房的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較嚴重,病情惡化速度快,死亡率也比較高,且患者家屬不能陪伴,因此患者容易出現消極的心理,從而加速病情惡化的速度,影響治療效果。而在護理過程中采用人文關懷及心理輔導,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況,同時使得患者保持較為愉悅的心情,促進患者的康復。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常規組患者和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明顯的差異,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的心理狀況相對比干預組差,兩組心理狀況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ICU病房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心理輔導等一系列護理模式,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我院推廣應用。
[1] 陳 艷.不同護理模式對ICU病房患者心理狀況的護理效果對比研究[J].當代醫學,2014,04(25):112-113.
[2] 房 君,王春英,黃淑群.不同護理模式對ICU病房患者心理狀況的護理效果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01(28):44-45.
[3] 楊玉霞,徐 琳.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ICU病房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04(05):115-116.
本文編輯:劉欣悅
The nursing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l was compared to the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in ICU
ZHANG Hui-fang, LIU Yu, GAO Yu
(Jinan third people's hospital,Shandong Jinan 250132, China)
R473.74
B
ISSN.2095-8803.2017.15.11.02